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中学教育毕业论文(2)

秋梅分享

  中学教育毕业论文篇2

  浅析中学美术教育

  【摘 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改中的重要新课题,而艺术教育是创造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术,作为一门以视觉为主的美育教育、创造性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定能力的作用,同时还对其他学科有启蒙与铺设的作用,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将对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美术教育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人们要具备更为全面的文化素养。美术教育对于学生使全面发展的教育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学校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大画家。因此,中学美术教育着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中学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学美术教育除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之外,还有许多的潜在价值,其中包括: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对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作用、美育作用等等。

  尽管美术教育有着诸多的作用,但事实上,如今中学美术教育在实际中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学生把美术课当做自习课;美术课的课时被压缩,甚至在大考试前把它改成其他课程;家长认为在学校学美术会耽误学习,因此限制孩子的兴趣发展等等。中学美术教育同体育、音乐一样,处于一种尴尬的低位,被人们公认为“小三门”。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美术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自己的智慧,尽管在不利条件下也要充分的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具体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点:

  一、方式多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美术教育以临摹为主,即老师根据教材在黑板上画出图作为示范,由学生进行学习绘画,临摹图案。传统的“依葫芦画瓢”方式虽然使课堂便于管理,有序性强,但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同学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教师将自身对某一物象的认知强加性的施加给学生,学生们被动消极的进行临摹,导致其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自身的理解也得不到表达。久而久之,丧失了美术上的创造能力,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而实际上,美术包括:绘画、工艺和欣赏,教学上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美术拥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美术所涵盖的所有学科领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适应如此之多的内容,积极地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不仅仅拘泥于“我画你描”的机械重复与简单的基础技术教学上。比如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组织集体室外写生等活动,让学生以一种实践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没有老师定向的思维灌输约束下,同学们如果想完成好的作品,就要积极独立思考,细心观察与体会,运用合理的绘画方式来展现自己所观察到的物象。这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并发挥其创造能力。又如在工艺和欣赏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中外美术名作的欣赏,陶冶同学们的审美情操,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美术既然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式就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使其更为多样与有趣。

  二、注重深度,发挥美育作用

  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是培养人们对美的认识能力,使受人们能够通过周围世界的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依此确立自身美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就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每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或是一张照片,更是作者精神的结晶,因此也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师的带领与讲解下,学生们通过欣赏好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体会到其中的美,还能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体会艺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酸甜苦辣。比如看到长城的作品,就会让人不禁想到长城的宏伟壮大,进而想到祖国幅员辽阔,壮丽伟大等等。通过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美育教育的作用将会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就自然对美的产生热爱与追求,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让他们觉得小则衣冠不整不美,乱涂乱画不美,大则违反公德不美,捣乱秩序不美,危害社会不美。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十分重要,教师要发掘美术艺术的深度,发挥美术教育的美育作用。

  三、培养欣赏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美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对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背后必然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作一些梳理和总结,可以为艺术欣赏教育提供一张有益“的线路图”。在面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该作品与其所蕴涵的艺术理论联系起来,从特定时期的艺术理论所提示的角度来关照特定时期的艺术作品,这有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进一步认识,养成多角度把握事物的思路和习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要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这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长期地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只有懂得欣赏才能产生好的创作。心理学告诉我们,有需要才有动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好的作品让学生逐渐产生审美上的需要,通过对好的作品的欣赏来震撼同学们的心灵,进而形成他们自主学习与欣赏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便成为了美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要注重随堂的欣赏内容,边学边欣赏,虽然每节课累积的欣赏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对欣赏资料进行筛选分组,选择与同学们生活贴近的、容易让他们产生感想的作品,让同学们有得想、有得说,也要让同学们敢想、敢说、敢评论,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们除了通过欣赏能获得审美上的感受之外,还能够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等来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认知和理解,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评价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健全自己的人格,进而将对美的要求带入生活中,按照美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感。

  总而言之,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审美情操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作用,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要竭尽所能,积极总结方法,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阳辉.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浅谈.江西教育科研,1988.03

  [2]陈倩.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

  [3]郑珊明,田二瑞.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

猜你喜欢:

325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