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坚烘分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一

  《论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育观念 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初等的自然科学,它是由单纯的空间教学,诱导小学生步步走向计算、分析、思维全方位的教学过程。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单单老师以教为主,而是学生以学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阶段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2周岁的儿童,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运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善于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寓教于愉悦之中是明智选择,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常常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教师在讲解时都带有自己对内容的情感认识。这种情感色彩也在感染着学生。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这样学生会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利用数学小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心情感到沮丧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坚定学生的信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这些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概念的构建方式以概念的形成为主,需要教师提供感性材料,让他们感知、甄别、提炼、概括。因此,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对课件的应用选准时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我们不妨先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后打开,告诉学生这条折痕就是圆的直径,然后再对折打开,并启发学生可以这样对折几次,可以得到几条直径。让学生明白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接着课件出示“一个圆中画有各种线段”,让学生判断哪几条是直径,并说明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直径。经过形象的感知、区别,学生很容易概括出直径的特征,自主构建概念。适时使用课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主动构建,促进学生发展,这不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吗?

  (二)利用生活经验,活跃课堂。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如在学习重量单位时,学生对物体的重量缺乏了解,不明白到底1克、1千克有多重,不能准确指出物体的重量。我就选了橡皮、1升瓶装矿泉水、盒装牛奶等几样物品作为教具。首先,拿一块小橡皮说,这仅有10克,又用小刀平均分成时分,其中一小块重1克,让学生拿在手中,学生才发现原来1克的东西就这么轻,接着拿出200克的牛奶,让学生掂掂重量,又拿出1升装的水来,告诉他们1千克的重量,并指出等于1000克。学生对克、千克有了具体认识后,就设计“你的体重大约是4( )、一个鸡蛋大约重60( )、一支铅笔约重( )克、数学书大约重( )克”之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细心观察、积累经验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小学数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为了活用,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是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例如:在教学《购物策略》时,单纯地用一些数进行比较显得很枯燥,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展示学生熟悉的三家超市,配以文字说明三家超市的促销饮料的方式,超市甲:买一大瓶售价8元的送一小瓶售价两元的;超市乙:无赠品,一律八折出售;超市丙;购物30元以上七折优惠。学生被这熟悉的画面所吸引,于是很容易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带着质疑,进行计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变成了一道趣味题,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计算总结出购物的规律――货比三家,精打细算,这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为生活服务。通过学习,学生觉得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学习了可以用得上,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知识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是对象,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思维上不断更新,才能把素质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蓝炎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J].求知导刊,2015(22).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26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