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关于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论文

斯娃分享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场馆数量不断增加,但如何经营和管理会展场馆,如何充分发挥会展场馆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展场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展场馆管理论文篇一:中外会展场馆管理的比较研究

  摘 要:以中国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和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作为中外会展场馆管理比较研究的对象,从物业管理、经营管理、场馆营销和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的优势与不足,并就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的提升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外会展场馆管理;比较研究;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

  引言

  会展业作为商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象征,在众多新兴产业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且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杭州是中国最早举办大型会展的城市之一,早在1929年杭州就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在2000年恢复举办一年一届的西湖博览会之后,杭州已具备了发展会展业的先发优势。近年来,杭州加快推进了会展场馆设施建设,以会展业推进杭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打造最具潜力的中国展览城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英国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英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加大了对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场馆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会展业成为了英国各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在缓解英国金融危机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选取两地有代表性且规模相当的两个会展场馆,即杭州新建设的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与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旨在从两国会展场馆个案比较分析中提出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提升发展的建议。

  一、中英会展场馆个案的基本概况

  (一)中国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

  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以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2年4月28日至5月3日))而闻名。该中心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南部区块,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东、南至萧山界,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其中所属的动漫广场是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核心区块的标杆项目。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4.6万平方米,建有会议、休息厅、动漫影视厅、会议中心、信息中心、新闻中心、临时餐饮保障系统及医疗、商务酒店、服务配套用房等配套功能的系列设施;第二期包括中国动漫博物馆、2万平方米的标准展馆以及IMAX影院等建设项目,作为一期配套和补充。第二期工程建成后,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的展览面积可达到6.5万平方米,可设置近2 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占杭州市全部会展场馆面积近1/3。

  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不仅有标准展厅、会议厅、贵宾厅、信息中心、休息室,还配有餐饮、停车等服务区,可满足国际国内展览、专业会议、企业年会、商业演出等各类活动。同时,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所属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内建有白马湖建国饭店及办公创意中心等商业配套设施,该会展中心周边还有5家专业商务酒店。公交也十分便捷,有10余条公交线路穿越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而且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邻近杭州主城区及萧山国际机场。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已是杭州最大的会议展览场所,可以举办一些高规格的、大型的展览活动,可以作为国际创意设计展、世界休闲博览会、国际创意产业化永久论坛等展会承办地,可重点承接动漫、设计、创意类等大型展会。

  (二)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

  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是一个集展览、会议和活动场地为一体的场馆,该会展中心位于英国伦敦西部的肯辛顿和切尔西皇家自治市镇中,是在伦敦市中心最大的展览场地。周边交通条件优越,在华威路和老布朗普顿路的对面,近邻伯爵法院地铁站和西布朗普顿站,还可选择其他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直达场馆。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与奥林匹亚展览中心共享1个开放式停车场与1个多层停车场,其周边餐饮住宿配套设施完备。该中心和其毗邻的奥林匹亚展览中心都属于EC&O 展馆集团,EC&O会展综合体拥有9.7万平方米展览面积,每年举办300个会展活动,接待3万个会展公司和超过250万人次观众。

  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最早由遍布田野和花园的农村地区所环绕,在这片开放场地举办展览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如1896年的印度帝国展、1897年的维多利亚时代展览、1901年的军事展等等。Earls Court会展中心作为展览场馆首次对外开放是在1937年9月1日的巧克力和糖果展。在2012年,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作为伦敦奥运会的排球赛场馆对外开放。

  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由3个展览场馆、1个博物馆和3个会议中心组成,展览面积约6.7万平方米。具体参见表1。

  表1 英国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场馆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官方网站(http://www.eco.co.uk/)的资料整理

  二、杭州白马湖会展中心与伦敦Earls Court会展中心的比较分析

  (一)物业管理

  会展场馆作为展会举办的场地,其经营活动中的物业管理分为展会期间和非展会期间两个阶段,既包含一般物业管理的常规性服务管理,又包含展会举办期间筹展、布展、撤展过程中的公共事务服务管理。

  本文所选取的两座会展场馆在物业管理方面,均构建起展会期间和非展会期间之间的合理关系。然而,在两座场馆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会展中心的物业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同时,将环境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专门委托浙江大学对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动漫广场建设项目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展会活动及设施运转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提出了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环境管理要求,实现了展会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会展场馆管理论文篇二: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摘要:亚运场馆成功实现了“一流场馆设施”的建设要求,是广州亚运会胜利筹办的基础。亚运场馆建设监管是一项专业技术与行政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过总结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监督与管理的经验,提升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积累综合性大型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经验。

