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富有趣味的历史课堂
吴爱明分享
营造富有趣味的历史课堂,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关键词入手:
1 趣味
历史的趣味要从学习内容和过程中挖掘。历史课从来就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趣味,教师只要在课堂上适度补充轶闻趣事,就可大大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内容要适量,且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
举例:分析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我是这么讲的:日本为打败中国举全国之力,日本天皇率先垂范紧衣缩食,一天三顿饭改成两顿饭,两顿改成一顿饭。文武百官效仿。当听说日本打赢了这场战争,天皇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吃饭。而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在甲午战争最需要钱的时候过60大寿花掉了能够装备一个北洋水师的钱,并且说谁让我一天不高兴我让他一辈子不高兴。通过讲述趣味性的故事使学生明白落后的封建体制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先进的工业文明必然战胜落后的农业文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必然战胜腐朽的封建主义。更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收获是学习的最大乐趣。要让学生在历史课上收获颇丰,越学越有乐趣,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2 方法
历史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多说多讲,有意识地去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比如在讲解《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可让学生思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与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异同,比如美国的、英国的、俄罗斯的。这样就能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串起来,学生也就能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针对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排成剧本来表演,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理解、消化知识。如果在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也许无意间你就扼杀了中国的牛顿、中国的爱因斯坦。
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主要不在于记忆力,而在于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渗透学法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历史课记忆的任务比较多,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举例:串线记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可记为1935、1936、1937~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再如,要点记忆。以国民党一大的内容为例,简要记忆“两个三”——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举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引用一段顺口溜:西人不想中国富,仇洋阻挠是顽固。单凭知府难成器,舍本逐末无出路。
洋务运动引进的是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功不可没。但是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同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力不相适应,这种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3 活跃
课堂活跃主要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师要巧妙地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魅力,若我们的教师能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就能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举例: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井冈山会师的图片,朱德同毛泽东亲切握手的场面。也以此为素材我提出设问:八一南昌起义后谁转战湘南?朱德。好,我又提出设问:谁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学生回答是毛泽东。我说好,是八牛闯天下,反手定乾坤,八牛就是朱,反手就是毛,课堂一下活跃起来了,学生显得很兴奋。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首先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再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架坦克模型和一架飞机模型,简单介绍其构造及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指出,首次使用坦克和飞机作战的战争就是一战。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有关一战的录像,加深他们的记忆。
4 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承包一节课,家长制、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而新教学理念则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学生能讲的让学生去讲、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教师不去做学生能做到的事情。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断的启发,引导、设问,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最后做归纳总结,真正让历史课动起来,活起来。
例如在讲“府院之争”时,我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了美国代表、日本代表、黎元洪、段祺瑞和张勋,关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几名同学分别站在各自代表的人物立场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了学生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而且将生涩的历史知识趣味化,学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几名同学由于在课堂上的生动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展示了自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打造魅力无穷的历史课堂,展现历史知识的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2 麻洪友.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历史新课改的启示
3 赵亚夫.关于新世纪历史课程与教材的若干思考
4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及案例
5 王增科.新课程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问题研究
6 陈月霞.激活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1 趣味
历史的趣味要从学习内容和过程中挖掘。历史课从来就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趣味,教师只要在课堂上适度补充轶闻趣事,就可大大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内容要适量,且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
举例:分析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我是这么讲的:日本为打败中国举全国之力,日本天皇率先垂范紧衣缩食,一天三顿饭改成两顿饭,两顿改成一顿饭。文武百官效仿。当听说日本打赢了这场战争,天皇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吃饭。而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在甲午战争最需要钱的时候过60大寿花掉了能够装备一个北洋水师的钱,并且说谁让我一天不高兴我让他一辈子不高兴。通过讲述趣味性的故事使学生明白落后的封建体制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先进的工业文明必然战胜落后的农业文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必然战胜腐朽的封建主义。更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收获是学习的最大乐趣。要让学生在历史课上收获颇丰,越学越有乐趣,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2 方法
历史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多说多讲,有意识地去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比如在讲解《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可让学生思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与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异同,比如美国的、英国的、俄罗斯的。这样就能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串起来,学生也就能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针对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排成剧本来表演,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理解、消化知识。如果在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也许无意间你就扼杀了中国的牛顿、中国的爱因斯坦。
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主要不在于记忆力,而在于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渗透学法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历史课记忆的任务比较多,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举例:串线记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可记为1935、1936、1937~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再如,要点记忆。以国民党一大的内容为例,简要记忆“两个三”——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举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引用一段顺口溜:西人不想中国富,仇洋阻挠是顽固。单凭知府难成器,舍本逐末无出路。
洋务运动引进的是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功不可没。但是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同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力不相适应,这种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3 活跃
课堂活跃主要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师要巧妙地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魅力,若我们的教师能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就能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举例: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井冈山会师的图片,朱德同毛泽东亲切握手的场面。也以此为素材我提出设问:八一南昌起义后谁转战湘南?朱德。好,我又提出设问:谁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学生回答是毛泽东。我说好,是八牛闯天下,反手定乾坤,八牛就是朱,反手就是毛,课堂一下活跃起来了,学生显得很兴奋。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首先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再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架坦克模型和一架飞机模型,简单介绍其构造及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指出,首次使用坦克和飞机作战的战争就是一战。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有关一战的录像,加深他们的记忆。
4 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承包一节课,家长制、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而新教学理念则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学生能讲的让学生去讲、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教师不去做学生能做到的事情。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断的启发,引导、设问,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最后做归纳总结,真正让历史课动起来,活起来。
例如在讲“府院之争”时,我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了美国代表、日本代表、黎元洪、段祺瑞和张勋,关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几名同学分别站在各自代表的人物立场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了学生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而且将生涩的历史知识趣味化,学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几名同学由于在课堂上的生动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展示了自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打造魅力无穷的历史课堂,展现历史知识的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2 麻洪友.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历史新课改的启示
3 赵亚夫.关于新世纪历史课程与教材的若干思考
4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及案例
5 王增科.新课程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问题研究
6 陈月霞.激活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