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
韩丰波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一直把“教什么”、“如何教”作为研究的主要论题,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对学生应该怎样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可谓只有“教论”,而没有“学论”。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学生更独立、更有效地学习,不断提高能力,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形势的需要,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适应新技术革命时代的需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在高层次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而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学会,而且还要会学——掌握学习策略。
一、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策略,培养归纳、比较和辨析能力
思维是心理现象中最为基础、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思维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与其它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强烈地影响着其它策略的运用效果。
概括思维法,也称归纳法,是根据多种同类事物、现象观察得到的经验性判断,是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推理方法。列举思维法,是一种针对思维的对象,把与它有关的因素排列出来,然后选择某些重要因素进行思考的方法。掌握概括思维法有利于培养学的生归纳能力,学生可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加以归纳,或把分散在各个历史时期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以窥全貌。掌握列举思维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用列举思维从各个角度、各种联系上对历史现象辨别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寻找其发展规律。归纳比较能力要求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把握教材,把某些知识点进行“纵”、“横”的归类、比较,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比较:一是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中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二是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三是不同国家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四是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通过归纳、比较,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分辨不同类现象的本质区别。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史料解析能力
史料解析题随着历史学生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吸取国外经验兴起的一种新题型。它是一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考察学生综合应用和知识迁移等高层次能力的主观性题型。
史料题所供的材料往往是教材内容的“折射”,就史料题提出的问题大多在教材中有所反映。然而史料浩如烟海,课本中引用的材料却十分简略。要培养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必须增加他们对史料的感知,使之“见多识广”。一般说来,教材上引用的史料,都是经过专家考证,不会有误,应熟悉理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史料原文,并印发部分让学生课后阅读理解。指导学生把阅读分为浏览、泛读、精读、研读、疑读、评读等。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阅读目的,然后选择一种或多种阅读方式来阅读。如《史记》中“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史料,应精读与研读,从材料所供皇侯百姓的状况及材料的出处,可得出“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贫困”的结论。另外,引导学生注意史料后面所附的出处和注释,寻找史料的关键字句,抓住史料后面的答项语,回忆教材相应部分的内容,即把泛读、精读、疑读等方式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史料的定位,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反复训练,增强材料感知,掌握阅读策略,触类旁通,史料解析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编码结网策略,培养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编码的过程,是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知识体系建构得好,可以使学生活动发挥更高的效能。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历史学科具有前后相连的时序性、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左右交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历史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性,高考命题非常注意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不拘泥于个别的、零碎的历史知识或历史事实的机械考证和记忆,而是坚持立体化学习,指导学生掌握编码结网策略,注意宏观知识与微观基本史实相结合,从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知识之间的隐性联系,学会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概念都必须放在宏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加以考察,即放到历史整体的相互联系中去分析。如“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往往不能深刻而完整地回答清楚。如果我们把这一事件纳入当时整个国际背景中去考察,便不难看出,19世纪前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与此同时,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显然,战争的爆发便在所难免了。可见指导学生编码结网策略,培养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是使学生深刻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以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指导,注意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动力、有兴趣、有信心的前提下,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科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策略,培养归纳、比较和辨析能力
思维是心理现象中最为基础、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思维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与其它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强烈地影响着其它策略的运用效果。
概括思维法,也称归纳法,是根据多种同类事物、现象观察得到的经验性判断,是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推理方法。列举思维法,是一种针对思维的对象,把与它有关的因素排列出来,然后选择某些重要因素进行思考的方法。掌握概括思维法有利于培养学的生归纳能力,学生可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加以归纳,或把分散在各个历史时期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以窥全貌。掌握列举思维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用列举思维从各个角度、各种联系上对历史现象辨别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寻找其发展规律。归纳比较能力要求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把握教材,把某些知识点进行“纵”、“横”的归类、比较,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比较:一是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中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二是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三是不同国家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四是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通过归纳、比较,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分辨不同类现象的本质区别。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史料解析能力
史料解析题随着历史学生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吸取国外经验兴起的一种新题型。它是一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考察学生综合应用和知识迁移等高层次能力的主观性题型。
史料题所供的材料往往是教材内容的“折射”,就史料题提出的问题大多在教材中有所反映。然而史料浩如烟海,课本中引用的材料却十分简略。要培养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必须增加他们对史料的感知,使之“见多识广”。一般说来,教材上引用的史料,都是经过专家考证,不会有误,应熟悉理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史料原文,并印发部分让学生课后阅读理解。指导学生把阅读分为浏览、泛读、精读、研读、疑读、评读等。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阅读目的,然后选择一种或多种阅读方式来阅读。如《史记》中“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史料,应精读与研读,从材料所供皇侯百姓的状况及材料的出处,可得出“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贫困”的结论。另外,引导学生注意史料后面所附的出处和注释,寻找史料的关键字句,抓住史料后面的答项语,回忆教材相应部分的内容,即把泛读、精读、疑读等方式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史料的定位,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反复训练,增强材料感知,掌握阅读策略,触类旁通,史料解析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编码结网策略,培养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编码的过程,是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知识体系建构得好,可以使学生活动发挥更高的效能。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历史学科具有前后相连的时序性、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左右交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历史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性,高考命题非常注意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不拘泥于个别的、零碎的历史知识或历史事实的机械考证和记忆,而是坚持立体化学习,指导学生掌握编码结网策略,注意宏观知识与微观基本史实相结合,从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知识之间的隐性联系,学会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概念都必须放在宏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加以考察,即放到历史整体的相互联系中去分析。如“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往往不能深刻而完整地回答清楚。如果我们把这一事件纳入当时整个国际背景中去考察,便不难看出,19世纪前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与此同时,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显然,战争的爆发便在所难免了。可见指导学生编码结网策略,培养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是使学生深刻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以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指导,注意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动力、有兴趣、有信心的前提下,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