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论文(2)
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论文篇二
《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家庭教育则是哺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摇篮,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家庭教育 现状思考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690(2009)000-0066-0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家庭教育则是哺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摇篮,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父母道德品质修养的高低决定家庭教育的成效
青少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尤其是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站,具有其它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的最初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父母怎样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对待社会、同事,怎样为人处世,都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他们成年以后的认识和行为。父母的身教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大凡积极乐观、有社会责任心、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大多具备此品质。有些父母品行不端,生活情趣不健康,吸烟,酗酒,沾染黄赌毒,家庭文化氛围不良,忽视健全人格培养,导致子女不能正常地融入社会,难免滑向违法犯罪的泥潭。因此,在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的同时,父母必须注意学习和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问题.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途,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大多数家庭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上,但却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皇帝”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导致有的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等到父母醒悟再想纠正时已为时太晚;还有的父母自己文化修养不够,孩子犯了错误非打既骂,这些妨碍子女健全人格形成的放纵型教养方式和权威型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放纵型教养方式,易致孩子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权威型教养方式易使孩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事实告诫我们,教育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其实,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考100分还要重要。有位教育专家曾对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概括过这样四句话:“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会出危险品。”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培养人的首位。在谈到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时,孔子主张先“德”后“文”,德重于智。在他看来,有道德知识的人,才具有对善恶、是非、美丑、荣辱的辨别力。良好的道德习惯会对一个人以后的成长道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坏的道德习惯就象一颗毒瘤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报道:近日沈阳警方抓获了一12人的抢劫团伙,最大的15岁,每天都到学校内向学生"收"钱,聚在一起吃饭、上网……近一年来,他们以恐吓和殴打的手段,向学生抢劫人民币6000多元.青少年能做出这样的事,本身是监护人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他们多数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亲情的呵护,父母和他们几乎没有沟通,在父母的眼里,他们都是“不听话”的孩子,早已辍学,在社会上闲荡,以至于最后成了危害社会的毒瘤.青少年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喜欢被人关注,一旦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学习、运动�娱乐)被关注,就会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被关注,比如说打架斗殴等等.而作为家长,从孩子青春期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关怀、疏导,培养健全的人格,才不致犯罪。那些长期被欺负的孩子,其人格也有缺陷,家庭教育也是失败的,他们的性格要么一直懦弱下去,要么就会在某一突发事件中爆发,走向极端.由于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缺陷,因此,人格的自我完善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如何完善包括父母在内的教育者的人格,使其在教育人时表现良好的“社会遗传性”,家长如何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人格缺陷并积极给予完善,以及认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弊端并克服它,都是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中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子以德必须走好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贻害终生,人越年轻,习惯就越容易养成。所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对孩子今后良好性格的养成,以及整个成长道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好处,它可以促进性格、情绪等心理的健康,为品德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家庭生活和家庭常规,它可以为孩子遵守社会秩序、交通秩序、遵纪守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生活秩序混乱,很难想象孩子会有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想像他会遵守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正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给青少年做好榜样。
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做一个诚实而又勇敢的人
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是培养独立自强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注意培养和爱护他们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自尊、自立、自强、自律,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孩子的教育上,芬兰父母的观念非常民主,他们很注意尊重孩子的天赋和特长.让孩子很小就树立起自信和自尊。虽然芬兰的父母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但他们并不像中国的父母那样,把读书学习当成孩子唯一该做的事情。在周末,父母会陪孩子尽情玩耍,轻松度假。在寒暑假里,他们不像中国的父母那样,热衷于送孩子去补习文化课等,而是替孩子安排户外旅游、游泳、滑雪等活动,或者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从小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庭是人类成长的摇篮,在人的一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从各界优秀人士的成长经历来看,促使事业成功的一些优良品质,都是在儿童时期扎下根,并在家庭中得到很好的培育的.在孩子的教育上,芬兰父母的观念非常民主,他们让孩子知晓诚实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为人诚实,重于干金”.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和面对困难,使他们成为有胆量、有信心、有毅力的人.
3、 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来教育孩子
家庭是孩子诞生之地,是有生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很大。鲁迅曾经说过:“文学家的孩子先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先认识斧锯、军事家的孩子先摆弄刀枪”。历代传诵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了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孩子个性和习惯的形成;二是决定孩子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个别差异。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要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愉快的情绪环境;平等、互相尊重的文明环境;好学多问的智力环境,让孩子置身于文明的、有益的、和谐的、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当然,孩子的道德教育不能只靠家庭来完成,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四、优化家庭教育对预防违法犯罪的意义
违法犯罪,是多因之果,对多数违法犯罪而言,人格缺陷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失败。所以,优化家庭教育,对预防违法犯罪意义特别重大。
性格良好、人格健全,就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协调好人际关系,不易违法犯罪;而性格不良、人格有严重缺陷的人容易违法犯罪。因此,培养健全人格,就成为预防违法犯罪的关键
家庭作为人类性格的培养基地,对人格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人社会化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为人格培养奠定基础。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良心”的培养是从小形成的“条件反射”,“社会化”就是“朝向正确方向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在此过程中,父母言传身教的人格示范作用特别重大。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对学校教育的偏失能及时矫正、补救;不良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于相互协调配合,甚至相互掣肘,严重妨碍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协调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益,否则,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教育的过程,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可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使家庭教育良性互动,推动家庭成员自我完善。优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通力协作。社会要多颂扬高尚人格,不崇拜权钱;家庭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学校应高度重视对“问题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过家庭,社会,政府三方面的分工合作,共同给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等. 社会心理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罗大华等.犯罪心理学[M].群众出版社,1991.
[3]高瑞泉等. 人格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4]魏春洋, 陈凤.芬兰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2007,(2),43-44.
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论文相关文章:
4.关于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