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闫爱敏分享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活动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要使学生学到什么,如何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这是当今历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应结合教学实践,努力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新课改形势下,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已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作些分析。
一、科学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标准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教师要用心研读课标及其相关解读材料,进一步领悟课标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教师的备课,只有认真的钻研课标,针对课标对每个专题的具体要求,才可能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是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课程标准》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要明白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惟一的资源,历史教师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教案同时也要备学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贯彻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学内容恰当处理、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如何写好板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使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等。只有认真考虑各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营造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体会解答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良好兴趣,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了“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福特汽车生产网”等一些图片、数据和视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分析,依据学生的基础,采用有逻辑地连续提问方法解决它:①什么是经济全球化?②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归纳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解,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③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实质是什么?⑤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世界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又如“新航路开辟”一课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14世纪中西方交流路线图、指南针、造船技术的进步”图片、奥斯曼土耳其的发展视频等相关资料,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然后设问:①什么是新航路的开辟?② 从新航路开辟对比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有何异同?③你如何看待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以上问题的设计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有效提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观点的入场券,并能支持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 正是这一桥梁的搭建,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最恰当的切入口。设置的问题要考虑: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是否相对应?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感兴趣吗?问题是否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解决问题后学生能否生成新的认识?能否更深入地学习历史?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积极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思维的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新课改形势下,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已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作些分析。
一、科学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标准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教师要用心研读课标及其相关解读材料,进一步领悟课标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教师的备课,只有认真的钻研课标,针对课标对每个专题的具体要求,才可能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是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课程标准》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要明白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惟一的资源,历史教师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教案同时也要备学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贯彻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学内容恰当处理、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如何写好板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使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等。只有认真考虑各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营造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体会解答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良好兴趣,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了“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福特汽车生产网”等一些图片、数据和视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分析,依据学生的基础,采用有逻辑地连续提问方法解决它:①什么是经济全球化?②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归纳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解,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③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实质是什么?⑤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世界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又如“新航路开辟”一课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14世纪中西方交流路线图、指南针、造船技术的进步”图片、奥斯曼土耳其的发展视频等相关资料,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然后设问:①什么是新航路的开辟?② 从新航路开辟对比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有何异同?③你如何看待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以上问题的设计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有效提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观点的入场券,并能支持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 正是这一桥梁的搭建,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最恰当的切入口。设置的问题要考虑: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是否相对应?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感兴趣吗?问题是否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解决问题后学生能否生成新的认识?能否更深入地学习历史?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积极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思维的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