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
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篇1
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即处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造成众多社会性不良事件。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探究
前言
中学生时期是形成社会价值观念、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可塑性,此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因对外界的强烈探究欲望及敏感的性格时期,容易使先入为主的不良习惯占据主导地位,若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则易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新生事物不断产生,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外界及思想的变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且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教育以分数至上为原则,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品德的培养,长期如此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导致人格障碍。生活质量直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增加、离婚率的升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等使得家庭教育不合理现象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学生、儿童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独立性差、人性、安全感缺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学生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很多不健康内容,抑制身心健康成长。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积极、健康心理,形成健康、良好行为及生活习惯。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心理健康除了要不存在心理疾病外,还需要具有正向性发展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可从学习态度、自我修养以及与人关系等方面考究,学习占据学生的绝大数时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及智力,在正确认知自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中学生的主要交往人群为同学、老师及父母,学生进行自我正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以及与老师、父母之间的垂直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使用心理教育方法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依据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形成健康人格。中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开始,尚处于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想法还不够成熟且对可能发生的事物存在不可预知性,不能准确判断个人行为且造成的后果。初中生心理状况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处处充满关爱且和谐稳定的生长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应的,不良的生活环境则会形成不利影响,使学生误入歧途,在外界恶意挑战及诱导下做出过激行为[1]。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树立大教育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综合性教学活动。首先,老师需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观念,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只是进行单纯的教学,还需要通过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机智勇敢、积极开朗的个性特点。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讲解具有趣味性故事及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健康心理教育课程的乐趣,而且能够培养团队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能力,促进个人素养的形成,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组织学生讨论如早恋等正面对的问题,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行佐证,使学生正确面对并处理、解决问题,强化教学目的[2]。
3.健康教育与实际结合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精神、物质和谐共生,物质条件逐渐得到满足后,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因生长环境、社会地位等原因,多数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偏差,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3]。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化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民族自豪感。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宽容、理解的态度面对学生行为及想法,循循善诱,使学生充分认知自身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健康不仅在于没有身体疾病及虚弱等身体表象,还在于个体在心理及社会上存在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同时需要家庭、社会的全面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明辉, 刘丽君.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7):76-76.
[2]古丽,陈亭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4):188-188.
[3]王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以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 2014(3):90-95.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篇2
浅论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迷茫,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无法替代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如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初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家长有着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全心全意的配合。摘 要: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迷茫,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无法替代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通常情况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凭自己成长经验”的心态,出现家长生病孩子吃药的局面,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从家庭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教诲愿意听取。父母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心理相通,子女时刻受到父母不自觉影响。从家庭教育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大量事实表明,凡是父母人格修养好、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数品学兼优。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大多厌学、辍学、恶习多端,屡屡犯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母夫妻关系不和谐
有些父母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致使一方把过多的精力和希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不堪重压,出现逆反行为,做出很多令家长伤心不已的事情。比如CCTV12《心理访谈―老师的孩子不好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夫妻二人关系不和谐(经常冷战),致使当老师的妈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特别严格,凡事都为孩子做主,致使孩子不负重压,叛逆反抗,离家出走,直到在外偷东西被抓。妈妈希望孩子从善,有出息,做出了妈妈用砖头砸自己的头,夫妻二人均向小孩下跪等一系列非常举措,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小孩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大。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思想涣散,心灰意冷,对生活缺乏热情,这种孩子多自卑、孤僻。
3.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许多家庭经济很困难。许多家庭住在边远小山村,没有经济来源,而子女读书的又特别多,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有些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保障,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安心学习,在生活中常有自卑心理,对家庭又有负疚心理。特别是当学生成绩不甚理想时,这些学生往往心理非常沉重,深感对不起父母家人,长期处于一种忧郁、烦闷的心理状态,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比如有些班级的住宿生中,家庭富裕的学生生活费是300元每周,家庭困难的学生生活费是60元每周,每天在一起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就自卑了。
4.单亲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突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单亲家庭中不管是没有父爱,还是没有母爱,都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家庭情感体验。当听到其他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自己是另一类人,无法同他人相比,很自卑。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一些学生及家长排斥他们,这些都给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阴影,导致青少年形成自卑心理。中学生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
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总之,家长要多学一点家庭教育知识,多懂得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使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