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免费参考(2)

秋梅分享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免费参考篇2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问题分析及措施

  摘 要:德育担负着涵养优良品德、培育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显而易见。而构建发展性德育体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追求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德育,其核心理念在于:超越教化,心灵耕耘。发展性德育的价值致力于构建播撒在学生心灵的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服务于学生根本利益,满足于学生内在需要。

  关键词:发展性德育;全面发展;创新

   德育担负着涵养优良品德、培育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众多学校提出了德育为先、德育为首的理念。问题在于, 学生需要怎样的德育?老师需要怎样的德育?家长需要怎样的德育?社会需要怎样的德育?在许多学校,德育活动被教学时间侵占,德育管理等同于空洞说教,德育阵地被化整为零,德育老师等同于“学校警察”,德育部门局限于纪律常规检查评比…..总之,德育工作开展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如何探究高效的、先进的德育模式,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让德育润物无声,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四川省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三大挑战:

  从经济方面看,四川省民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意识进步,人们主体意识增强,学校管理难度增加,现有规章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容易被削弱;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传统性与时代性产生矛盾。

  从社会环境来看,全社会对教育需求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希望值增高。许多家庭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好就什么都好”的教育标准,于是就出现了“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同时,网络世界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渗透、网络色情暴力的引诱、网络虚拟空间的假象、网络游戏,使许多孩子无法抵挡,使得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心灵扭曲。

  从德育教育本身来看,在考试制度没有根本转变的今天,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围绕着升学率被动地运转,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在畸形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制度下,学生日渐出现厌学,频繁违纪,对抗老师,自残跳楼等恶性事件。巨大安全隐患和恶性安全事故背后,是学生心灵的扭曲和道德的缺失。

  发展性德育体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追求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德育,其核心理念在于:超越教化,心灵耕耘。发展性德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对德育理论审慎地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凸显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发展性德育通过树榜样、讲理想、重总结、勤反思、讲合作、讲激励、强管理八大德育方法,致力于构建播撒在学生心灵的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服务于学生根本利益,满足于学生内在需要。而要把发展性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就应该做到以下的“一二三四”:

  一是指一个坚持,既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没有德育就没有教育,树立大德育理念。所有知名学校的成功都离不开德育的成功,有德育,学校才有魂;有励志,学校才有根。

  二是指两个健全:

  1.健全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工作队伍不仅包括专业的德育课老师,也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在微观层面的深化和发展。 在学校中,班主任工作不是一项“副业”,也不是谁都能“兼任”或“替代”的。准确地说,班主任是班级建设和学校德育意图的实施者,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设计者、执行者、经验提升者,班主任还是学生品质效仿的对象。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2.健全德育教育制度

  是指落实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将德育内容课程化:通过举办班会课、交流课、活动课、实践体验课和阅读修身课 。在设计德育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主体鲜明、多渠道、多元化、寓教于乐等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升华。同时,德育课程的设计体现序列化、层次性,逐步形成系统的校本课程。

  三是指三个融入:

  1.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坚持上好德育活动课和班会交流课。通过挖掘活动资源,丰富 其内涵, 提升其价值将班级事务转化成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将班级常规管理转化为民主参与的班级运行机制,将学校安排的任务转化为各种创造性活动;将学生偶发问题转化为促进自我教育的契机。 让班会课成为班级凝神聚新的好时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2.将德育融入校园文化中

  一流的学校一定有一流的文化,文化将通过学校硬件环境表出来,也将通过校风、学风、教风等隐性的氛围体现出来。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升国旗仪式,激情跑操,晨训宣誓,好歌大家唱等方式体现出来,把学生的豪情、激情、热情、斗志给激发出来,从而用一种激情满怀的状态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

  四是指四个结合

  1.常规德育与专题德育相结合

  把“育德做人”放在首位,通过实施以“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原则、基本心理品质、基本的价值观”为核心的德育内容体系,使每个孩子成为理想信念、有文明礼貌、有道德修养、有大家风范的“四有”新人。推行《学习效能日志》, 让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我规划引领学习、指导生活、引导人生;实施素质矫正工程,针对有明显素质弱点的学生进行素质弱点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每月可以开展一个德育专题,如尊师、孝敬、感恩、爱国等活动。

  2.校内德育与家庭德育相结合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承担着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责任。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家长看来, 学校理应承担着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诚然,对于中国孩子而言,有大块的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因此,由学校承担智育、德育职责,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然而,认为孩子上学之后的教育工作,理应由学校全部承担的观点,毫无疑问犯了认识上得错误。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是其走向生活的起点,更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我们家长就必须放弃脑海中业已形成的观点,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通过加深对孩子心理机制的认识,来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因此,学校构建家校联系平台,成立家校联系委员会,并以班级为活动单位进行具体实施。

  3.理论说教与行动体验相结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人格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德育要有实效,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道德活动中,经历感性认识、情感体验、内化自省、才能对信仰、道德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自我价值取向,也才能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

  4.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指导学生学习经典名著,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对于五千年丰厚的人文文化积累,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优秀的人文知识是人类真、善、美德集大成者,今天的学生没有任何理由抛弃它。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强不息、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和振兴民族的伟大精神。

猜你喜欢:

3254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