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学论文

坚烘分享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迅速、跨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大,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学论文篇一

  《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利弊及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时期进入到质量提升时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迅速、跨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大,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殊性,在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现状与利弊,应明确跨专业研究生定位,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综合水平、加强交流等措施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19-04

  2014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172万,招生人数56万,相比2013年扩幅约为4%。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是研究生培养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如何才能“以学生为本”,这就涉及各个学科研究生生源的问题,特别是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近年来的资料显示,跨专业研究生招生比例在50%以上,并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也受到普遍关注。

  一、职业教育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

  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率先设立了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招收2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和2007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落户于华东师范大学。到2008年,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00人左右,博士生200名左右,全国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总的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具有诞生时间短、发展迅速、跨专业考生比例较大等特点。

  地方院校及普通院校在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过程中突出了自己的显著特点。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在2005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开始正式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目前,主要有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管理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三个方向,截至2015年,共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32名(其中1名已退学),平均每年招收6名左右,大多来自地方普通本、专科学校,调剂的考生占多数,其学科背景如下页图1所示,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依次为教育学(占25%),管理学(占15.63%),中文、英语和经济(各占12.5%),其中非教育学专业的比例为75%,仅四分之一的学生具有教育学背景。进一步细分发现,有3名学生具有职业教育的求学经历。专职导师的数量10名左右,年龄都在40岁以上,理论知识渊博,部分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学科背景如下页图2所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管理学(占30%)、农学(占30%)、教育学(占20%),存在着学科背景与专业不匹配以及教师多来自学校优势学科的现象。

  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什么区别?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在课程学习上大致是相同的,主要分为四大类课程,即学位课(占48.39%)、必选课(占22.58%)、自选课(占22.58%)和开放式课程(占6.45%),如表1所示。所有的学生必须修满26个学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学位课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学分就占25.8%,主要通过课外阅读和专业讲座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观察发现,跨专业的学生与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而与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有着明显的关系。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利与弊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的优势

  1.从培养目标定位来看,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关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和人才培养等具体问题,能够积极探讨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性关系,能够重点探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研究生为例,学科背景涉及中文、英语、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英语专业,不仅可以为学生了解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最新进展提供方便,更可以为当前市场流行的英语职业培训研究提供便利。

  2.从职业教育体系来看,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更具比较优势

  建国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以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主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以及普通高校的部分学院来承担。从教育的任务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可以达到专科学历,虽然本科、研究生也潜在地承担着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部分任务,但无明确的职业技术教育本科、研究生学历。近年来,本科职业教育成为热门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望取得突破。在研究生层次,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受到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职业教育的一门学科,更加偏重于学术研究,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为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便利。

  3.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本身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完善需要从其他学科吸取养料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与教育学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但是,其明显的职业性、技术性促使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必须建立起独立的学科体系。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相对具体的理论指导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要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者,更应该应用自己的知识经历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弊端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学科背景作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也是如此。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从学生的学科背景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大多来自普通教育专业,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是阻碍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大障碍。以笔者和身边同学为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科背景虽然与职业教育有联系,但都来自于普通教育专业,缺乏职业教育系统理论与学习实践;第二,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长期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在思维方式、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第三,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容易与原来所学的学科知识相比,因现实与期望不对称从而会产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的现象。

  2.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生源较差

  从学生的生源质量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相比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等距离教育学一级学科更远,在报考过程中,特别是地方院校,第一志愿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考生比例较低,调剂考生、刚过线考生比例较大,由此导致生源质量较差。

  3.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位授予点不足

  我国尚未形成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理念,在培养模式、管理体制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在理念上,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用人单位和导师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热情不高;在培养模式上,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课程类型单一,综合性、交叉型课程较少,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严格的细化和区分,缺乏针对性;在管理上,大多采取以学科划分为主的二级学院的管理方式,在资源分配、考核评估上惯于采用单学科方法,缺乏与其他单位的有效沟通。

  4.院校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学校的总体水平、导师的学科背景和导师与学生相匹配的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上来看,首先,统计资料显示,老牌的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分别承担着47%和20%的任务,专业性院校(包括985和211高校)承担者24%的任务,从硬件和软件水平上可以看出地方院校的整体水平偏低。其次,地方院校导师的学科背景大多依托于本校的优势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农学和管理学比例都占到60%,同时这也导致了导师和学生学科背景不匹配的现象。再次,在培养模式上,地方院校一般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水平、资源总量、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质量的策略

  为了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紧紧地把握两点:一是要针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利用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一方面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要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解决,探索出一条地方专业院校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独特模式。

  (一)明确跨专业研究生目标定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兴趣为动力,明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自身定位。跨专业研究生无论是选择获得更高的学历,还是希望满足自己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兴趣,或是为了弥补自己以前的专业缺陷,都必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定位。作为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动态,特别是在入学之初研究生学习行为形成之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入学之初都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位及研究生教育状况、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心理健康、外事安全以及研究生励志等入学专题教育,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多方交流,为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单位承担着研究生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选课机制,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在课程上,一方面,要在第一学期加强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第二学期适度增加选修课比例和选修范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等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授课环节上,导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实施以学生为主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要针对跨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学习经历,有区别地细化学生培养方案。在培养环节上,要适度增加实践环节,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生而言,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实践经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提高地方专业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培养水平

  提高地方专业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培养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从招生选拔、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导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考核,淡化对学生性别、年龄、学历和学校等因素的考量,对跨专业的研究生应侧重于对专业的兴趣和忠诚度的考察。要依托地方专业院校的学科优势建设开放型的课程体系,针对跨专业学生和本专业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分梯度设置课程,体现差异性和针对性。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背景拓宽导师的遴选范围。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利益。

  (四)建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加强合作交流

  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建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加强合作交流是促进跨专业研究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跨专业研究生制度包括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培养制度、评价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可以保证跨专业研究生从招生到考核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交流,包括院校之间、培养单位与其他教学单位和管理单位之间、导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特别是要通过学术会议和论坛、导师进修或下企、研究生实习或交换等形式拓宽研究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何运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0(1):61-64.

  [2]刘晓,马美,蔡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25-28.

  [3]张良.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1-15.

  [4]牟孝金.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5]李中亮.跨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3):104-1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职业技术教育学论文

273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