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斯娃分享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我们深知,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我们努力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观,力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探究的主要对象。“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研究探讨,我们具体实现以下探究:

  1.提升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诊断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教学活动,指导和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

  2.在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语文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

  3.在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特色。

  4.在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语文课堂教学理论框架”。

  我们集体备课时,改变了以往的重备课本和教参,而轻学生和教法的现状。在学习和借鉴其它学校新作法的基础下,尝试着改变原来的教案模式,而是将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形成目前正在使用的导学案。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我们一般是提前一两天便发给学生,让他们能在课前预习好并完成。

  导学案中的内容既包括“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自我独立完成;也有与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同时旁边还有“备注”。这是便于学生和备课组老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一些信息或内容。

  这一备课模式的实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因为以前我们同样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那项工作布置的太笼统,不好检查操作,学生的预习也就流于形式,这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所以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预习变得有的放矢。提高预习效率。另一方面导学案的科学编制和合理使用,需要教师在深入文本,掌握学情的情况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精选问题练习,揣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批改。这既可以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便于课堂中的重难点突破,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然,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由开始的内容冗杂、面面俱到到目前的深入文本、重难点突出、贴近学情、选题精炼。这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从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中调动兴趣,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习的效率,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竞争学习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兵教兵,兵练兵”,这同样也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挥好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教师的职能是启发、指导、示范来促成学生的成功。课堂上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下讲台与学生一道进行探究讨论。传统的教学关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让学生讲老师听,学生做老师看,即让学生体验老师,做老师中的一员。这既是师生平等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让学生经常充当老师,让他们来讲、来表演、来操作,让他们去评价其他学生的探索行为,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同学等等。

  这一教学观念的改变,则改变了原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正确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就会产生教育创新的精神力量,就能积极进行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二: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就课内外阅读教学探究,探讨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阅读 课外 课堂 主体作用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阅读教学却教师讲代替学生读。严重背离阅读的本意。其次,受条件限制,以教材、教参为中心,教参牵着鼻子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整体把握,学生学到的东西有限。第三,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发现,把“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如同桌、小组讨论,猛看热闹非凡,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实效是学生讨论、收获了什么?第四,学生生活、阅读积淀太浅。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远离现实,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定在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阅读被教师的繁琐分析和提问占有,多数学生除课本,几乎无课外阅读。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的,绝非“讲”或“听”出的,缺少阅读的语文阅读教学付出太多,收获很少。怎么改进呢?

  我想首先是课外阅读教学。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累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灵性。这就要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教材自身乐趣;善于启发利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所以,高一应抓兴趣,让学生变自主阅读为主动阅读。敢放手,多给阅读时间,尊重学生原始阅读。即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只要内容不暴力、淫秽、反动。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深入自觉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当然,由着“性子”阅读,并非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等都要精心策划,适合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不解字词随时翻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我要求的是学生做少许读书笔记,可以对作者、人物、片段写点自己的看法,体悟,也可当练笔(周记)交,甚至可作为演讲内容向同学推荐。

  新课改最终面对高考,所以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的指示阅读范围很必要。借助高一个性阅读形成的习惯方法,促成学生阅读自觉;让学生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把兴趣爱好阅读经验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其参差不齐的感悟、认识能力趋于统一。高二课外阅读教学教师应参与做好指导工作。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书籍“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竞赛等促进多读;充分利用墙报、校报定期刊出学生作品,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其次是课堂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接触文本时,不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后,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矫正、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原始体验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才符合学情,真正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精心设计活动。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体现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易于生成,锻炼综合能力,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主体地位。需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合乎实际,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

  二、促进沟通。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参与对话过程中,教师当讲则讲,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高效、实效”。在课堂教学之前,思考学生要有何提高,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课后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习得和学得、探究和接受、自主和引导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三、指导语文学法。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引导学生探索适合的听课方法、讨论方法、具体阅读方法等。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促进学生发展。特别高三针对高考,要学生用锤炼的探究性阅读本领,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在高考阅读答题中,必须要学生依题意答题,进行探究阅读,总结解题“程序”、思路,使答题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四、延伸课堂。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阅读教学要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新空间,激发广泛阅读兴趣,糅合历史、人文、科学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出课堂。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每节课上成问题课,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比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课文后附相关链接就是一个较好的拓展线索。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人生的学习工作中,阅读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陈维贤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论文

2.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4.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5.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137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