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心理学类>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4)

文桦分享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按行为理论解释: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会与周围环境互相影响和支配,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过程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定习惯或行为模式,其中一些人可能获得一些不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不适行为或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个体带来极大烦恼或痛苦。这些过分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都是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些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形成的,并非偶然。求助者的情绪、生理、行为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强化,又作用于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家长长期的对求助者在前途观上有失偏颇和同学间交往等等,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因此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求助者清除反常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并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共同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所以应采取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另外,求助者尚处在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不甚严重,也比较适用于上述咨询原理与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一版教材提法]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⑴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⑵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⑶ 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⑴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⑵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⑶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⑴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

  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⑵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⑶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⑷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⑸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⑹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⑺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约定6次。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50元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SAS) 50元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SDS) 50元

  七、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㈠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 2005年11月5日

  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

  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③确定主要问题

  ④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⑤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①会谈法

  ②心理测验

  过程:

  ①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② 与求助者及母亲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③ 求助者做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焦虑自评测验(SAS),抑郁自评测验(SDS)。

  ④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及其母亲,并结合初步印象给予初步分析。

  ⑤ 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及母亲回家后,回忆在求助者的成长经历中对他影响较大的事件,以此增强来访者心目中父母的亲情形象。

  ㈡ 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 2005年11月12日

  目的:

  ①继续加深咨询关系,同时让来访者充分认识父母对他的爱;

  ②学习放松技巧,正确面对考试焦虑。

  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的作业,母亲诉说了自己平日总是唠叨让他好好学习,总把他与同事的孩子相比较,并且认为这样也可能是造成他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

  ②通过简单说明,让求助者学会衡量自己的焦虑程度,并尽可能给出一个相对恰当的评分。

  ③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坐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都处于舒适的位置,由咨询师口述指导语,此方法可让求助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掌握要领,之后可回家自行练习。

  ④布置作业:

  回家后做放松训练,争取达到全身完全放松,并运用自如。

  第三次咨询 2005年 11月19日

  目的:

  ①学会准确地找到引起不适行为的原因,即在何种刺激下求助者会出现紧张焦虑和不适行为。

  ②设计焦虑等级表。

  ③寻找错误认知

  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过程:

  ①反馈咨询作业:咨询师对上次咨询作业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②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如下沟通:

  咨询师:刚才说了这么多父母对你的爱,现在你能概括一下你父母对你的感情吗?

  来访者:(思考)当然,父母对我是很关爱的。可是,我总觉得他们的爱不如爷爷奶奶对我爱得深。

  咨询师:可以具体说说吗?

  来访者:嗯,比如,在我考试出问题的情况下,爷爷奶奶就不会对我发火。

  咨询师:他们对你考试不理想的情况处理方法不一样,你就认为他们一个是爱,一个是不爱?

  来访者:(思考)好像不是这样。

  咨询师:那是怎样?比如,父母发火是为什么?

  来访者:担心我耽误考大学,耽误前途。

  咨询师:他们为什么对你那么担心?

  来访者:笑了。

  咨询师:他们是关心你的,是爱你的,对吗?

  来访者:(笑着点头)是。

  ③在有了上面对爱的认知沟通后,开始来访者做系统脱敏。

  求助者对于主要的放松要领掌握的很好,只是放松程度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设计焦虑等级。

  把使求助者感到焦虑、紧张的因素全部罗列出来,并相互比较,根据它们的影响大小分成若干等级,将刺激项目分为0~100,0等级为完全放松;100为引起焦虑程度最高。

  由于受考试现场所限,刺激源是凭想象来施加的。实施效果还不错。恰逢本周有一次小的考试,由于学会了放松和曾经脱敏,那次考试感觉轻松多了,也没有出现原来的症状。

  ④布置咨询作业:

  a. 求助者继续复习放松训练。

  b. 求助者闭目回忆各种引起焦虑的刺激画面,深刻体会并给出恰当的评估。

  c. 继续寻找是否还有其它不良认知在影响自己。

  第四次咨询 2005年11月26日

  目的:

  1、继续学习放松和系统脱敏。

  2、领会不良认知给自己的心理、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发展学习策略。

  3、增强自信心,加强母子沟通。

  方法:

  想象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作业:完成顺利,能够巩固放松训练和恰当给出焦虑等级。

  ②想象系统脱敏,让求助者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用由低到高刺激情境的方法逐级脱敏 。

  ③启发求助者认识不良认知与自己心理问题的关系,与求助者制定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树立正确认知。

  ④增加自信心,每天找出自己的3个优点或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亦可。

  ⑤加强与父母沟通,尤其是与母亲的沟通,得到母亲正面的支持与理解,从而影响母亲的认知。

  ⑥布置作业:

  a在家中做想象脱敏训练,当达到前一个等级后再做下一个等级的训练。

  b巩固与应用新制定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c每天找出自己的优点与微小进步增强自信心;尝试母子沟通。

  第五次咨询 2005年12月3日

  目的:

  ①巩固咨询效果

  ②实施现实系统脱敏

  ③调控焦虑情绪

  方法:

  谈话法、现实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过程:

  ① 反馈上次咨询作业。

  ② 肯定其学习能力,对求助者的进步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表扬,增加其自信心。

  ③ 实施现实系统脱敏

  a.先进行放松训练。

  b.咨询师在咨询室按焦虑等级表上的刺激事件模拟考试前,考试中的情境,逐级地进行,现实脱敏训练的练习方法和过程与想象脱敏类似。

  c.当求助者通过每一个级别的训练时,都要给予表扬,增强自信心。

  ④学习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⑤布置作业:

  a.回家继续巩固以前的咨询与训练成果。

  b.在学校里与老师和同学模拟或参与考试情境,巩固现实脱敏练习。

  c.父母继续理解与正面支持求助者,经常沟通,而且还要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交往。

  ㈢ 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六次咨询 2005年12月10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

  ②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③基本结束咨询,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放松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要应用自如。

  ④进一步改善母子间沟通与理解,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从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八、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我现在能够认识到父母对我的爱了,而且我也能试着去更加爱他们。由于在家里已经习惯和父母在一起,所以,我心里的压力自然少了许多,情绪得到了放松,在学校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考试了,虽然也有些紧张,但我知道这点紧张是正常的。”

  “我现在知道:学习得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我不见得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但我抓住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就是了。放松练习已经熟练掌握,以后遇到情绪紧张也可派上用场了。”

  求助者母亲:“这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形成与我也有关系,现在我不再给他施加压力,也不拿他与别人比,他变得开朗些了,能和我说一会儿话了,我们彼此也互相理解了;他吃饭也比以前多了,睡眠也很好,看来多鼓励,理解孩子是对的,最关键的是考试不怯场了。我很高兴。”

  2、心理测验结果:SAS测验结果:总粗分30,标准分:47分

  SDS测验结果:总粗分25,标准分:37分

  测验表明:求助者的焦虑程度显著减轻,由症状引发的抑郁水平也大大下降,二者都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正常水平,由此认定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3、咨询师评估:两个月后,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目标:考试焦虑程度大大降低,自我放松技术能在生活中应用自如,头痛等身体不适症状没有发生。端正了不良认知,(即错误的升学观和学习策略),并在咨询师的协助下制定了适合求助者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学习适应水平,学习有了进步。咨询过程比较完整,对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步骤与技术应用较为妥当。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1.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

2.心理咨询师成长二级论文

3.心理咨询师自我分析的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5.大学心理教育论文5000字范文

27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