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程宏斌分享
论文关键词:英语 交际语言教学 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交际服务,英语教学要体现交际性,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交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目标和载体,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笔者从“设置信息沟、调动积极性、灵活排座位”三方面出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创建交际型英语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交际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但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具体目标和步骤,学生容易无所适从,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英国威而金斯(Wilkins)和威多森(Widdowson)等人积极倡导以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或叫作交际语言教学法(CLT)。以CLT为基础,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交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目标和载体,才能激励学生主动使用英语,增加英语知识吸收,提高英语学习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达到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发展的目的。以下是我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明确任务,设置信息沟。
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或无目标地要求学生交际,没有具体目标和步骤,学生容易无所适从,无话可说,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交际型英语课堂的基础就是为学生布置任务,设置组与组之间的信息沟。讲“澳大利亚”一课时,我在A班给每组布置了“气候、野生动物、物产、地理位置及国土面积”等不同研究内容,课堂上各组交流,结合其他组的内容,完成本组对澳大利亚全面论述,将报告向全班提交。各组为完成任务,分工去其他小组了解,交际活跃。而B班我要求全班都写一份与澳大利亚有关的报告,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时由于信息对等,没有交流需求,结果往往只说几句敷衍了事。
二、控制过程,调动积极性。
在课堂语言交际中,一些学生胆怯、缺乏信心、意志不坚强,不愿或不敢自主使用英语。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胆怯,可采取以下方法:
1.强调成功体验。
对于A班各组英语交际内容、涉及问题以及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难度我都始终关注,提倡他们要降低难度,从小处切入,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所以课堂交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体验成功,避免挫伤信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而B班有的小组交际的话题仅从自己兴趣出发,涉及专业词汇和复杂的表达方法过多,交流时词不达意,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怕开口”的现象。
2.轮换分工角色。
学生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英语探究性学习中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我在A班关注每组外出交际的具体分工,要求初次分工自由组合,但之后每个成员必须轮换分工角色,特别是最后的向全班提交报告环节,每次必须由不同成员承担。为了本小组能有好成绩,在几个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帮助下,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克服胆怯心理,勇于交流,大胆发言,为本组争取好成绩。而B班由于每次都是学生自由分工,所以交际中往往几个学生“独领风骚”,而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缩在一边,全班交际参与率不高。
三、自由课堂,灵活排座位。
传统“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不能满足交际型课堂的要求,但全班位置的自由化课堂又难以控制。所以需要灵活排座位,建立相对自由的交际型课堂。在A班交际过程中,课桌排为“T”字型或马蹄型,在报告环节仿照联合国大会模式摆放,学生到中间作报告并接受质疑。“面对面”形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形式,更有利于交际。B班采用传统的“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不利于学生交流,小组区分不开,课上常出现冷场。
通过一学年时间的“交际型英语课堂”实验,两个班英语学习有明显差异,A班学生乐于用英语交流,课外主动查阅资料,课上主动交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极大激发,英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蜿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浅谈提高小学英语大班化教学效率的策略》/《学问·科教探索》2009年第15期
4.焦翠《谈英语的“用中学”与“学中用”》/《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0期
5.成秀云《英语交际法教学刍议》/《甘肃教育》1998年第12期
6.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EDWARD ARNOLD,1978
7.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H.G.Widdowson“Aspectsof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Estab lishing Self-Access”/《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H.G.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as Communication”/oxford,1978)
论文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交际服务,英语教学要体现交际性,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交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目标和载体,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笔者从“设置信息沟、调动积极性、灵活排座位”三方面出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创建交际型英语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交际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但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具体目标和步骤,学生容易无所适从,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英国威而金斯(Wilkins)和威多森(Widdowson)等人积极倡导以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或叫作交际语言教学法(CLT)。以CLT为基础,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交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目标和载体,才能激励学生主动使用英语,增加英语知识吸收,提高英语学习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达到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发展的目的。以下是我构建交际型英语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明确任务,设置信息沟。
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或无目标地要求学生交际,没有具体目标和步骤,学生容易无所适从,无话可说,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交际型英语课堂的基础就是为学生布置任务,设置组与组之间的信息沟。讲“澳大利亚”一课时,我在A班给每组布置了“气候、野生动物、物产、地理位置及国土面积”等不同研究内容,课堂上各组交流,结合其他组的内容,完成本组对澳大利亚全面论述,将报告向全班提交。各组为完成任务,分工去其他小组了解,交际活跃。而B班我要求全班都写一份与澳大利亚有关的报告,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时由于信息对等,没有交流需求,结果往往只说几句敷衍了事。
二、控制过程,调动积极性。
在课堂语言交际中,一些学生胆怯、缺乏信心、意志不坚强,不愿或不敢自主使用英语。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胆怯,可采取以下方法:
1.强调成功体验。
对于A班各组英语交际内容、涉及问题以及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难度我都始终关注,提倡他们要降低难度,从小处切入,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所以课堂交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体验成功,避免挫伤信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而B班有的小组交际的话题仅从自己兴趣出发,涉及专业词汇和复杂的表达方法过多,交流时词不达意,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怕开口”的现象。
2.轮换分工角色。
学生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英语探究性学习中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我在A班关注每组外出交际的具体分工,要求初次分工自由组合,但之后每个成员必须轮换分工角色,特别是最后的向全班提交报告环节,每次必须由不同成员承担。为了本小组能有好成绩,在几个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帮助下,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克服胆怯心理,勇于交流,大胆发言,为本组争取好成绩。而B班由于每次都是学生自由分工,所以交际中往往几个学生“独领风骚”,而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缩在一边,全班交际参与率不高。
三、自由课堂,灵活排座位。
传统“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不能满足交际型课堂的要求,但全班位置的自由化课堂又难以控制。所以需要灵活排座位,建立相对自由的交际型课堂。在A班交际过程中,课桌排为“T”字型或马蹄型,在报告环节仿照联合国大会模式摆放,学生到中间作报告并接受质疑。“面对面”形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形式,更有利于交际。B班采用传统的“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不利于学生交流,小组区分不开,课上常出现冷场。
通过一学年时间的“交际型英语课堂”实验,两个班英语学习有明显差异,A班学生乐于用英语交流,课外主动查阅资料,课上主动交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极大激发,英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蜿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浅谈提高小学英语大班化教学效率的策略》/《学问·科教探索》2009年第15期
4.焦翠《谈英语的“用中学”与“学中用”》/《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0期
5.成秀云《英语交际法教学刍议》/《甘肃教育》1998年第12期
6.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EDWARD ARNOLD,1978
7.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H.G.Widdowson“Aspectsof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Estab lishing Self-Access”/《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H.G.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as Communication”/oxford,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