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

斯娃分享

  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现代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一:浅谈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从目标、理念、教材、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以期丰富课堂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理念;教材;实践

  在课改前我们实验区一直推广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教授的目标教学。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这种模式不断的显现出多种弊端,为此大家都在探索、总结,试图让两者优势互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认为:目标统帅课堂、理念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强化实践生效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认清的思路,具体阐述如下:

  一、目标统帅课堂。我们知道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导向,是课堂的灵魂。整个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学目标的控制下扎扎实实地进行,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对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这样概括:“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动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如果我们再来研究会发现它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诵读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③识字写字④字、词、句、段、篇的积累⑤语感、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⑥阅读与写作⑦口语交际和实践能力⑧文化品位和知识视野⑨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这九个方面几乎包含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这九个方面。确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材在课文中没有确定统一的目标,并不意味他们主张无目标教学。课文目标的制定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体现课文特点,每篇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个性。从这个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是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二是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是通过教学过程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也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目标的确定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也必然会导致教学的整体失误。三是展示教学个性。因为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目标自己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四是认真研究目标,尽量使其细化到每一本书,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在每一个目标的统帅下寻找达到该目标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改写、局部扩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可以把认识人物的个性和关系,理解童话的深刻主题作为主要目标,也可把欣赏情节安排的巧妙,认识课文的结构特点作为主要目标,还可把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理解和表演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口语交际与实践能力统帅的环节就应该让“辩论会”“演讲赛”“即兴表演”“课本剧”“班干部竞聘”等活动成为我们课堂的主要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与实践能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所统帅的环节就应该有“词语联想”“请你谈谈这个词”“一词多用”“用词写句”“连词成段”等活动。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选择、创造适当的教学策略,我们的课堂才会在目标统帅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的学生才会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才会成为学生的乐园,成为教师、学生共同交流的平台。

  二、理念引导教师。理念是行为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也必须在把握理念的的基础上才能启步。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认为这四个基本理念应这样把握。

  ⒈语文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理念,我们必须让“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进步,有一个发展”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教师眼中才不会有差生,才能真正作到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才会更加适合学生。这样各种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得到信任的优越环境中学习,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发展,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2、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特点。首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告诉我们学生接触到的语文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多维性使其在不同的大脑中产生不同的反应,这是很正常的。因此,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不会拿着唯一的一个“标准答案”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学生回不到这个答案上,老师的教学便不成功。把握了这一点,教师才会对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思索的独特性判断倍加珍惜。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束缚,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蕴含于学生个性中的创新精神才会得到培养。象袁振国在一本书中所说的“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应该是鼓励人们标新立异,有利于人们自由表现的宽松的文化氛围”。其次是实践性和民族性。既然语文具有实践性,那么就应该在实践中去学习。特别强调语文课“不宜刻意追求征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为追求系统和完整会走向经院式或应试教育,掩盖语文实践性特点,而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并不是从系统的基础知识中转化而来的。语文教育的民族性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符合我们母语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灌输——训练“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学生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也伴随着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有了这种理念的引导,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得到解放,主体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会在对话的过程中得到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感悟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变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的创造性学习,变被动的机械训练为主动的知识探求,要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互相协作中解决问题。如《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和作用,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文学的魅力。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方法教学,要“讲”清楚并不容易。而一位老师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朗读课文以后,与学生共同交流对文学的认识和体会,谈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以后的感受和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不少同学还仿照课文的语句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自己心中的文学是什么。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4、树立大语文课程观。这是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这就是说,语文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课本。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实践课程。它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和平台。

  三、充分利用教材达标。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是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载体。它转变了理念努力超越自我,努力接受新思想,并转换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它优化了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也就是说不仅范文系统进行了优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系统也进行了优化,同时还改革单一文选体例,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认真琢磨教材的呈现形式,注重编者、作者、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探讨语文素养和教材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教材各个版式块的作用,确保在每个版块的学习时,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新认识,有一个新发展。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目标明确、活动充实,才能真正成为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展示能力的舞台。如我们教学诵读欣赏这一块时,就要先考虑编者的目的是扩展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素养、加强积累的。这样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多“读”一点,应该让“诵”“读”“欣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但主要的教学思路应该有以下几种:一是以“读”为主,“读”中“欣赏”,如古典诗歌,能读出一点“味道”,欣赏也就在其中了;二是以“赏”引读,如一些艺术风格鲜明、意境美而空间大的散文和诗歌,便可以边读边赏;三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如有些主诵读欣赏的内容是一组内容相近的文章,便可以其中一篇或一个片段为主进行教学。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定位、教学观念、课堂管理水平、教学技巧等都对课堂活动产生影响,下面谈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良好的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活动交往越通畅.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以活动的合作者、伙伴的角色来关照学生、关爱学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说得不清楚、说得不明白,应不责怪、不歧视、不讥讽,让所有的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人格的平等,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话题的提供者、活动环境的创设者、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旁听者和欣赏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对待面前的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对待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自己手上的教学预案;课堂教学是为了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少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要正确、平等、公允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选择活动对象时,要从整个“活动场所”的效应来考虑,根据话题或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的价值多少选择交往的对象,尽量照顾全体,要使活动的话题在场中得到放大,形成共振.

  正确对待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要有分寸,教师既不能放弃应有的威望和权力,又不能人为抬高自己的威望和权力,使学生敬而远之.

  缩减交往的空间距离.课堂是学生进步与发展的阵地,是师生交往的平台,不是教师的舞台,教材是我们的中介,知识是双方交互的载体,学生的发展是目的.所以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不要老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指手画脚,要缩小交往的空间距离,提高亲和力.

  三、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管理水准

  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必须制订活动规则、培养活动习惯、创设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管理的水准.

  建立课堂教学规则.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正式交往,正式交往要有一定的规则.有了规则可使教学活动顺畅、效率提高.如: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人应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倾听;发言者不要对着教师讲,而应面向大家;一人发言其他人不能举手,直到发言者坐下,等等.注视发言者和暂停举手,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发言者面向全班学生,可让学生感受到听众是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教师.发言者受到全体学生的注视,可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当他结束发言成为听众时更容易自觉遵守规则,这正是相互尊重的生动体现.

  养成良好交往的习惯.有了规则之后就要遵守规则,一旦违规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暗示,要养成:发言不唆,倾听不做声,先想后发言等良好习惯.

  创设温暖的课堂气氛.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底色,底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动的品质.如果学生觉得在课堂上的存在和行为被人认可,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思维必然活跃、发言必然积极.所以要创设和谐、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交往的活动中其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四、要掌握教学活动技巧,提高活动水平

  要学会等待.教师发问后,要有必要的等待,一般3秒以上,即使有学生举手,也不要急于指名做答.“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是学生脑力劳动最紧张、最活跃的时刻.要偶尔“糊涂”.“大智若愚”是一种高超的智慧、是一种豁达的涵养、是一种高妙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妨“糊涂”,用明知故问、以假乱真,导出学生心灵深处的困惑与疑虑.教师的偶尔如此,会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要延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应答,正确的不要急于表扬,错误的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引导他们说出思考的过程,说说答案的由来,如:你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什么?并对其思维过程做必要的点拨,这样对学生帮助会更大.

  要会调节气氛.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在课堂活动中根据交往的话题、气氛,适当地幽默一下,使活动氛围活跃,有利于活动的展开与推进.但幽默不能失分寸,风趣不能显轻浮,要给人以轻松和美的享受。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课堂管理论文

2.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精选

4.有关小学课堂管理论文

    137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