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价值
吴凤英分享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视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细品此中精神,明确告诉教育工作者,写作教学的关键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唤起对学生的尊重,崇尚民主和创造,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其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其具体蕴含的人文价值有:
(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写作教学能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能引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坚韧、勇敢、爱心、奉献等;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各种人,善于发掘人的内在、本质的美。在观察的基础上,在感受美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这些观察必将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相信学生在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美的心灵。
(二)能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培养作文应试能力。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源自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而成了一种缺乏冲动,没有需要,而又必须得完成的沉重的负担。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之下,写作过程也已经偏离了生活的本原,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脱离生活的现象。不论是命题指导,还是批改、讲评,教师的着力点往往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和布局谋篇,忽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不注意通过作文把学生引向生活,培养他们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不注意通过作文去分析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地进行启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思路狭隘、表达贫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这种写作教学、训练产生的恶果是:(1)抹杀了学生天真活泼的灵性,丰富多彩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2)虚假文风泛滥。学生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时言不由衷,生编硬造,无病呻吟,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
作文与做人是密切相联的,当我们某些老师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灵的锈迹斑斑,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萧索,学生的人格人性的人为折损。作文的虚伪极易滑向做人的虚伪,说假话,久而久之,会“习惯成自然,变成“以假乱真”,甚至“以假为真”。
(三)在作文的评语中能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已经形成了一套评价模式: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这千篇一律、冷冰冰、机械化的评语,不仅激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甚至还造成了师生情感上、心灵上的隔膜。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期,对人生、家庭、社会会有种种的困惑和不解,有时也会产生低落、消极的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到文章中来。作为教师就应凭借写评语这一契机,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教育,使评语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富有感情,充满爱心,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这方面,湖北的陈英俊老师做得很好。如班里一位学生在《我渴望有个完整的家》中写父亲因工伤去世,家境惨淡,流露出强烈的悲观情绪。陈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你家庭的变故,老师同学深感同情,但要知道:‘月之圆缺,人之祸福’是无法避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要你挺起精神,扬起风帆,用你的优异成绩来弥补这份缺憾,换回母亲的微笑,相信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陈老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对于身处逆境、迷惘失意的学生,无异于一副精神的良药,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激发起他战胜困难的斗志。又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厌学情绪,陈老师的评语为:“恒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的捷径。若达•芬奇学画蛋时失去恒心,怎能留下《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呢?世界著名网球健将张德培不是也道出‘恒心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的亲身感受吗?拥了恒心,人才会变得美丽而高尚。”在作文评语中,教师用一颗爱心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位曾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说:“科学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究竟打开哪一扇门,则取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写作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撑起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因为文章是作者精神的外化,其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务,也是时代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细品此中精神,明确告诉教育工作者,写作教学的关键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唤起对学生的尊重,崇尚民主和创造,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其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其具体蕴含的人文价值有:
(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写作教学能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能引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坚韧、勇敢、爱心、奉献等;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各种人,善于发掘人的内在、本质的美。在观察的基础上,在感受美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这些观察必将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相信学生在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美的心灵。
(二)能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培养作文应试能力。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源自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而成了一种缺乏冲动,没有需要,而又必须得完成的沉重的负担。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之下,写作过程也已经偏离了生活的本原,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脱离生活的现象。不论是命题指导,还是批改、讲评,教师的着力点往往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和布局谋篇,忽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不注意通过作文把学生引向生活,培养他们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不注意通过作文去分析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地进行启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思路狭隘、表达贫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这种写作教学、训练产生的恶果是:(1)抹杀了学生天真活泼的灵性,丰富多彩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2)虚假文风泛滥。学生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时言不由衷,生编硬造,无病呻吟,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
作文与做人是密切相联的,当我们某些老师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灵的锈迹斑斑,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萧索,学生的人格人性的人为折损。作文的虚伪极易滑向做人的虚伪,说假话,久而久之,会“习惯成自然,变成“以假乱真”,甚至“以假为真”。
(三)在作文的评语中能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已经形成了一套评价模式: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这千篇一律、冷冰冰、机械化的评语,不仅激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甚至还造成了师生情感上、心灵上的隔膜。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期,对人生、家庭、社会会有种种的困惑和不解,有时也会产生低落、消极的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到文章中来。作为教师就应凭借写评语这一契机,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教育,使评语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富有感情,充满爱心,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这方面,湖北的陈英俊老师做得很好。如班里一位学生在《我渴望有个完整的家》中写父亲因工伤去世,家境惨淡,流露出强烈的悲观情绪。陈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你家庭的变故,老师同学深感同情,但要知道:‘月之圆缺,人之祸福’是无法避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要你挺起精神,扬起风帆,用你的优异成绩来弥补这份缺憾,换回母亲的微笑,相信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陈老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对于身处逆境、迷惘失意的学生,无异于一副精神的良药,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激发起他战胜困难的斗志。又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厌学情绪,陈老师的评语为:“恒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的捷径。若达•芬奇学画蛋时失去恒心,怎能留下《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呢?世界著名网球健将张德培不是也道出‘恒心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的亲身感受吗?拥了恒心,人才会变得美丽而高尚。”在作文评语中,教师用一颗爱心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位曾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说:“科学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究竟打开哪一扇门,则取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写作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撑起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因为文章是作者精神的外化,其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务,也是时代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