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博士论文
中国国债期货的重新推出是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股新力量,也是在股指期货后金融期货市场逐渐成长发展的一个新成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债期货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债期货博士论文篇1
浅析我国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在我国重启国债期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防范国债期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借鉴美国COSO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公告的基础上,将与国债期货相关的业务类型、参与主体及风险管理模块类型三大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三个维度的立体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要素逐一分析,并给出结论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国债期货 全面风险管理
一、时代背景
国债期货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多元配置是国债期货的主要功能。这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投资者金融工具的选择,防范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期货市场制度不健全、投资者自律意识薄弱以及监管层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我国期货市场因“3·27”国债事件的爆发而处于长期关闭整顿的状态。当今,我国国债期货所处的时代背景已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国债市场规模庞大,参与者众多,品种齐全。同时,市场制度与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趋于完善。重推国债期货,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
2013年9月6日,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这意味着我国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一步。
二、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美国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人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该报告通过三个维度的立体框架,深入分析和控制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复杂问题。参考COSO报告,我们认为整个国债期货的风险管理分为三个不同层级的风险要素,不同层级的风险要素构成整个国债期货风险管理体系。各层级相互制约、交叉管理,根据风险的来源、类型、影响程度等因素,能够全面准确地管理整个国债期货所面对的风险,确保国债期货平稳发展。
(一)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三个维度的立体框架
依据《巴塞尔协议Ⅲ》的相关划分以及风险特点的不同,国债期货面临的各类业务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种。三大风险共同构成第一层级的要素;依据相关主体所处的不用地位以及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国债期货市场分为市场参与者、交易所以及监管层三类主体。三大主体共同构成第二层级的要素;借鉴COSO-ERM框架的八大管理要素,我们认为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八个模块组成。八大模块共同构成第三层级的要素。同时,根据不同主体的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危害性、可控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档。
(二)国债期货不用层级的风险要素
1.第一层级的要素
(1)信用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没有及时履约而导致的风险。主要分为交割前风险和交割风险。国债期货交易由于实行交易对手双方的保证金制度以及逐日结算制度,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但并不排除由于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或交易方自律意识薄弱而产生的风险。
(2)市场风险
主要是指因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其价值发生变动的潜在风险。目前,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是国债期货的主要市场风险。价格及利率的不利变动,会使相关主体产生较大的价值损失,严重时会导致对手方发生违约。
(3)操作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系统设置不完善、人员操作失误或内控制度不健全等内部原因或是外部事件影响造成的业务错误而产生损失的风险。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操作风险存在于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因此发生频率极高。由于期货交易系统的复杂性,操作风险一旦发生,对整个市场的冲击很大,且难以恢复。
2.第二层级的要素
市场参与者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规避由此带来的各种潜在金融风险,机构投资者成为参与国债期货的主力军,是国债期货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公募基金作为我国国债的主要持有机构,由于其巨大的头寸及风险敞口,其对利率浮动的敏感性最强,利用国债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动机也最强。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计划及QFII等理性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因资产的多元化配置策略而部分持有国债等低风险品种,其投资国债期货的动机也多为套利。部分风险偏好强的机构投资者、较大的散户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多为投机心理,其操作风格灵活多变,善于规避监管,是国债期货爆发潜在风险的主要源头。
交易所
我国国债期货的主要交易场所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品种为面值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3%的名义的中期国债,以百元净价报价,最小变动单位为0.002元,每日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最低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2%。
考虑到历史因素及控制市场风险,我国国债期货保证金标准较高,期限套利成本也响应提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者的交割数量,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限制投机者的裸露风险,降低市场参与者的违约率。因而,交易所层面的风险因素并不大。
监管层
国债期货重启之后,其规模存量、交易规则、参与主体等都与之前有了较大差别,同时,《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以及《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已相继出台。
巨大的存量规模意味着一旦风险爆发,其危害必然巨大,而交易规则的不确定,意味着风险的不确定,同时,市场参与主体更多,操作手法也更加复杂多变,这加大了监管难度。各个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要求监管当局积极学习,努力掌握新的监管要求与方法,这也对监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积极适应新的制度,将造成市场无序,进而爆发风险。
3.第三层级的要素 (1)环境与目标设定
环境设定包括外部环境(市场、法律、文化等)和内部环境(组织架构、参与者等),是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外部环境决定了市场的交易背景,内部环境决定了交易的稳定性。
目标设定是国债期货交易的前提,这包括了参与者、交易所及监管层三者各自目标的设定。参与者要考虑目标收益,交易所更注重交易的公平有序,监管层的目的在于有效防范风险爆发。
(2)风险监督与识别
如今,国债期货所处的监管环境已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且由于交易本身的复杂性与灵活性,需要相关主体同步掌握交易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快速、及时地把握市场动向,发挥持续监管效力。
同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风险类型也产生了较大变化,这也要求监管方需熟悉各种类别的风险,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判断、识别,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事前预警和合理处置。同时,市场参与方为有效控制风险,风险识别也是重要一环。
(3)风险评估与处置
国债期货的风险评估需要根据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在内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定量地计算出某一风险要素爆发的可能性,这能够为之后的风险处置提供有力参考。
处置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根据风险要素本身的风险信用等级,确定风险爆发的性质与影响范围;其次,根据风险模型定量计算出的结果,精确处置风险。
三、结论及应用
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模型包含了国债期货三种维度下共计九种风险类型,涵盖了国债期货运行过程的前、中、后各个环节。能够较为全面的防范、发现、分析和处置风险。由于不同维度层面整体、同一维度不同个体之间的风险溢出水平各不相同。不同维度、不同风险类型的组合构成多种风险情形。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严格遵循事前、事中、事后的次序,防范在先,监管及时,处置合理。
(一)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及交易机制
(1)政府、交易所及行业协会等相关管理计划应相互协作,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颁布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法律条文,保障参与各方的权益。(2)要构建公开、透明的交易体系,全面披露各个环节的信息,使得交易双方信息对等。(3)要健全保证金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报告制度以及分级结算制度等风险控制制度,合理设定保证金比例及持仓量,提高交易双方的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信用风险。(4)要加快培育国债现货市场,扩大现货市场规模,丰富现货品种与期限结构,为国债期货市场提供一个合理的价格波动预期,从而抑制市场过度投机行为。
(二)遵循先定性,后定量,再处置的风险应对原则
首先,根据风险爆发的特征,判断风险爆发所属的业务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相关主体(市场参与者、交易所、监管层等)及模块(环境与目标设定、风险监督与识别、风险评估与处置等),将风险在每一个维度上合理归类,大致估计风险爆发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计量模型及实际影响,使用压力测试,计算出最好和最坏的情形,将风险锁定在一个量化的范围内,定量计算产生的损失。最后,结合风险性质、影响后果及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机构和责任人,进行合理处置。
(三)引进事后评价和改进机制
在风险事件结束后,根据问题的源泉、发生地点、风险类型及影响范围,对此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维度的风险因素逐一进行评价。相关责任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及业务技巧教育,尤其是要培育整个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文化,引导各方理性参与市场。逐步完善国债期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模型的各个模块,定期将对比模型理想状况与现实情况,并做出相应改进,推进其理想化、合规化进程,使得整个模型不断的自我纠正,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保证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平稳、持续、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邱刚.我国国债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6).
[2]付鹏.建立全面严格的国债期货风险管理体系[J].中国金融,2012(08).
>>>下页带来更多的国债期货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