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现状论文(2)
中小学教育现状论文篇二
《浅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源分布不均衡;二是学校布局的不均衡;三是教育模式的程式化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我国现有的中小学教育处于不利状态。通过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看法以助于更好的解决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
关键词:生源分布 学校布局 教育模式
教育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公益性公共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公共资源;还是国家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公平以及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整个城市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已将基本教育列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六教育模式的程式化根支柱”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城市框架的不断外扩,学校布局的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使现有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布局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急需调整。学校布局的不合理表现在几个方面:
1 生源分布不均衡
生源分布不均衡可以通过让学生就地入学,再加上硬件改造以及教师按照机制流动,应该可以解决,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仍无法实现本地生源的就近入学,比如允许民办学校的存在,就给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家长通过花费高额的教育费用,把孩子送到当地知名度较高的所谓民办学校就读。实际上这些学校大都是由办学条件较好的公办学校而来,股东多是以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这样民办学校就可以实现“收费”的合法化。一些有点门路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名校”,这样使得所谓的名校冲击公办学校的生源和质量,造成有的公办学校生源质量差,甚至生源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到一些公办学校的生存。公办学校实行就地入学制度,但学区内成绩好的孩子大都被民办学校选拔走了,所以公办学校要想拥有好生源,就必须从根源着手——提高升学率,这是公办学校持续发展和壮大的有效途径。
传统教学也就成了老师们不愿丢弃的灵丹妙药。这就使得素质教育出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低位,素质教育最后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向学校要成绩,学校给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向学生要成绩,学生最后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就是迫使学生向办学条件好的民办学校靠拢,发展较为缓慢的公办学校在这种竞争面前出于不利。针对公办学校所面临的处境,当务之急,公办学校应该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成为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引路人,这样才有希望使我们的公办学校在与民办学校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学校布局的不均衡
我国现有的中小学布局是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人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化步伐的不断迈进,现有的教育布局在已建成区域基本上没有变化;在新建区域,学校的空间分布和学区划分的不合理与受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老城区学校一般都没有大规模的,根据现代化办学宗旨,像是这样的学校肯定是要被拆并或是扩征用地。但是拆除这些学校的话,就会使部分施教区学校缺失,学位难以满足现状和未来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因为老城区人口密集高;二是因为老城区用地比较少学校周边没有足够的发展用地。这样我们并不能轻易的做出最佳的规划方案,致使规划布局调整陷入两难境地。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中,即使考虑到了中小学教育用地,但是内容还不够完善,深度还差很多,没有有效的整体调控依据,并没有做好整体教育布局规划框架的原则指导,同时缺少对未来教育发展需求的充分预测。所以,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之后,还要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研究区域教育布局发展。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来解决学校布局的不合理性,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
3 重理论素养、轻操作技能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国家财政对实验教学的投入的资金与实际需求还差得很远,我国的中、小学校实验教师编制很少,实验性课程的课时较少,实验设备仪器不够先进。在实验性课程中,主要是教师进行示范,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创新发明性的实验不多,主要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不多,主要都是教师或教材设计的实验。学校认为:能力和知识和书本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一样的,人才和学历和文凭都是等值的,在这些学校出现了“升学率=教育质量”的奇怪逻辑,追求文凭本位制,实行学历论。他们只是通过书本学习知识,一点也不重视实验、劳动、生活等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只会读书考试,实际动手能力非常的差。他们认为理论学习跟实际操作技能是正相关的,将二者等同看待。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特色,经费十分不足,没有足够的实习机床,没有充足的实验仪器,只是设置了理论课,可以说已经是惨淡经营了。加之,我国的高等学校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比较少,使得我国非常缺少高级技能人才,而出现了过多的理论型人才。据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广东社会劳动力总需求为102.4万人,总供给为137.4万人,技术工人供给量仅占30%,但需求量占40.8%,从经济理论上来看,在技术工人的队伍结构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以上的合理比例应该为31.8∶46.1∶13.9∶8.2,而目前广东省的比例却为58.9∶31.3∶6.8∶3。显然,广东省中高级技术工人十分不足。广东尚且如此,全国可想而知,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难以想象,技术工人不足的情况比广东严重很多。与此相反的是,我国大学生的供求比例为1.3∶1,形成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面对我们当前比较保守的教育制度和理念,建议学校加大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的课时量和门数,提高实践操作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习与操作时间,建议学校和单位应进行人格完善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诚信、意志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同情心进行培养,塑造完善的人格。学校真正办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完善人格、自由发展,又适应社会需求的主阵地。
总之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中小学教育问题,因为它不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乐土,更是一代代孩子能否自由、幸福全面发展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岳小琴,黄明华.县城中小学教育设施规划指标探讨[J].规划师,2012(1):77-81.
[2]中何磊.广东高级技能人才告急[N].中国青年报,2002-06-19.
[3]陈慧,周源.我国大城市老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为例.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12期.
作者简介:
刘广业(1960-),宁夏西吉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称:中学高级。
中小学教育现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