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
语文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内容是言语文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篇一
《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 》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判断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潜力可以通过考察其国家的国民基础教育水平和推广程度。对我国来说,语文教育不仅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因素,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石,直接决定未来文学素养和文化传承。日常语文教学是现阶段展开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国在最近几年大力推行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整体提高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学生受益匪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水平提升不够等。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从发展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整改。本文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规划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发展
1.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目前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常常忽视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只是单纯进行文字认识、书写等机械记忆锻炼,尤其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只是单纯进行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根本没有考虑到加强学生阅读写作等文学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这会对学生未来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起决定性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认知水平不足,单纯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机械的填鸭式训练是这个阶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意识,影响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发展。
1.2在课堂上不能合理把握提问和朗读技巧
我国进行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有着明确要求,课堂对学生提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等,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而走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想满足课程改革对课堂提问环节的考核要求。这样的工作态度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提问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工作中不能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行提问,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先去兴趣产生反感,使原本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提问工作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事先做好课程备案工作,保证课堂提问的问题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准确有效,避免提问达不到预期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但对部分一线教师来说,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对课改不够适应,导致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单纯进行反复机械训练不仅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许多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法。
2.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方向
2.1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先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求增加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教学中心,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加以引导,主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老师努力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学会把握学生心理,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在与学生保持轻松交流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接受能力。2.3教学目标设置要合理新课改后广大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不仅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既实现预先设定的授课目标,又使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
3.总结
新课程改革使当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同时开阔了语文教学视野和语文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速掌握知识,从开始接触文学就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态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京莉.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07(03):53-66.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3]吴忠豪,丁炜,杜弘,张益.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上篇)[J].课程.教材.教法,2007(09):99-123.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篇二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探析 》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是加强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素质教育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教师授课效果的同时,更要求要重视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挖掘。为达成贯彻素质教育这一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论述如下: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致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实践证明,个体单独性的行为对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积极的情感感受和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协作和团队合作,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培养,而且合作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重视。
2.合作学习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在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给各小组成员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或者即使参与小组活动,但在进行问题讨论时表现的不积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认真、缺乏主动性,亦或者是只关注个人任务而忽视小组的整体任务,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
2.对合作学习中任务型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合作学习的任务一般会分为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针对不同的任务问题,小组成员必须对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保证合作学习任务的有效实现,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小组对任务问题的分析、探究不够深入,始终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方法
1.合作学习应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堂设计时遵循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所学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模式;第二步学生自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自学阶段;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自学后开始小组内部交流和讨论,以解决个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第四步组间交流,组间交流在于解决多数学生无法解答、难度大的问题;第五步练习检测和评定,通过习题练习,实现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定。
2.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要紧凑衔接。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必须紧凑、相互衔接合理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授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生学习新课程提供感性且丰富的材料。同时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开展小组讨论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组员间学习互相性。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小组自学、讨论为主,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适时指导。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关键的一环,基本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问题。练习评定则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检测,检查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
2.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学进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只有好学生动脑,而困难学生未独立思考直接从他人获得信息的问题。
3.教师要注意点拨和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当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当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时刻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切实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来确定和设计教学内容,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确保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篇三
《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课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育反思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1.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各项事业都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事业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文气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教育要通过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行下,我国各地区都在通过教育转型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目前很多学校都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成一种口号,教学理念依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也无法让学生将身心全部投入教学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学习效率也在大打折扣,阻碍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2.全面教育教学理念
所谓的全面教育指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教育。一些教师往往会疑惑,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全面教育存在什么关系。也正是这种认识的缺失,才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反思。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教学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精神的引导。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所涉及的精神文化同样深厚,更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挖掘,并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通过语文感受世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是就有积极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应当仅仅被生硬地分割成文字的书写或课文的背诵,而应当注重通过挖掘文章内涵,让学生在语文世界中逐渐成长。
3.综合教育教学理念
说到综合教育,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同样会有一些疑问,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教育又存在何种关联?其实,小学语文综合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具体化的教学,也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就有一定的实际运用平台。但这些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开展综合教学的理由。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语文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化。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比如,吃苦耐劳精神、乐于助人精神等,这些精神在挖掘后需要学生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关心父母时,可通过让学生给父母洗脚等小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此类事件的认识,强化书本中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何乐而不为。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
1.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刚在进入小学时,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语文通过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识别以及断句能力的培养仍然占据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教学只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没有关注文字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残缺,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无法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导致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互动的提升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缺少互动性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听课,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并没有设计课堂思考题,或者思考题设计得相对较为简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提问学生“文中有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吗”,而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这种提问缺少对小学生思维的调动。还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思考题持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认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通过认真反思,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通过积极的探索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9).
[2]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
有关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