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硕士论文
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和高等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能否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等教育学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教育学硕士论文篇1
浅谈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高校的内部控制指的是高等学校在对自身内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业务程序、约束措施及评价机制的总称,以此来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控制财务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护学校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并确保其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进而实现高校的既定发展目标。
二、高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高校内部控制是高校在管理过程中预防风险、发现错误、及时调整的必要手段,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健康长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高校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我国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
在12年12月19日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监督制度;而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则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2]。因此,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应国家有关规定有序开展的,而不是依靠管理决策者的主观臆断进行的。
2.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障资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办学规模正逐步扩大,办学资金的来源也日益增加,内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高校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此时的高校若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极易产生人不尽其责、物不尽其用的问题,甚至会滋生公款私用、中饱私囊等严重的腐败行为[3]。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规范学校管理,保障国家财产安全,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上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三、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规范》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与理论支持。全国高校也纷纷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学习,加深对有关文件精神的理解,加快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4]。尽管各高校认真贯彻实施《规范》的工作大力推进了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但由于众多原因,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亟需高校管理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对于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视,也相应地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但这其中像《规范》一类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少之又少,专门针对高等学校的则更是凤毛麟角。这使得我国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缺少具体合理的依据,并很大程度上导致部分高校结合自身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甚健全。主要表现在:对岗位职责的划分不合理;对财务风险的管控不到位;对有关责任的追究不明确等,这限制了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2.部分高校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充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各个高校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甚至不惜过度举债以追求学校基础建设的增加,却没有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忽视对学校偿债能力的分析,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监管,致使学校的财务风险加剧,最终适得其反。
3.对风险的评估机制不完善
对于风险的评估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部分,其要求高校应当常规性地对风险进行分析,并及时制定相应的举措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5]。但很多高校的管理决策者并没有将风险的评估工作常规化,并且仅着眼于易于预见的风险,这使得对风险的监管控制仅仅流于形式,丧失了其对于学校科学管理的实际意义。
4.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
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简单重复的工作,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信息系统自身缺陷及对数据信息风险认识不足,造成很多高校在此方面的内部控制与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相脱节,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主要体现在:财务系统等内部管理软件的用户权限划分不明确;缺乏对数据安全的风险防护等。这些在办公信息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常常带来巨大的风险,却也常被人所忽略,因此这应当是当前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新重点。
四、改进高校内部控制现状的对策
1.建立合理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如渠,行为似水,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应当以完备的制度为前提。建议高校设立由学校党委领导,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牵头的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来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制定与起草工作。该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应当包括:学校有关领导、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行政机关的负责人。由学校领导统筹规划,审计、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从全局出发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期设计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制度的具体细节提出意见。工作小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切不可盲目照搬法规原文,更不可断章取义,同时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全面考虑学校存在的管理漏洞,制定出的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同时适应本学校管理目标的内部控制制度。
2.深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内部控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学校经营运作的众多方面,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仅是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更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这样,才力求使高校在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诸多环节合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因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疏于管理而造成资源的浪费[6]。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各高校在不断发展自身实力的过程中,也应及时对本校债务现状与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更新观念,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以实现学校的稳步健康发展。
3.构建风险评估机制,防范办学风险
高校应当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同时结合学校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将学校的风险评估工作日常化、专业化。在学校的经营管理中加大对学校资金流动的监管,对人员经费、政府采购以及基建项目等事项重点监控,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分析,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降低财务风险。在对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应当对学校的其他办学风险进行评估,如岗位设置是否清晰,职责划分是否合理,教职员工的业务水平与其工作内容是否相符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管控学校的办学风险,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在我国各高校加速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加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新任务。各高校在采购财务系统等内部管理软件时,应当选用正规公司开发,设计思想完善的软件。同时对系统中各用户的权限应当合理划分,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同时确保对用户操作过程的适度监控,以明确岗位与责任的划分。在内部网络的服务端与客户端安装防火墙与防护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系统漏铜的扫描,防止病毒的入侵,并且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与保管工作,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使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在满足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日常工作。
>>>下页带来更多的高等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