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坚烘分享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

  [摘 要]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1]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就要加强感恩教育,通过教育让青年大学生知恩图报,能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能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其实开展感恩教育就是培养青年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一种体现。

  一、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形式

  1.对待父母、亲人缺乏感恩之心

  当代青年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笔者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父母感恩教育方面作了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只有极少一小部分同学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能记住母亲的生日;对于青年大学生多长时间给家里打一次电话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主动往家里打电话基本上一周或者半个月,而电话内容基本上是关心父母的近况和需要寄钱等,也有的同学说基本上不怎么主动往家里打电话,因为父母会主动给他们打电话。

  在中国古代社会,“感恩”主要是以孝道的方式得以体现,比如孔子《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也提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些都说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百善孝为先”,当代大学生应该懂得孝敬父母。但有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以考研学习等为理由和父母要钱,却用于上网、玩网络游戏,购买高档化妆品和服饰。还有的同学在家里不但不帮父母做家务,在大学期间却定期把自己的脏衣服和袜子等寄回家让父母代洗,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能做,何谈孝敬感恩父母?

  2.对待同学和他人缺乏感恩心态

  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是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准则。要做到这一点,在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就应该以欣赏和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比如认为同学提供的帮助是应该的,谁让你是我的同学呢?

  3.对待老师缺乏感恩之情

  笔者对部分大学生作了调查,当被问到:“你经常会对辛勤培育你的老师表示感谢吗”,有部分同学选择“偶尔会,心里有,但从未表现出来”,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从来都没有对老师表示过感谢,认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没有必要感谢,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应该感谢老师,并会经常去看望老师。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对老师缺乏感恩之心,认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不需要感恩。在教师节,很少有毕业后的学生发短信给老师送祝福。

  4.对待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应该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培养,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巨额资金培养大学生,还会在政策上扶持帮助青年大学生完成学业,比如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可有部分大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和前途,不去考虑回报党恩,回报社会。

  二、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弱化了感恩教育

  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父母一味注重孩子的成才教育,忽视成人教育。中国的父母有一种传统意识,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许多父母补偿心理过重,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没有按照一个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去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实现自己意愿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一味地宠爱、溺爱子女,却从不要求子女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子女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2]家长对感恩教育的不重视,就会影响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他们得到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正常不过的事情。

  2.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把感恩教育作为必要内容开展。

  3.社会环境中的不良思想,影响感恩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创新开放的思想文化意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受到来自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挑战,形形色色的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一些不良思想也趁机而入,比如人与人之间真情诚信少了,一切唯金钱利益最大化,感恩意识淡薄,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现象严重,而当代青年大学生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自身也会受到影响,会淡化感恩意识,淡化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身的关怀帮助、教育培养。

  4.青年大学生自我辨别能力相对较弱

  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稳定时期,自主意识强烈,责任意识淡薄。只注重关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对自身缺乏反省,感恩意识淡漠。我们做了关于大学生认识感恩教育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1)经历挫折能锻炼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才干,你会感恩挫折吗?认为经常会,挫折使我变得更加强大的同学只有极少数;认为偶尔会,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的同学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同学都对挫折充满恐惧,从来都不会感恩挫折。(2)你会经常想到自己所受的各种恩情而教育自己做个知恩图报的人吗?有一部分同学会偶尔想起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而大部分同学都对此没有什么想法。由此看出,多数大学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弱,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强,胸怀不够宽广,感恩意识淡薄。

  三、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感恩是一种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教育让人们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要做好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对大学生施行感恩教育过程中,家庭承担着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他们为人处世态度都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还要充当孩子的榜样,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并学会知恩图报。

  2.高校应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都说明,感恩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加强感恩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充满爱意的班会,以“我心中的感恩故事”为主题开展感恩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浓郁的感恩氛围,并通过感恩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感谢师长的教诲,感恩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形成热爱祖国和社会的情怀。

  3.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建立社会感恩教育系统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应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和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感恩教育,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感恩教育系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比如在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他人提供的帮助,感受到感恩无处不在,并将感恩意识转化到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给家里打电话问候父母等,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教育,通过这些细小环节体现并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4.青年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重视感恩教育

  一个社会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好坏主要受到后天的教育影响,而在所有的道德体系中,感恩则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道德,中国是一个讲究仁爱、注重孝道的国家。尊老、敬老、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与集中体现。感恩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个人类的精神美德。[4]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应好好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欣赏和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多看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充分说明修身养德的重要性。通过对感恩教育的学习认识和实践,知荣明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总之,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在家庭教育中创设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建立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国家和社会应建立感恩教育系统,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成为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1]黎进曾强《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P108

  [2]罗礼会郑伟姚涛《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P60

  [3]赵春霞眭国荣《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与对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1期P54

  [4]陈景贤《以感恩促和谐》科教导刊2010年12月(上)P1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274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