  关键词:亚运会;场馆建设;监督;管理

  一直以来,任何城市举办大型的赛事或活动,均会借此良机大力开展城市和场馆建设,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场馆形象也成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例如悉尼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等等。2010年12月广州亚运会以“一流的组织管理、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服务水平”胜利闭幕。亚运场馆成功实现了“一流场馆设施”的建设要求,是广州亚运会胜利筹办的基础,也是所有赛事筹办者和活动参与者的舞台。我们通过总结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监督与管理的经验,为今后大型赛会或活动的筹办者和组织者提供借鉴经验。

  一、亚运场馆建设与监管的基本情况

  广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有42项,为历届最多。按照亚运场馆布局,共使用比赛场馆53个,训练场馆17个,共计70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2个,改扩建场馆58个。亚运场馆的建设模式采用组委会统筹监管,场馆业主或受业主委托的建设单位按照广州亚组委的要求对场馆进行建设。同时,亚运会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既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开展,又要满足亚奥理事会的各种专项需求和尊重国际惯例。

  为保障亚运会赛事的顺利举行,广州亚组委根据亚奥理事会的要求提出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适当新建、节俭办会”的总体原则。亚运场馆建设的监管就是要落实上述原则的要求,把握好场馆建设的规模和标准,确保建设标准和交付时间满足亚运使用要求,同时节省建设投资。因此,亚运场馆建设的监管,就是要尊重刚性要求的原则,结合各场馆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弹性与动态监管,才能达到 “一流场馆设施”的建设目标。

  二、场馆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1. 前期工作监管

  根据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规模与标准,必须在场馆规划期就对场馆的布局、方案、规模、资金以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统筹,做好场馆建设前期工作的监管尤为重要。

  (1)做好4个对接,明确建设要求

  通过与亚运会竞赛组织运行工作的对接,沟通协调国家体育总局、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并接受其指导,明确建设标准,保证满足要求;通过亚运会各筹办领域工作的对接,整合各业务部门的需求,避免盲目建设;通过与建设项目行政许可的对接,积极协调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关于亚运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用地、建设验收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合法有序,安全准时;通过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对接,划分场馆内外的建设界面,确保场馆运行和城市运行相协调。

  (2)明确建设责任,完善监管制度

  亚运会70个场馆分别由省、市、区属单位负责实施。各建设责任主体逐级分解督办,层层签订责任书。按照管理界面分解任务,明确各项建设工作的责任单位和部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分项工程衔接统筹有序。同时,建立场馆负责人制度,对责任场馆的立项、设计、审核、施工和验收工作,以及场馆建设的资金、进度、质量、标准和专项要求等进行全方位、全程的监管。根据总体建设要求,重点跟踪,定期摸查,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亚运场馆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

  (3)细化场馆建设内容,规范建设程序、标准与要求

  根据亚运场馆建设的总体要求,细化了场馆建设的各项内容和要求,确定技术文件审查流程,并制定了《第16届亚运会场馆建设项目亚运要求》、《场馆运行设计指南》、《亚运场馆建设前期技术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工作文件。从场馆的建设要素、工程标准、技术水平、工艺细节、报批程序、亚运功能、运行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规范,确保场馆建设在建设标准、总体设计、体育功能配置等方面满足亚运要求。

  (4)严控投资规模,落实进度计划

  根据节俭办亚运的工作要求,注重场馆建设的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场馆和设施资源;特别针对场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等前期技术文件的审查,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就低不就高,坚持适用原则,避免盲目建设;避免场馆建设闲置时间过长,合理确定开工、竣工时间,减少场馆维护和使用成本。

  根据《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总体工作计划》,确定建设重要的控制节点;按批次控制场馆建设进度,依据场馆建设工程量大小、建设周期长短以及安装调试和测试赛时间安排,通过与场馆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协调,根据场馆不同倒排每一个场馆的建设工期计划,将场馆分成四批先后启动并实施监控,并在动态监管中不断优化和调整《第16届亚运会场馆建设工程实施计划》。

