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学科教育>

有关初中物理论文

斯娃分享

  初中物理是我国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物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初中物理论文范文一: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研究物理问题,增强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主体;多媒体评价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生产的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实践,教师不包办代替。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学生管得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样也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开拓学生思维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营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地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索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时间似乎很快,不像传统教学中那么无聊与漫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比如,对磁场的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讨论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搞好问题引学。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问题引学是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分子运动”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让每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了获得正确结论的学生,肯定了他们探究的成功。对于分析不正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告诉他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锻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四、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电教技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创新,电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电教技术创设的图文情境,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比如电流、磁场等。多媒体还能控制课堂节奏,优化课堂设计,加大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还能模拟史前文明情景以及战争场景,节约人力与成本,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技术,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观的情景,将逝去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能延长人们的视觉与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园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产生为人类奋斗的情感。

  五、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是人性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以激励学生上进为主,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摒弃对学生冷嘲热讽,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同一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收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批改时写出不同的评语,对学习好的学生写上“根据你的学习情况你应该解答得更全面,更加正确。”对于学困生写上“这道题很有难度,你的解答虽不全面,但只要你认真研读有关解法,是会解答得更好的,继续努力!”对于中等学生,作业的评语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多动脑子,是会解答得更全面的。”教学实践证明,短短的评语,却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排除困难,不达目地不罢休。在鼓励性评语的感召下,学生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其严密的结构体系与特殊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关初中物理论文范文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一门主要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对课程的教学进行精心安排,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着重对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和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1.前言

  为适应物理教学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实践精神,摒弃传统物理教学方式的陋习,对物理学科进行重新地定位和审视,积极发扬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长处,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初中阶段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相较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使得物理教学的改革很难实现一个质的飞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首先,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且陈旧。由于物理教材的改革处于一个缓慢的进程,很多知识点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缺乏联系且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应比较吃力,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点,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仍有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基本理论、概念的讲解,鼓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忽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发展。最后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对实验缺乏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实验结束时就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结论敷衍了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进度和秩序。

  3.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3.1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进行猜想,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针对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可以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提出问题,这时学生就能根据两者的概念,结合自己日常的观察,得出一定结论。比如人会触电,所以人是导体;当人触电后,可以用木质结构的物体将人体与电源之间分离,所以木头是绝缘体,经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后,学生就能自主得出答案,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得以提高。

  3.2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物理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思维能力本就有限的初中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实验教学起到化抽象为具象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之中,萌生求知的欲望,驱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根据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以“平面镜的成像”为例,教师可在具体实验操作前,邀请学生表演“照镜子”,当选定其中一名同学后,让其余学生负责选取另一名学生,联想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剩余同学自然就会为这名同学找到一位体形相当的搭档,这时教师可以要求“物”这名同学做出一个具体的动作,然后“像”这名同学需根据相关知识点来对“物”的动作做出反应,如,当“物”举起右手时,“像”相应地就要举起左手,当动作发生后如果和剩余部分同学的想法不一致时,会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像”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以提高。

  3.3合理利用器材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教师的准确示范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范本,因此教师要对各种实验器材准确地了解且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当然在实验中,不仅仅可以使用专业的实验器材,更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如,在对“光沿直线传播”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借助投影仪或手电筒的光,在讲台上演示手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除了教师进行直观演示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进行试验,不仅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各种物理规律或现象,对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如,在讲解“质量和体积”时,可以借助天平,让学生准确了解天平的使用规范,包括调节方法、砝码和游砝的具体使用、借助量筒测铁块体积的方法等。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和教师的及时指导,对学生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3.4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模式进行实验,在团队合作中学习知识

  分组进行实验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能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培养。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时,学生能跟同组的成员直接进行沟通交流,在积极主动地表明观点看法的同时,也能选择性地接受别人的见解,更有利于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以“三原色”讲解为例,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发放所需的实验器材,如三种颜色的颜料(黄、红、蓝)、水和玻璃杯。在实际操作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测,当任意两种或三种颜料进行混合时会产生什么新的颜色,并让他们各自记录下猜测的结果,等记录完成后,进行实际实验以验证猜测,并与相邻小组比较实验结果的差异,得出实验结论。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进行观察,总结学生实验操作时的优点或不足,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指导。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教师要加强和学生间的交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实验,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努力,使物理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有关初中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2.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3.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5.初中物理教育毕业论文

    119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