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论文

秋梅分享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15年的发展,逐步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农产品期货在提供价格信息、保护农民利益、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显。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产品期货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产品期货论文篇1

  浅谈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向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从1993年5月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建立期货市场的目的是利用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为粮食企业和进出口企业服务,几年内相继出现一系列过度炒作事件:从“粳米风波”、“苏州红小豆风波”到“广联所豆粕事件”、“郑州小麦黑胚粒事件”等等,以致使人们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相当大的误解,几乎危及到期货业的生存。现在应该重新思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这些风波和事件都和人为改变交易规则以及交割规定制度的缺陷有直接关系。当期货交易所交易清淡时,交易所为扩大交易量而放松交易规则,采取一些措施如降低交易保证金,降低手续费,扩大大户单边持仓量限制和扩大市场总持仓限制等。一旦市场启动,整体交易风险迅速膨胀时,交易所又不惜临时改变交易规则,包括增加保证金,提高手续费,缩小客户持仓量,协设平仓以至强制平仓等措施来控制风险。在交割环节上经常设置人为障碍,使得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脱节,导致价格扭曲。这样人为地频繁地变动交易规则、风险控制标准和交割标准,使众多交易者迅速实现盈亏转换,改变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期货价格成为少数人投机者操纵的工具,以至人们称“期货”为“欺货”。典型的例子是“广联所豆粕事件”和“郑州小麦黑胚粒事件”。由于广联所对豆粕的水份、包装和申请套期保值的方式上作出了不切实际的规定,使大多数卖空者无法完成实物交割,并缩少了交割的范围与数量,导致风险事件发生。“郑州小麦黑胚粒事件”是在黑胚粒与不完整比例上设置人为障碍,小麦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完全脱节,出现市场风险事件。

  有鉴于此,前一段时间国家在清理整顿期间加强了期货的制度建设。首先,对交易所、经纪公司和交易品种等进行了清理,加强了监管力度,将原来的13家期货交易所保留了3家,品种减少到12种,目前成熟的、有一定交易规模的有4个。其次,有关部门弥补了管理上的缺位。2000年成立了中国期货业协会,建立“三级监管模式”。第三,完善相关条例和办法。出台了期货管理条例和四个管理办法,同时3个交易所在市场定位上以现货流通企业服务为目标,对商品期货的交易、交割等细则进行了重新的修改,有利于套期保值者加入。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对期货交易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年国内期货交易量稳定增长。从整个农产品基本供求关系来分析,经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近一、二年国家主动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包括退耕还林、还草等)后,我国粮食及相关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由供过于求转向供求平衡。农产品供求关系这种变化,主要是种植结构调整的结果,不同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显然农产品的供求基本平衡有助于农产品期货市场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另外,我国今年年底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由于国内农产品市场实行关税保护,加入世贸组织这种保护会逐渐取消,因此农产品市场必然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但是按照“关税配额管理”的优惠待遇,我国已取得五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入世当年按规定需要进口小麦130万吨,以后逐步增长。这会使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逐步增强。

  目前,我们需要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深刻的反思。表面看来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因为人为改变交易规则以及交割规定制度的缺陷造成投机过度,以及前一段发展过多过滥而导致国家进行治理整顿,但是深层次原因在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没有和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没有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的转换联系在一起,因此它缺乏生命力。要振兴农产品期货市场,必须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转换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化。1978年以前农产品收购采取计划价格,即定购价格。从1979年起,国家多次大幅度上调农产品定购价格,调减农产品的派购基数,并提高超购加价的比重。1985年以后国家沿着计划价格——双轨价格——市场价格,逐步扩大市场定价的范围和程度。除少数原料性农产品由国家定价外,对绝大多数的购销价格都放开,但是粮食仍是双轨体制。一般地讲在农产品市场中,需求弹性的绝对值要比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略微小一些,构成农产品市场的“蛛网不稳定条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和供给量的波动会发散和放大,而我国农产品购销实行双轨体制,供给量的同样程度的波动,能使市场价格(不是定购价格)产生更大的波动。

