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论文

秋梅分享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论文篇1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摘要: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也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作业是否认真对待,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优化学生作业设计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劳动。

  关键词:教学 高效作业 个体差异 层次

  当前大多数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为搞好课堂教学,查资料、写教案、做课件、准备教具等舍得花工夫和精力。然而课后作业的布置则信手拈来,轻描淡写,草草为之。试想,现在各种资料泛滥成灾,良莠不分,若老师图省事不加选择地随便布置一些题给学生做,这样肯定会出很多问题。教师这样布置作业由于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及个体差异,很可能导致作业无针对性,难易不适度,题量、题型不合适,无由易而难由简至繁的层次,形式单一等诸多重大问题。而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达不到优化训练,高效作业之目的,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一、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内容单一,学生感到作业没有新鲜感。往往都是老师布置,学生不加选择的进行做题,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训练。有时纯粹是一刀切,通过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在“题海”里反复训练。

  2.作业形式单一,激不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大致为死记概念、公式,苦练基本题型;掌握解题窍门。一句话,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生动的创造。过多的强调模式化,统一化,答案标准化,排斥因材施教,否定群体差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不同的发展。

  3.动手操作题偏少。理论题偏多,实际操作题很少,抽象题多,实践活动、动手操作题少,特别是与生活联系结合的题目更少。

  4.作业量多,缺乏精简性。

  二、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学题浩如烟海,要从中选其与当堂内容相适应的作业实非易事,这除了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功底和吃透教材外,还要要求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判断学生思维的盲区、误区。一堂课结束后,应先针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模仿性训练,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用。然后再选配一些易出现思维漏洞,多数同学稍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的模棱两可的训练题,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并熟练运用。之后再从更高要求出发适当选配一些思维发散、知识拓宽、解法灵活的训练题给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训练,发挥更大潜力。选题时,要坚决避免“冗繁”“陈旧”的偏题、怪题和难题以免偏离正确导向,将学生引入歧途。提供给学生的每一道题教师都要反复推敲,看是否紧扣教材,难易是否适度,是否有新意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老师不可随随便便布置几道资料上的题或网上下载的题叫学生做,因为这些题老师没有去粗取精,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

  2.多层次设计作业

  不同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作业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层次、多梯级的作业,以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要培“优”补“差”,绝对不要“一刀切”、“一锅煮”。老师课后就直接布置资料上的某一练习给学生做,这样做是不妥当的,因为该练习题量、难度,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只有科任老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教师最好得自己“躬行”,亲自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题,搭配他们的作业“伙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数量和难度适合自己的作业。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作业紧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及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起作强化记忆,巩固基础作用,这一层次作业主要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第二层次作业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和难度,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一层次作业提高后能够“稍费点力”地将其完成,而基础较好一点的学生由于他在课堂上就已经把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掌握了,可直接完成第二层次题目。第三层次题目将基础知识引伸、发散,或解法独特灵活,或一题多解,将其提供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各自发挥潜力,满足其 “吃好”、“吃饱” 的需要。

  设计层次化作业时最难掌握的是数量和难度的“度”,老师要把“量”和“度”把握好,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基础状况和当堂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各层次的题如果太简单且量太少,对学生来说“一摸不挡手”毫无挑战性,达不到目的,要让他们象猴子摘香蕉那样“跳一跳,刚摘到”动点脑筋,费一定精力,最终又能完成的作业就是合适的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太难,则让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搞得整天头昏脑胀,身心疲惫,伤失信心,这有背于减轻学生负担之规定。学生也会因为无法完成作业而东拼西凑或抄袭作业来应付检查,这样不仅养成了不良习惯,又达不到优化训练的目的。

  3.作业类型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变

  传统作业以计算题,解答题等练习型作业为主,形式单一,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当打破这种单调枯躁的题海型作业模式,推行符合素质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的作业模式。将数学作业以多样化、兴趣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放松心情,在富有数学灵感和饱满激情的状态下愉愉快快地作业。让学生把作业当成一次次有收获的愉快的劳动或一次次有价值的探索、实践活动,这样的作业效能才得以发挥,作业的宗旨才得以体现。具体地说,除了书面作业这种作业的基本形外,书写数学日记、章末知识总结、课前预习以便带着疑问上课、小制作、小游戏、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都是学生作业的较好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例如,在学习了图形方面知识后本人要求学生作折纸游戏和剪五角星等,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认识和体验对称与旋转的特征。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内容时,要求学生回家调查所在地居民丢弃废旧塑料袋和废旧电池情况,并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环境、土地被污染的现状调查报告。

