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提出新的具体要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数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
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融合策略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德育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能够自觉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自觉地履行义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怎样去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在教学教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德育教育的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以及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轻松、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即对工作、对他人的责任——这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有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上就是指自变量取值的合法性,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这样讲:其实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也一样,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程序和规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必须是合法的,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社会道德和舆论的遣责。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如果光先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大家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有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意识到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合作互助,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功,体会到自己在收获着自己付出的同时,也同时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进而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在合作中要互相尊重。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1世纪是充分合作的世纪,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缺乏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因此,有必要强化对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大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除了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团结合作;竞争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实力,而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也就是说,合作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事业成功的可能性)。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以数学为主题的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知识技能竞赛;讲一讲数学家们的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效果的。
总之,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把握好“度”,一定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渗透的自然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若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情况来进行灵活渗透,就一定可以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法
一、学习力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学界对“学习力”关注度和研究逐渐得到提升,并有学者开始涉及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和适应,提高自我和获得突破,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持久力。学生学习力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它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学习动力是指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学习精神、学习心理素质、学习自控力等;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成果转化实际成果的能力;学习创新力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是软生产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1.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2.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4.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形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5.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和“学”效益,学生才能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抓起,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和发展能力,最终提升数学学习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习力的培养是实现以人为本,学生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突出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