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教育论文(2)

坚烘分享

  英语教学教育论文篇二

  《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

  摘要: 语言和文化联系密切,语言是载体,文化是内涵。因此外语知识的传授应与文化知识教育紧密结合。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以及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文化教育 文化差异 教学方法

  语言和文化联系密切,语言是载体,文化是内涵。外语教学不能单纯只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知识的讲解紧密结合。例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 see men as trees,walking.”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看很难理解它的真实意义,这实际上是《新约?马可福音》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用来比喻重见光明。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育。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就会出现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却不知道这是一句冒昧的问话,会因为侵犯别人隐私而引起对方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如果中国人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答,就会让对方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而用“Where? Where?”来回答,则会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作为语言学习者,不学习这个民族的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文化差异

  人类生活的世界、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有共通之处,各种文化和语言也表现出一定的相融性和共同点。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公正”英语为“fair and square”;“为……说句好话”英语为“put in a good word for...”;“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中西文化的这种融合现象,可以促进语言学习。

  但是,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导致了他们独特的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中西文化的这种差异可以从英汉习语的差异上窥见一斑,因为习语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1.生存环境的差异方面。

  习语的产生与人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生存环境的不同,直接产生了不同的习语。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2.习俗差异方面。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中国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等等。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而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____,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外国人在召唤他人走近时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的)。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方法

  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解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例如在讲到单词lion时,就不能只翻译为“狮子”,而应该着重讲解单词所涵盖的文化内容:lion在英语中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 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除此之外,可以介绍一些英语中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同时需要注意lion译成汉语时,习惯上用“虎”代替“狮子”,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又如讲到“dragon”(龙)这个词,就应讲清它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英语中,如果把一个人叫做dragon,意思则是他很凶狠,令人讨厌。

  2.课前练习。

  在课前的几分钟做一个关于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练习或文化差异的练习,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了解。例如:学到礼仪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中国和英语本族人的行为举止差异,以及饮食习惯的异同,来掌握相关的文化差异。

  3.专门讲解。

  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应的文化知识进行诠释。例如:讲到有关英国历史的知识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等文化知识。

  4.对比讲解。

  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讲解英美文化知识。例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称赞的不同反应;对比英汉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等,让学生既学习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掌握了本民族的习俗。

  5.图片、实物展示。

  用图片或实物来解释某一个“文化现象”。如教材中遇到的hamburger,pudding,sandwich,salad等均是西方文化所特有。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或照片,可以让学生对它们有一种感性认识,也可以采用实物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中西方习惯上的差异,如讲到信件、信封的格式、式样时,找一封英美国家的来信,直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确切的认识,以免在实际运用中出错。

  6.分组讨论。

  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语的联想意义和词的文化内涵不同。对此,可采用游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解landlord,owl,peasant,restroom等一些具有文化涵义的词汇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让其中一组列出这些词在英语里的联想意义,让另一组列出这些词所对应的汉语词的联想意义,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7.大量阅读。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英美文学原著、英文报刊、杂志,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或者观看一些有关西方文化的影片、电视节目,感知和体会英美社会文化。

  总之,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只有通过渗透在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

  参考文献:

  [1]叶红.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中国建设者,2005年第2期.

  [2]刘润清.漫长的学习道路.外国语,2003年第4期.

  [3]汪福洋.汉译英中的习语翻译.外文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谢金良.英汉圣经名言.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第1版.

  [5]刘海化.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五角星,2006.10.

英语教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2.英语教学论文

3.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4.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263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