  总之,备课、上课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效果决定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的好坏。而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煅炼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与卓有成效的作业有关。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更要通过不拘一格的多种形式训练,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关健作用。学生通过作业,准确地向老师反馈知识掌握情况的信息以便让老师修改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成功。因此,优化学生作业设计也是一项有价值和富有成效的劳动,让学生高效作业,快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其知识得以升华,技能得以培养,素质能力得以提高,这才是作业应回归的本质.。

  参考资料:

  [1]国家教育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贾晓波.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7

  [4]张筱玮.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4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7]王仲春、孙名符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论文篇2

  浅论初中数学讲评课的设计

  【摘要】 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其目的在于纠正错误、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开发创造性. 因此上好数学讲评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讲评课

  一、阅卷后要做好统计分析

  阅卷后有些教师既不作统计,也不做错因分析,试卷发给学生后就开始讲评. 由于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错误原因是什么,所以在试卷讲评时,往往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不分主次,逐题讲解,结果导致重点不突出,该讲的地方没讲,不需要讲的地方却反复讲,使得有问题的学生的问题没解决,也使好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感觉无事可做. 一节课下来,收益甚微,事倍功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讲评课更有效果,在讲评课前老师要统计好这次测试的基本情况. 即最高分是多少,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哪些,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了这样的统计结果,讲评课才能起到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试卷讲评要及时

  考试后,学生对自己的答卷有着很深的印象:有为自己答得不好而沮丧的,有为自己粗心而懊恼的,有为自己苦思冥想做不出而苦恼的,更有为自己答得不错而兴奋的……此刻学生的思维可以说都处在一个活跃阶段,及时地进行试卷讲评,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给学生对所做的题目、答题时所犯的错误留下更深的印象.

  测试后学生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迫切希望知道哪些题对了,哪些题做错了,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对考试成绩和未知解答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望,及时反馈学生成绩并讲评试卷,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的讲评效果. 但是,由于我们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压力较大,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考完试就忙着上新课,往往把试卷讲评课安排在辅导时间或自习时间,使得试卷讲评滞后;有时候不能及时阅卷或者阅完卷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 数学考试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很多解题思维的火花,若不及时讲评,这些火花就会熄灭. 一堂不及时的讲评课,就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及时准确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基础.

  三、精心备课

  试卷讲评不是单纯的错题订正. 教师要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比如审题不清,概念模糊,计算错误,解题思路不明等,根据试卷反馈的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引导学生解疑纠错、查缺补漏、归纳总结、深化认识. 针对学生的多错点、常错点、易错点进行讲评.

  四、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卷讲评课不是老师的表演课,更不是老师的表现课,不能只管自己讲解,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讲评课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 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 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存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维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 所以,为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切忌老师包办代替满堂灌.

  讲评课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各种解法都印下了学生的思维痕迹. 讲评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剖析问题,采用评、议结合,共同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由被动的接受变为自觉的参与. 评、议结合,不仅可使教师迅速获得新的反馈信息,及时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深化认识,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

  1.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

  试卷讲评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并创造条件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订正和消化. 教师应把要讲评的试卷在做好分析统计后及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去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切磋,就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 同时,要求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填写好自我诊断表,并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和听讲.

  班里可成立互助小组,让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或是有疑问的题目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和质疑. 这样既能解决同学们有困难或不会做的题目,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典型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 给学生留有自行讲评,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

  课堂中,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展示个人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然后由其他学生指出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让拥有新颖解法的同学介绍他们的解法及解题思路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 试卷讲评课后,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试卷讲评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试卷讲评后,教师可采用让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编写相应的补救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试卷讲评本身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活动,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收不到好的讲评效果. 因此,讲评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的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于讲评课的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要少讲精讲, 多一点启发和引导.

  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会更好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老师的成功讲评,消除知识的盲点,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猜你喜欢:

    3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