  (5)满足刚性体育工艺要求,严格执行技术审查程序

  为确保场馆体育工艺满足亚运要求,由亚组委场馆器材部组织各部门对场馆建设技术文件进行审查。重点开展亚运要求的符合性审查,对场馆的建设内容、竞赛项目的体育工艺、功能分区、功能房分配、流线组织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场馆体育工艺的刚性需求,并满足赛事运行各筹办领域、专业对场馆空间、设施、服务标准的要求。

  2. 建设期间监管

  (1)刚性监管:由亚组委场馆器材部统筹监管,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全程介入,全程监督,定期汇报,不定期检查,普查与重点督办等方式进行监管;每月编制《第16届亚运会场馆建设进展》,完善进展情况报送机制,形成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建设参与者和单位的力量,落实各阶段的工期节点和总体进度,确保进度可控。

  (2)弹性监管:根据场馆使用的重要性,结合场馆建设的实施周期,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以保证投资规模、建设强度的均衡合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场馆业主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使用要求,坚持场馆建设和业主利用、地区居民使用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周期,并在进度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推迟场馆的开工和竣工时间。

  (3)动态监管:在不同的建设阶段,突出不同的监督检查重点,及时采取措施,实行动态监管。严控建设开工时间节点,降低进度失控风险,对无法保证交付时间的场馆及时调整使用方案;根据场馆建设进度调整建设内容、标准与投资计划,优先满足赛事运行的基本要求;结合赛后利用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适当考虑赛后全民健身和场馆利用的需要,合理配置建设投资和标准。

  (4)体育工艺专项监管

  体育工艺包括跑道、草坪等竞赛场地,也包括灯光照明、场地扩声等配套设施,是亚运场馆建设的核心功能和刚性要求,对场馆体育工艺的监管也就成为建设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建筑专业人员不懂体育,体育专业人员不懂建筑,因此必须统筹协调相关建设要求,全面掌握运动场地建设要求和竞赛规则,以及竞赛项目对场地设施的具体要求。通过前期技术文件审查、亚奥理事会及专项体育组织复核、竞赛场地国际认证等方式,确保满足赛事要求。

  3. 完工初验与实体移交的监管

  由于亚运场馆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建设时序的长期性,决定了场馆验收移交的复杂性。采用完工初验和实体移交的工作方法,制定了《亚运场馆完工初验及实体移交指导办法》和《亚运场馆体育功能专项验收指导办法》,明确了场馆验收、移交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制订分期分批验收移交计划。对于场馆建筑与设备的验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条例规定的验收标准和程序执行;对于为赛时而安装的各专业系统、器材、设备设施以及体育工艺部分的验收,由亚组委依据国家有关体育建筑规范及亚奥理事会单项体育组织要求组织实施。

  完工初验后,统筹落实场馆整改补缺工程。针对场馆完工初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向各场馆建设单位发出整改任务书。整改内容涵盖土建、设施设备、消防、体育工艺、无障碍设施、供电、弱电系统等多个方面,并加紧督办落实,确保向场馆团队移交满足使用要求的场馆设施。

  三、场馆建设监管的经验与体会

  场馆建设监管是一项专业技术与行政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在监管工作中,要求监管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行政协调能力,不但要熟悉场馆建设的方法、程序、工艺和技术,对竞赛规则、赛事运行各领域和运行设计规律进行全面把握,还要会运用相关项目管理知识,在场馆建设过程中落实与平衡亚运要求,并确保更有效的监督和落实。

  在专业技术方面,由于场馆建设涉及建筑、结构、电气、体育工艺等多专业知识,因此就要求具备多专业的融合与宏观把握的能力。通过对场馆前期技术文件的审查,在确保竞赛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对场馆投资进行控制,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重点保障体育工艺的刚性要求,不断优化投资的使用方案,突出重点保障刚性需求,同时考虑场馆赛后利用。

  在行政协调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建设计划和工期目标;通过有效组织,建立完善部门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通过统筹协调,促使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各项工作有机衔接;通过监督督办,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的客观要求,尊重规律,依法建设,最终让场馆建设按照合理的水平、进度推进。

  广州亚运会的胜利闭幕,标志着场馆建设工作取得了最终的全面胜利,成功实现了“一流场馆设施”的目标。亚运场馆建设的监督与管理经验不但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积累了综合性大型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经验;同时也通过建设监管有效地促进了广州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拓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广州市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 《第16届亚运会场馆建设项目亚运要求》 [s] 2007

  [2]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第16届亚运会场馆建设工程实施计划》 [s] 2007