  首先市场价格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而定购价格一般地低于市场价格,不会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其次研究农民生产粮食的意愿时应该用种植面积而不是总产量。因为影响总产量还有气侯、自然灾害等因素。如果用总产量这个指标,就会得出供给弹性很大的错误结论。当粮食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时,农民可以调整生产要素的余地是很少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剩余的国度里,劳动力投入不构成限制性因素,土地的调整范围不大,而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变化也很少。所以农民生产活动对粮食价格变化反应是相当小的。目前粮食商品率只有35%左右,这与其他发达国家90%以上的商品率相比低很多,从而很容易形成市场的放大效应。当粮食生产减少3%,属于正常变化,那么农民在满足自己消费、完成定购任务,只有减少自由市场的供给量,幅度可达6——7%。假定粮食需求弹性为0.5,那么市场价格就会提高12%,价格变动幅度竟然是产量变动的4倍。因此走向市场的农民近切需要信息的指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民的信息来源少,缺乏稳定的渠道,不能满足农民需求;二是信息不准确。一些不负责任的错误信息给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不少损失。

  农产品期货市场能够克服现货市场价格的信息误导问题。现代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减少价格波动,稳定经济。期货市场上交易的都是要求在未来一定时间履约的期货合约。由于投机者的介入和合约的多次转让,使交易双方应承担的价格风险平均分摊到参与交易的每个交易者身上,减少了价格变动的幅度和每个交易者应承担的风险,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同时存在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转移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动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另一个是价格发现,期货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交易者带来了大量的供求信息,标准化合约的转让又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期货交易价格反映出众多交易者对目前乃至未来一定时间的供求关系的综合观点,同时又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参考价格。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是一个复杂的体制变迁过程。农产品市场放开后引发的价格巨大波动,使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要建立宏观调控手段。但是由于计划体制的传统影响,这种宏观调控手段很容易演变成行政手段。我们最缺乏的是运用现代经济方法进行宏观调控。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比利用行政手段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保护价格是由政府制定的,设计得再合理也不能够随时随地反映现实的供求关系。而期货市场中的履约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交易双方对供求状况的预测,反映了实际价格走势;二是利用行政措施支持农业生产,国家每年要拿出大量财政补贴。利用期货市场虽然国家也在支付一部分资金用于套期保值或有关交易费用,但要少很多。因为其中一部分价格风险被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者所承担。

  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期货市场参与者都是农产品购销商、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各种投机性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农民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直接参与,大部分生产经营者不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这样形成投机者所占比例过大,而套期保值者过小,使得期货交易脱离现货市场基础。由此导致交易所人为改变交易规则以刺激交易繁荣而形成一系列风险事件,国家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

  我国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首先要设计好农产品期货品种。期货商品应当具有广泛的需求和用途,能够大量上市交易,有充足的市场供给和发达的现货基础。现在期货交易所热点集中在小品种。很容易形成投机过度。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培育现货流通量大的商品期货品种。大豆期货交易常盛不衰,在于有广泛的市场基础,有相适应的市场规模。否则将农产品当作一个概念来炒作,很难维持长期繁荣,象咖啡、红豆、绿豆等品种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有2/3的市场投资者和农产区的政府希望增加新品种,主要是白糖、棉花、玉米及豆油。另外还应该要求期货商品能够分成标准单位,进行分等分级,而且容易储存和保管,便于在未来一个确定的时间进行交割。

  其次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其特征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规模经营的企业和经济实体为核心,以少环节、高效率为原则。在该体系中,各类加工运销企业处在核心位置。一边联系区域化规模经营的农户,另一边联系着市场。这些加工运销企业同农户的联系可以是资本一体化或经营一体化农工贸联合体,大部分是契约式的联合组织。我国有2亿多农户,生产规模小,而且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低,交通、通讯等方面困难相当大,因此农民以户为单位直接进入期货市场几乎是不可能。这就需要借助各种经济组织,通过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把分散的千家万户联系起来,以便使农民间接地进入期货市场。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是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和贸工农一体化。

  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可以帮助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联户松散型合伙运销为基础,或把原有的产销服务站改造成股份合作组织,可以乡镇社区为单元化构造,也可以建成跨社区的合作运销组织。目前大部分农户是坐等贩运商上门收购,贩运商往往通过压级压价从农民手里得到大量的生产利润。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可以代表农民利益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保证正常利润的实现。

  贸工农一体化也是组织农民进入期货市场的有效途径。它是指把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摆在首位,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生产、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一系列过程联系起来的产业组织。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借助契约使农民与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建成立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这样做为龙头的销售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得到的好处,可以反向来使农民受益,同时龙头企业利用所获得的准确的价格和供求信息来指导农产品生产。

  总之,大力培育农民进入期货市场的中介组织,形成稳定的套期保值者队伍,就可以使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消除过度投机现象,使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最终促成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产品期货论文

35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