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孙海涛分享
摘 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成绩难度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语文教师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笔者经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加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一、立足课堂教学,教给阅读方法; 二、扩大阅读范围;三、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
关键词:农村初中 阅读教学 困惑 策略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发现,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相比新课标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显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问题:
(1)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2)忽略了课文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3)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为了追求升学率,在阅读训练中只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4)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2.学生的问题:
(1)学生因阅读方法缺乏,因而遇到语文阅读题,便束手无策,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2)学生因平时读得少,缺乏积累,语感差,遇到语文阅读题,读不懂。
(3)语言表达能力差,有话说不出,或言不达意。
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立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阅读方法,笔者认为,不只是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探究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和读书伙伴,课上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阅读,才会真正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1)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3)学会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4)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2.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
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
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农村初中学生因缺乏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原因,很少有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心得或评析),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并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 阅读教学 困惑 策略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发现,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相比新课标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显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问题:
(1)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2)忽略了课文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3)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为了追求升学率,在阅读训练中只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4)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2.学生的问题:
(1)学生因阅读方法缺乏,因而遇到语文阅读题,便束手无策,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2)学生因平时读得少,缺乏积累,语感差,遇到语文阅读题,读不懂。
(3)语言表达能力差,有话说不出,或言不达意。
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立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阅读方法,笔者认为,不只是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探究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和读书伙伴,课上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阅读,才会真正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1)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3)学会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4)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2.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
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
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农村初中学生因缺乏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原因,很少有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心得或评析),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并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