  [3]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亚运场馆建设前期技术文件审查暂行办法》 [s] 2007

  [4]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总体工作计划》 [s] 2006

  会展场馆管理论文篇三:沈阳会展场馆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沈阳依托自身的产业、技术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会展业,使会展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有专家称,目前沈阳会展业已步入黄金发展期。随着会展业的强力扩张,沈阳会展场馆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其会展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10年年底,沈阳有专业会展场馆3个,非专业会展场馆8个,总体上会展场馆数量不少,但是在场馆选址、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明确沈阳会展场馆发展现状,从综合角度出发分析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沈阳会展场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参考,将有利于实现沈阳会展场馆与会展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沈阳;会展场馆;发展;对策

  近几年,沈阳会展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技术等优势的带动下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沈阳会展场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使会展场馆更加适应会展业的发展速度,并在其基础上推动会展业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业界思考的问题。

  1 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概述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和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旅游中心,会展业起步较大连晚,但强劲的行业发展势头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会展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2011年12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会展业年会上,沈阳荣获2011年“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近年来,沈阳以“中国北方商务会展中心城市”为目标,注重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实力,大幅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借助地处环渤海、东北亚核心圈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并将其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八大服务业强势产业之一。

  1.1 展会数量、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

  2010年沈阳会展经济交易额突破1600亿元,在此基础上2011年着力提升会展业“深度”,在根据城市经济文化特点打造特色会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性、国际性和以支柱产业为重点的会展活动。2011年,沈阳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52项,累计同比增长11%;实现展览面积220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33.3%;实现会展经济意向交易额180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8%。与此同时,沈阳品牌展会呈现出规模明显扩大的趋势。以“2011辽宁(沈阳)台湾名品博览会”、“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为代表的多项展会,规模均超过5万平方米。

  1.2 会展设施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沈阳有专业展览馆3处,非专业展览馆8处。其中,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可提供室内展览面积10.52万平方米,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辽宁工业展览馆改建后拥有3个大型展厅,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可达2万平方米,可设置600个国际标准展位;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可提供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600个国际标准展位。

  1.3 产业带动力度不断增强

  随着沈阳会展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自身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力带动着城市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台博会参展观众达近百万人次;糖酒会参展人数超过30万人次、商品成交总额192.22亿元……一个个大型展会正成为沈阳聚人气、创效益、促消费、扩内需的主战场。以与会展业关联度最高的住宿及餐饮业为例,2011年1至9月,沈阳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7亿元,同比增长22%。

  2 沈阳会展场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沈阳会展业的强力扩张,会展场馆在选址、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沈阳会展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场馆利用率普遍偏低

  以沈阳国际展览中心、辽宁工业展览馆、沈阳农业展览馆和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四个主要会展场馆为例。2011年四家会展场馆共举办展会104个,其中沈阳国际展览中心18个、辽宁工业展览馆41个、沈阳农业展览馆3个,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42个。假设展会平均持续天数为3天,则四家会展场馆的利用率分别在15%、34%、2%、35%左右。从数据分析看来,沈阳会展场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展览面积大的场馆利用率低,而像农业展览馆这样的展馆由于场馆面积太小又承接不了大型的展会,导致了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

  2.2 前期规划与后续开发问题亟待解决

  从沈阳主要会展场馆来看,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处于城市的边缘,与高速公路、火车站以及桃仙机场之间的交通比较方便,但是与城区内部相连的公共交通欠便捷,从而导致国际展览中心虽然规模大,设施全,但利用率偏低。而位于城区的几个会展场馆虽然交通便捷,但在前期规划中缺乏准确的规模定位,面积偏小且没有预留地规划,导致一些大型的会展活动无法在这里举行,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就是由于这一原因于2010年1月份面临拆除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沈阳会展场馆的后续开发问题也很突出。以农业展览馆为例,农业展览馆的展览面积与工业展览馆的面积相差无几,但是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农业展览馆仅仅举办了3个展会,其余的时间则没有展会选择在这里举办,造成了场馆资源的浪费。

  2.3 市场化水平低,盲目竞争、重复办展情况严重

  会展场馆建设所需资金庞大,因此政府往往在场馆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沈阳会展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也同样占据主导地位,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后,政府并没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规范管理“缺位”和经营管理“越位”现象严重,会展场馆运营的市场化水平低,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低下。

