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左海芳分享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惠指出:“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节课中,有的学生学的主动活泼、津津有味,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常成功的活动,人们对它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
因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下面,就我多年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认知数学学习重要性、必要性,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的探索,并且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例如对绘画、唱歌等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或事物的意义感兴趣。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想去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探索它。
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机
进入学校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随着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要给学生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来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考试、作业中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活用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事实,而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数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讲授数学建模这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煤气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把相同的水烧开,开关的旋钮旋到什么角度时,才能使煤气燃料用的最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从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丛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五、巧设悬念引起认知冲突,给予成功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六、训练思维,教给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重视解题教学,他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他认为,“一位好的数学教师或学生应努力保证好的解题胃口”。解题必须思考,正确的思考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揭示逻辑化思维的同时,还应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以多方位、从角度审视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广辟蹊径,从中探求最佳解题方案,让他们在不断创新中激励兴趣。
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做知心朋友,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是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种师生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和教法,更难以达到心灵的相互沟通,更不能取得学习上预想的效果。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主体间性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和他们多谈谈话,拉家常,多了解学生的情况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上倾听者,遇到困难的解惑者。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将情感转移到喜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当然,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意义深远,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应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外,更多的问题还待于实践中解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因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下面,就我多年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认知数学学习重要性、必要性,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的探索,并且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例如对绘画、唱歌等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或事物的意义感兴趣。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想去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探索它。
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机
进入学校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随着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要给学生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来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考试、作业中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活用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事实,而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数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讲授数学建模这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煤气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把相同的水烧开,开关的旋钮旋到什么角度时,才能使煤气燃料用的最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从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丛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五、巧设悬念引起认知冲突,给予成功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六、训练思维,教给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重视解题教学,他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他认为,“一位好的数学教师或学生应努力保证好的解题胃口”。解题必须思考,正确的思考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揭示逻辑化思维的同时,还应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以多方位、从角度审视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广辟蹊径,从中探求最佳解题方案,让他们在不断创新中激励兴趣。
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做知心朋友,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是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种师生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和教法,更难以达到心灵的相互沟通,更不能取得学习上预想的效果。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主体间性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和他们多谈谈话,拉家常,多了解学生的情况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上倾听者,遇到困难的解惑者。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将情感转移到喜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当然,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意义深远,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应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外,更多的问题还待于实践中解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