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儿童教育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教育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儿童教育论文范文篇1

  试论儿童安全教育

  论文摘要: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论文关键词:儿童安全 教育;身心健康;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安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给教育管理者敲响了警钟。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 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有媒体报道,某校的《学校安全须知》第五条规定: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以防受骗。在开学后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上,老师们再次向全体学生强调了这一要求。[1]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不可否认学校如此规定的善意,但孩子们不与陌生人说话,就有了安全屏障了吗?这种规定只考虑到设置保护孩子的防线,而没有思考这样的防线对未成年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这会造成孩子们对社会的普遍不信任、不友善,甚至敌意,不敢同别人主动交往,由此会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

  一、正确理解安全教育的含义

  安全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基础上,是社会为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高其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使他们能应对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处境的教育。儿童是永远的弱势群体,他们有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从小接受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儿童在应对外界危险处境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不等于保护教育,自我封闭教育。安全教育不光是确保儿童身体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健康,这才是安全健康的宗旨所在。但是,在现今的学校安全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使安全教育适得其反。

  二、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安全教育不等于束缚教育

  在安全教育越来越引起学校社会关注的同时,有些学校为避免出事,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谨慎,他们把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制定了许多在他们看来是能最大程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规定,就是尽量让学生少动或不动。例如,取消应有的实践活动保安全:徒步行军、军训射击、春游野炊、野外探险等在安全第一的命令声中,学生们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被无情取消;手工操作课,本该让幼儿动手进行操作,拿剪刀剪剪贴贴,可现在是只贴不剪,原因是怕幼儿用剪刀“危险”;化学实验课也变成了只有教师独自一人示的示课,理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浓酸实验,浓酸有可能腐蚀学生身体; 体育课上一些对抗性强的项目被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项目代替了。[2]在这种安全教育下,学生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纵有空中翱翔的愿望无奈于牢笼的樊篱。试想如长期在这种安全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毅力品质等等都将被无情抹杀,那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何在?难道仅仅是为活着吗?教育的意义有何在?   三、正确地实施安全 教育

  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学习 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自保意识。儿童需要保护,但过分受保护的儿童是不利于避免危险能力的培养,反而更易造成儿童精神世界的封闭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消磨。学校和家庭应对儿童加强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启发和诱导他们明确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所带来的后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例如遵纪守法、遵守 交通规则、注意课间安全、 体育活动安全、食品安全、 网络安全等。各种训练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中小学校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如运动受伤后的模拟训练、学生打架时的模拟处理、食物中毒后的模拟处理、火灾现场逃生模拟训练,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健康安全教育。[3]同时可借鉴国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国外,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实用。比如日本有一种“敬畏生命”教育,要学生把重达五六斤的沙袋绑在腹部一天,让他们体会妈妈孕育出一个生命是多么艰难,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以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在日本还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帮助模型娃娃进行心肺复苏,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过关。

  实施安全教育并不等于对儿童实行束缚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推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策略手段的变革,用更加具有“人情味儿”的管理手段,来呵护少年儿童身心安全健康的成长。学校和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实施人性化教育,尊重儿童少年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注;强调对“人”的 发展的促进功能。学校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常规,都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安全教育理应成为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加速器,正确理解和贯彻安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 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5日第2版.

  [2] 安全教育莫入误区[J] , 唐清,教育与职业 1999.05.

  [3] 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 曾燕波,当代青年研究,2005.11.

  儿童教育论文范文篇2

  浅谈儿童早期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以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社会发展当中如何看待早期教育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以期给一些不太了解早期教育的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早期教育 重要性 发展趋势

  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一种重视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建设、发展的结果。

  一、早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匮乏是早期教育得以发展的社会前提。我国是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0―3岁婴儿约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人口大国。我们具有足够的人力,我们如何将第一人口大国转变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这是个巨大工程,是场深刻的革命,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优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致力于这项工程。将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国家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范围,建立完善的系统,整合营养、卫生、医疗、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的力量,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做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来抓。甚至于深入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父母肩上,在国家提供的政策论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诸多政策、队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实处。

  全世界人才竞争的激烈,我国飞速发展的速度,人才匮乏的严重,给教育提出了极为严重的课题,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创造性人才。教育责无旁待,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只有高速、高质量的又多、又快、又好地,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来,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二、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需要

  (一)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卵子一经结合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它告诉了我们儿童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开发的空间的巨大的。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还制约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经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说明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开发潜能的巨大影响。

  开发的可能性、可发的前景及开发时间早晚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

  (二)早期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

  1.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开发智力一个重要条件,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为开发智力的内容和有效手段。

  2.早期教育是脑细胞发育和大脑网络形成的必备条件

  儿童早期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而且最具开发可能性的时期。儿童是一个具有一定潜能积极发展的个体。急待开发。出生后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是成人脑的25%;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1岁脑重量为900克;三岁脑重量为1011克,是成人的四分之三;七岁脑重量为1280克接近成人;十三岁脑重量为1350克;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可见,早期教育是大脑发育和促进大脑发达的需要。

  3.早期教育是脑神经发展规律的需要

  脑神经发育有几个特殊的发展规律,成为孩子生长发育及成熟的天然的驱动力。

  第一个“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只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这个概念是从奥地利著名的动物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过程中发现的“印刻现象”引入的,“印刻现象”是指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生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如追随对象、偏爱对象、对象消失时发出悲鸣等反应。

  第二是“敏感期”和“最佳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两种内在的动力,引导着孩子努力的达到成熟,这是一种是儿童趋向成熟的冲动力,儿童借助着这种内在的敏感能力,去发展自己对复杂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

  他对敏感期的解释,为敏感期是在儿童生长阶段中某些时间范围内儿童只对环境的某一项特质专心,所以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特别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狂热,直到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消失,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的反复、学得快、效果高。在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0-6岁间有许多的敏感期,因此,早期教育的发展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三)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真理

  卡尔・威特的聪慧,威廉・詹姆斯的睿智等,各国超长孩子都受到世界瞩目。当今世界美国是零岁教育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既有全国性研究机构在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上实验观察;又有全国国民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实施,成果非常显著。

  国际上非常关心人才培养,国际超长儿童基金会,一直在做这项工作,赞助世界各国异与一般能力的儿童,进入世界名牌大学深造,让他们享受最好的教育,使其能够发挥最好的潜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早期教育是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见证的,孩子具备了充分的可能性,只要我们适时、适度、科学、准确、均衡、全面的进行教育和影响。会换来孩子精彩的人生。由此看来,社会的疾呼、孩子生长的急切、教育革命的深入,无疑证明早期教育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不可缺或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所必须的,是奠定人生基础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的教育.关于儿童早期教育.教育.2008.

  [2]早期教育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关系的思考.教育与天才.2009.

    2837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