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中国现代教育在向外国学习中产生,职业教育曾受到一定重视,教育思想战乱时期活跃,和平时期沉闷,教育直接受政治操纵出现了一批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家,儒家思想一直被争论不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篇一
《中国现代教育简述》
摘要:中国现代教育在向外国学习中产生,职业教育曾受到一定重视,教育思想战乱时期活跃,和平时期沉闷,教育直接受政治操纵出现了一批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家,儒家思想一直被争论不休。
关键词: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历程;借鉴意义与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70-02
一、向发达国家学习,在争论与试验中奠定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是最鼓舞人心的新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不再被视为大逆不道。马克思等人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也被先进知识分子所学习、宣传,学习外国先进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在文化教育领域成为一股披荆斩棘、荡涤陈垢的洪流。在新文化运动之前,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一些有变革精神的官员和文人,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张之洞等人,已深切感受到中国的愚昧落后,产生了改变中国的愿望。1915年陈独秀写了《今日之教育方针》,1916年黄炎培写了《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1917年蒋梦麟写了《职业界之人才问题为教育界所当注意者》,1918年蔡元培在天津写了《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的演讲。他们在文章或讲演中指出当时社会是产业不断进步的社会,旧教育脱离生产、脱离社会实际,宣教自给自足,应建立现实主义,强调应重视科学知识教育,重视能力培养并主张启发教学、发展个性。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教育家大部分都在国外学习生活过。1912年在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的组织下,开始了“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李维汉、徐特立、蔡畅、邓颖超、何长工、蔡和森、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罗学瓒、张昆弟、郭隆真、穆青等都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为了尽快回国反对复辟帝制,未等毕业即回国投入救国活动。蔡元培1907年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文学等。鲁迅1902―1909年曾在日本留学。陶行知1914年赴美国留学,先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教育理论,1917年回国。黄炎培1903年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1914―1917年曾去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考察。1920年,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开招收女学生的先河。1920年,当时的教育部顺应进步潮流,规定中小学中文教学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1917年在蔡元培领导下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造,北京大学由一个衙门式机构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19―1921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在中国许多大学、城市讲学和演讲。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来中国讲学。可以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的教育在与外国交流中,逐渐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是培养官僚的性质而开始培养公民。
二、实用教育、职业教育曾受到充分重视
“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许多教育思潮和教育团体。在“平民主义教育思潮”中,虽然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等人与晏阳初、朱其慧、陶行知等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分歧,前者更重视启发民众改造社会觉悟,后者只重视个人修养和技能,但是他们都很重视让平民有一定的基础文化和技能。在“工学思潮”中促成了留法勤工俭学等活动,也使当时的“半工半读”盛行于世。“职业主义教育思潮”是以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为主要代表,他们主张通过职业教育推动社会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由杜威的思想而来,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重视学校与社会实际结合。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们创新意义、历史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10~30年代,而在20世纪40~70年代,基本上就没有了创新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探索。
三、教育受政治直接影响
在清朝灭亡到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之前的20世纪10~20年代中期,虽然各种政治势力也都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但由于各种势力都不能占主导地位,所以政治势力对教育的直接控制在实际效果上比较弱。在国民党占据优势之后,国民党对教育的直接控制就大大加强了。1930年1月国民党政府颁布《学生团体组织原则》、《学生自治会组织大纲》等,规定在学校建立学生自治组织需经“当地高级党部核准”。1930年教育部公布《整顿学风令》要求学生“惟当一意力学,涵养身心,凛古人思不出位之训诫,奉三民主义为依归,不得干涉教育行政。如再有甘受反动派之利用,仍若嚣张,恣行越轨者”,“惟有执法严绳,以治反动派者治之,决不稍事姑息”。国民党在中学以上学校设“训育主任”,开设“党义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控制。1928年开始在中学以上学校开设军事训练课。1928年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1932年开始对中学毕业生实行“会考”,鲁迅曾讽刺会考制度剥夺了部分青年的学习机会,说“智识太多了,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手,结果不是自己不镇定,就是妨碍别人镇定,于是灾祸就来了,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然而单是铲除还是不够的,必须予以适合实用之教育。第一是命理学――要乐天知命,命虽苦但还是应当乐。第二是识相学――要‘识相点’,知道近代武器厉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开始对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改革,改革是以前苏联为范本的。1958年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为了彻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必须在继续进行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积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但是教育工作在一定的时期内曾犯过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政治、忽视党的错误。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残余服务,为建设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和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服务。共产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不是旧社会的只专不红、脱离生产劳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列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一切教育行政机关和一切学校,应受党委领导。
四、著名教育家为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现代教育史中出现了一批为民族强盛而奋力而为的教育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教育增加了光彩,贡献将被中华民族颂扬。
1.张伯苓(1876-1951),对帝国对中国的欺侮悲愤不已,“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于1904创办了南开学校。
2.陈嘉庚(1874-1961),认为当时“政府腐败,国弱民贫,教育颓废,不可言状”,“教育乃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于1913年创办集美学校,1919年创办厦门大学。
3.鲁迅(1881-1936),一生主要职业是教育工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对教育提出了他特有的真知灼见,他特别反对消磨学生独立意志的奴性教育,提出“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在危急时还会用一对可怜的角。然而我们所施的是什么式的教育呢?连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则大难临头,唯有兔子式的逃跑而已”。他激励青年应有改造社会的使命感,他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是现在青年的使命!”
4.陶行知(1891-1946),他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影响深远,他的“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等“生活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理论遗产。他创办的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明珠。毛泽东曾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情怀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儒家思想一直备受争议
由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内涵和历史地位,往往被当成代表现行统治者利益的思想,因而每当历史变革的重要关头,儒家思想就成为统治者和变革者争夺民众思想倾向的工具,往往是统治者赞颂、宣扬、推崇它,改革者贬低、抵制、批判它,这种特点在现代教育史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废止了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读经课。袁世凯掌权后,1913年下令学校恢复祀孔典礼。1914年,又操纵“政治会议”通过了《祀孔案》,令全国一律恢复祀孔典礼。1915年2月,颁布了《特定教育纲要》,命令:“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中小学校均应加读经一科,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袁世凯倒台后这些规定于1917年被正式取消。中国的教育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程,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舒大刚.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论纲)[D].中德联办“孔子儒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2006,(9):24-26.
[2]周明星.中国教育现代论纲[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梁玉桂(1967-),女,陕西岐山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