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2)
翟文喜分享
二、创造一个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作,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尽管唾沫横飞,学生却是唉声叹气!而《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它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面对现实的矛盾,怎么办?以笔者的看法,那便是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至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孩子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课堂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越上表达交流的越多?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们兴趣的焦点,没有把握住他们流行的话题,自然提不起表达的兴趣来。
如同样是写一件事,教师如果把话题限定在“洗衣服”或“洗碗”之类的老套话题,学生肯定不会太有兴趣;但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创造的话题是“学游泳”或“学滑冰”的话,学生兴趣就会提高一些了;但若话题是看动画片的话,那一定是人人都想发言的了。上文所述例子中,孩子为什么对“赖床”话题表现出这么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就是因为这是学生普遍经历的,也认为比较有趣的是共同的秘密,是他们兴趣中的焦点之一,所以表达的兴趣会很高。
再如同样写科学小实验,我们通常会把这类课文上得死气沉沉。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说话作文。但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却不是这样,他选择了一个在我们看来属于“弱者”的鸡蛋去扮演“强者”的形象,去“摔鸡蛋”。这一话题出于学生意料,大大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表达的欲望也便空前强烈。又如,想象作文学生特别喜欢,*八戒的形象也深为孩子喜爱,于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话题——*九戒的故事。这些教例无不是紧紧抓住孩子兴趣的焦点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抚摸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动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动。
学生是人,也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当他们的情感被激活时,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氛围(情境)和话题。
一位教师在教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趁着孩子们还处于父子情义的深深感动之中时,提出如此话题:“同学们,孩子对父亲爱的坚定信念,使孩子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让他得到了超常的力量。是的,父母的爱就在孩子的等待中,就在孩子见到父亲时的那一句话里!我们也能时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于是让学生谈谈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些小事,并要求写作。由于先前有了情感的酝酿,学生对父母的爱也同样被激活,于是学生纷纷带着充满温情的语调叙述了平时的点滴小事,却又真情十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冲动也强化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一边写作一边泪光闪闪,他们心中最底层的一些小事被唤醒并表达出来了。
三、紧抓一个重点——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独特体验,第一阶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谓的“自己”,可以理解为独特,也可以理解为专属自己个人的。第二阶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则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从这么多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说,突出独特的“我”字,是小学作文课的重点中之重点。也就是说作文教育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写作的出发点,写作的实际活动还是写作的结果,都应该是深化对自我的认识,都要强调自我,都要强调写作的主体,都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感受的质量决定了写作的质量,感受的培养、积累和发展是作文教学的首要和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唤起并强化学生对写作对象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呢?
1、提醒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同样面对瀑布,李白会产生绚烂热烈夸张的强烈感受;叶圣陶则会产生“如烟、如雾、如尘”的空濛柔和之感;而朱自清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潭里,有了“女儿绿”的优柔温和的感受。同样是城市的公共汽车,有学生发出“你真方便”的赞叹,有学生发出“你真拥挤”的牢骚,有学生希望给公共汽车长上翅膀,有学生要给公共汽车穿上卡通的外衣。但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已经具备的能力,他们往往难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醒孩子们去关注生活,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们的情感感受能力。所以,我们要提醒孩子,关注萧条的冬天过去以后那一片嫩叶的萌发,那一朵花蕾的绽放;提醒孩子仔细聆听午夜的鸟鸣、风过的声音;提醒学生感受雪花的滋味、心跳的节奏……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感性的言语、音乐乃至影视作品来诱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这种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感受能力的发展。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说,作文课是不能脱离阅读课的教学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可以以一组文章的形成展开阅读,重在情感感受的触发积累,诱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然后作相应的写作。这样读写互动,逐层深入。
3、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我们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以睡觉和吃饭为基本要点,这成为情感单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如电视中的一些访读节目,学生对长辈、师长的访读或是社会现象的调查等等。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新课程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以上仅是本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渴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