  盲目竞争、重复办展的情况在沈阳会展场馆运营中表现较为突出。2011年沈阳共举办家居装饰及建材类展会12个、古董艺术品展会5个、药品医疗设备类展会15个,汽车及汽车用品类展会9个。由于场馆利用率低、后续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会展场馆各自为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润最大化盲目办展。场馆管理方有展就接,没有长期规划,脱离市场实际,盲目竞争,不管展会规模与行业口碑如何,以能提高展馆利用率为基本目的,最终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参展商和观众总体评价低,对场馆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   2.4 场馆综合服务功能较差

  会展场馆的综合服务包括场馆本身提供给公众的服务和场馆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沈阳会展场馆目前在这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就会展场馆本身而言,场馆缺少会展设计师、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销售和项目经理等专业人才,难以保证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水准。就场馆周边配套设施而言,沈阳工业展览馆和科学宫会展中心处于城区内部,难以满足快速集散大量人流的要求;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周边的道路体系建设、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酒店、餐饮等商旅配套服务系统仍需改进,服务效率仍需提高。由于周边还没有建设成一定规模的贸易集聚区,因此不能完全满足参观者娱乐、欣赏、购物、交易和休息等综合性服务的需求,无法充分发挥会展业的带动效应。

  3 沈阳会展场馆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自办展与品牌展双管齐下,提升场馆利用率

  自办展不仅可以提高场馆利用率、增加场馆收入,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场馆竞争力,如果举办成功还有利于吸引品牌展会入驻会展场馆。根据沈阳几家场馆的不同现状分析看来,国际展览中心适合举办规模较大的工业设施设备类的展会;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可以利用其文化氛围举办一些文化类中小型展览或人才招聘会,将其打造成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展馆;农业展览馆临近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适合举办科研水平较高的中小型展会、绿色环保类展会和科学研讨会;工业展览馆可结合沈阳乃至辽宁的产业优势策划工业题材自办展,进而带动工业发展。

  品牌展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行业发展动态,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展会项目。品牌展会能为会展场馆带来很大的增值价值,是场馆经营的要点。沈阳各会展场馆应选取专业性和规模性较强的展会重点扶持,给予这些展会优惠性折扣敦促其继续加强展会的品牌化建设,打造沈阳的品牌展会。

  3.2 注重场馆规划与后续开发

  未来沈阳新会展场馆的选址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建在各种交通设施齐全、四周交通便利的地区以有效降低交通成本,便于公众参加会展活动和保证会展活动正常进行。要全面考虑到现有的及按照规划即将建设的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以便为会展活动提供更强的服务支持。会展场馆的建设还应考虑未来扩建的可能,会展场馆的扩建面积要适应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速度。

  对于沈阳目前运营会展场馆的开发问题则更趋向于展会的运作方面和会展淡季场馆资源的使用。应通过不断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准,着力于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品牌展会,从而全面利用场馆的相关设施和服务资源。

  3.3 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高场馆市场化水平

  政府逐渐从场馆的具体运作中脱离出来,重点进行会展相关法规的统一和协调,强化服务水平,理清管理权限,规范会展市场行为。首先,在场馆建设过程中政府逐渐转变全额投资人角色,可以采用政企联合、中外合资和企业投资的方式进行场馆的建设。其次,政府逐渐退出会展场馆的直接经营管理,以政策制定者和地区协调者的角色为本地区会展业发展提供健康的经济环境。而企业在场馆经营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权限,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3.4 优化场馆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

  会展场馆的服务包括场馆本身和周边配套设施提供的服务。加强会展场馆自身的服务要求场馆借鉴先进会展场馆的服务经验,综合提供展会所需的全部服务,具体包括展会宣传、展位预订、展商接待、信息咨询、现场管理、展会后期评估等一系列服务,并且服务要做到热情、周到、细致,提高展商和观众的满意度和好评率。

  配套设施分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具体内容包括交通设施、停车用地、绿化用地、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展台搭建、展品运输、租赁服务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要求场馆建前重规划、建后重完善,最终保证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人性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肖.沈阳会展场馆特色化经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77).

  [2]郭慧萍,徐萍.沈阳会展场馆整合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0,(12).

  [3]张士勇.沈阳会展业进入提速发展阶段[N].中国贸易报,2010?11?16(11).

  [4]武晓芳.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11).

  [5]郭海霞.提高我国会展场馆利用率的对策[J].产业经济,2010,(6).



    14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