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斯娃分享

  高中阶段是每个学生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理解问题比较快。而高中地理是高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范文一: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理论思考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体系。他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思想,这两种教育思想虽然是陶行知在中国内外交困、国虚民弱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但是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开辟者。创造教育的实施有赖于实际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实施。陶行知提出四种创造教育方法。

  教师要善于学习。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他倡导要想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就必须“探索未发明的真理”,必须善于学习。学习的内容很广,但是,“应该按着自己的兴趣,才能和工作岗位的需要继续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善于发现教育的奥妙,善于培养创造型的学生。第二,培养学生的自动力。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陶行知认为,学生必须有敢于创新的“自动”精神,善于观察、探索、思考,强调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学生自动是创造教育的方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倡导解放儿童的六大方面,即:一是解放儿童的头脑,革除一切束缚学生思想的教育制度、观念等。二是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有动手的机会,使他可以执行头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三是解放儿童的嘴。小孩子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长知识,小孩子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所以在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习惯。四是解放儿童的眼睛。陶行知倡导让儿童到自然中观察客观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

  多读多看课外读物,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五是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求更广泛的知识。六是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从考试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去发挥他的创造力。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论和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陶行知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二是生活的说明,表现在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中发生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书仅是生活的工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改革地理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促使我们反思和重新认识地理作业在教学中的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给地理作业设计的启示是: 在作业中师生要互相学习,加强了解,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陶行知创造教育方法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一方面,教师学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满足知识增长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学习。特别是在知识快速增长的今天,学生不管是在接受信息的能力上,还是在知识的储备上,可能教师都不如学生,但是这不等于在教学上教师没有导向性。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多向学生征求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地理作业,同时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倡导儿童的“六大解放”,从而挖掘儿童自身所具有的创造的潜力。地理作业作为有效辅助地理学习的方式,地理作业在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业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对有争议的问题质疑,自由发表个人见解。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有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眼睛,鼓励学生从事实中验证书本知识、从事实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固有观念中跳出来,解放思想、发挥创造力。所以在我们的地理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讨论式或探讨式的作业,让学生有语言表达的自由;设计题目开放的作业,让学生从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包括观察作业、动手操作的作业、调查作业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育论文范文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训练提问表达方面,教师则应力求语言的简洁准确。比如围绕地球公转运动提问,教师应将诸如“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的关系”准确到“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功能

  1.有效性提问的启发与培养功能。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如:什么是季风),观察型提问(如:找出地图中里海的位置),以及理解型提问(如: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能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对此,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

  2.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方式与内容缺乏应有的设计,一方面是提问形式过于单调,趣味性不强,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性提问利用设疑吸引法、反诘提问法、层层递进法、比较提问法等多样提问方式,优化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问题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有效性提问明确提问的发问点,包括预设导入提问、预设衔接点提问、预设图样提问、预设课后思考提问等各种提问策略,对应不同的教学需求,指导学生参与教学。

  3.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有效性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调节功效是指教师提问为教学创建的节奏性,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提问不重视提问的简洁与准确,模糊性问题常常影响教学的连贯性,有效性提问重视教师的提问表达技术,旨在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流畅奠定语言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策略

  1.紧扣地理教学目标的多元提问类型。高中物理教学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利用多元提问类型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在提问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方面,以《地球上的水》为例,可设置如“地球上淡水储量占多少”“、淡水主体有哪些”等概念性问题,对应知识性目标;通过地理图表观察,提取数据分析地理问题,对应树立学生水资源保护观念的情感性目标;通过设置“人类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黄河断流”等问题,对应方法性目标,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提问类型方面,应多采用应用型提问(如:运用案例归纳放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评价型提问(如:你对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看法)、探究性提问(如:为什么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呢)等等,创设学生的问题情境,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能力。

  2.强化教学提问方式与内容的设计性。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应强化提问方式与内容的设计性。一方面是趣味性设计,比如《工业地域的形成》,可采用设疑吸引法,“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聚集在一起?”引出工业分散课题;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可加入中国玩具鸭与淘金热的故事,以“中国玩具鸭怎么在海水运动中到达英国”的设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发问点设计,发问点设计旨在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以新旧知识的衔接需求为例,可通过预设衔接点提问来实现,比如,《人口的数量变化》,“我们已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点,那么在相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增长又有哪些特点呢?”由此承上启下,从时间变化教学自然过渡到空间变化教学上去。

  3.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高中地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教师重在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在理答的交互性方面,教师应完成基于问题的“倾听———评价———引导”过程。比如,教师提问“: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学生给出“交通与资源”的答案后,教师应积极评价:“很好,还有哪些其他条件?”引导学生探究遗漏的“水源”条件,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具备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水源条件呢?”从而逐步深入教学进程。在训练提问表达方面,教师则应力求语言的简洁准确。比如围绕地球公转运动提问,教师应将诸如“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的关系”准确到“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

  作者:王毅南

浅谈高中地理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2.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3.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分析以及研究论文

4.高中地理教学相关论文

5.有关高中地理德育论文

6.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浅析

    140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