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心理学类>

解析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

若木分享

掌握学生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找出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由此找到解除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人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怎样在小学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为此,笔者对贵州省千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3.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4.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2.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正确归因的引导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在归因成败上,小学生容易将成功的作文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如教师,而将失败的作文学习归因于自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正确对待作文成绩的得失,逐渐减少对教师或者外在条件的依赖,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3.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4.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6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