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见
张飞分享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深入,推行高效课堂已经势在必行。高效课堂的推行中有很多的误区,如盲目照搬他人的教学方式、单纯的追求大容量、为提高成绩而不重视三维目标等,又把教学推向了僵化。从实际出发协调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是推动高效课堂的真谛。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误区 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所有学校普通关注的问题。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越来越多,素质教育下学生在校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成为摆在我们所有老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式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处理好学习先进教学模式与自身实际的关系。
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势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洋思模式”“河南郑州四中的三环节”教学方式等。伴随着新教学模式的出现,学先进教学模式的潮流也随之而来。很多学校开始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派人取经观摩,全面推广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陷入了机械照搬的误区。我们不否定这些先进模式的成功之处,但是任何一种模式的出现都是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从本地或本校实际出发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有较高的效率。如果只是学人家的形式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我们一些学校在学先进的过程中推行讲学稿方式,限制老师讲课时间,老师讲的越少越好,课课要用讲学稿,科科推行讲学稿。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都以一个模式讲下去,学生不会审美疲劳吗?欣赏之余,对这样课堂的效果才能怀疑。我们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我们在选择授课形式时一定要结合课程内容实际。如:一些感观性较强课就一定要让学生去视觉体验,一些适合活动的课就一定要让学生去亲自实验去得出结论。俗说说教无定法,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实际一个模式到底,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失去,课堂的效率也就难以真正的高效。
二、处理好高效与大容量的关系。
在追求课堂高效的过程中,还有人陷往入片面了加大课容量的误区。高效就是用少量时间获取最大效益,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高效很多教师就在加大课堂容量上下功夫。
使用多媒体扩大知识量,一张接一张,走马灯似的过了一张又一张,然而学生到底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却往往被忽视了。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实际允许的话容量当然是大点更好,但是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盲目扩大课容量,自己讲了就认为学生一定掌握了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是看老师是否讲完了所有的内容,而是要看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学生学会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效的部分,这部分越大我们的课堂就越高效。所以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做好教学的评价与监测。教师要根据评价与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吃的饱”还要让学生“吃的好”。
三、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有效教学要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把三者有机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多维教学目标,课堂才能高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来说要重于知识目标。如果我们只从应试的角度用学生掌握知识的量来衡量课堂是否有效,那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量的增强,更要看学生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在讲《难报三春晖》时,如果只让学生记住为什么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而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什么触动的话那学生记的再熟也是无效教学。教育只有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不仅心动而且有了行动,这才回归了教育的本源。
四、处理好高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不做教书匠,而要做好一个课堂的导演。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教师通过活动的设置、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有效地设置了学生活动,学生真正从活动中有所收获,那这样的课是有效或高效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想采用新教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大量的活动,但很多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是流于形势,这样的活动就是无效活动,这就陷入的形式主义的误区。所以教学中要让课堂高效教师创设的活动必须有效,活动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精心地设置好一个活动就能使学生探究到全课知识的话,这样的活动就更高效。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可减少时间的浪费,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取的同样的益不也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吗?所以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高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克服活动越多,学生玩的越活跃,课堂就越有效的错误做法。
当然构建高效课堂有许多要处理好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式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克服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的误区。从实际出发协调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是推动高效课堂的真谛。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误区 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所有学校普通关注的问题。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越来越多,素质教育下学生在校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成为摆在我们所有老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式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处理好学习先进教学模式与自身实际的关系。
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势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洋思模式”“河南郑州四中的三环节”教学方式等。伴随着新教学模式的出现,学先进教学模式的潮流也随之而来。很多学校开始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派人取经观摩,全面推广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陷入了机械照搬的误区。我们不否定这些先进模式的成功之处,但是任何一种模式的出现都是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从本地或本校实际出发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有较高的效率。如果只是学人家的形式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我们一些学校在学先进的过程中推行讲学稿方式,限制老师讲课时间,老师讲的越少越好,课课要用讲学稿,科科推行讲学稿。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都以一个模式讲下去,学生不会审美疲劳吗?欣赏之余,对这样课堂的效果才能怀疑。我们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我们在选择授课形式时一定要结合课程内容实际。如:一些感观性较强课就一定要让学生去视觉体验,一些适合活动的课就一定要让学生去亲自实验去得出结论。俗说说教无定法,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实际一个模式到底,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失去,课堂的效率也就难以真正的高效。
二、处理好高效与大容量的关系。
在追求课堂高效的过程中,还有人陷往入片面了加大课容量的误区。高效就是用少量时间获取最大效益,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高效很多教师就在加大课堂容量上下功夫。
使用多媒体扩大知识量,一张接一张,走马灯似的过了一张又一张,然而学生到底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却往往被忽视了。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实际允许的话容量当然是大点更好,但是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盲目扩大课容量,自己讲了就认为学生一定掌握了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是看老师是否讲完了所有的内容,而是要看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学生学会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效的部分,这部分越大我们的课堂就越高效。所以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做好教学的评价与监测。教师要根据评价与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吃的饱”还要让学生“吃的好”。
三、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有效教学要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把三者有机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多维教学目标,课堂才能高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来说要重于知识目标。如果我们只从应试的角度用学生掌握知识的量来衡量课堂是否有效,那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量的增强,更要看学生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在讲《难报三春晖》时,如果只让学生记住为什么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而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什么触动的话那学生记的再熟也是无效教学。教育只有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不仅心动而且有了行动,这才回归了教育的本源。
四、处理好高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不做教书匠,而要做好一个课堂的导演。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教师通过活动的设置、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有效地设置了学生活动,学生真正从活动中有所收获,那这样的课是有效或高效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想采用新教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大量的活动,但很多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是流于形势,这样的活动就是无效活动,这就陷入的形式主义的误区。所以教学中要让课堂高效教师创设的活动必须有效,活动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精心地设置好一个活动就能使学生探究到全课知识的话,这样的活动就更高效。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可减少时间的浪费,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取的同样的益不也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吗?所以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高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克服活动越多,学生玩的越活跃,课堂就越有效的错误做法。
当然构建高效课堂有许多要处理好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式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克服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的误区。从实际出发协调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是推动高效课堂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