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理论>

有关于农村经济的论文

秋梅分享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关键,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是建立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农村经济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于农村经济的论文篇1

  浅析农民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帮助农民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双阳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富民政策,加强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以此为全体农民成员谋取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作用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更加专注于农业组织化建设,特别强调加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双阳区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充分的肯定,助推“三城一区、幸福双阳”建设进程,为双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动农民快速致富农业专业合组织是一种秉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生产方式和经营分配管理采取合作制度的经济合作组织。此组织能够充分同现阶段的农村经济条件、以及特有的农产品相结合,将特色农产品作为合作基础,并且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深加工,进而将农业生产同当地市场合理结合起来,最终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下平稳运转。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本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数量,同时能够实现城乡文化需求的互换,满足各层所需。在实际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中,能够加强各项科学技术的交流,丰富农民知识掌握程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完善发展,市场会更加活跃,农民技能会更加牢固,农民收入会更加增多。

  1.2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能够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对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组织,进行重新的塑造和创新,在市场、农民、以及政府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首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能够发挥工作职能,实现对农民的指导和引导,将国家惠民政策和产业政策具体落实到每一环节,避免出现生产中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其次,农民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将自身需求及时有效的想政府反映,同时能够及时获取政府的有效答复,以及相关农业政府和科技方法等信息,进而有利于实现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针对性、以及实施性调控。合作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和合作性,有效将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双方能够优势互补,进而将服务覆盖所有的生产、流通阶段。

  1.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农产品形成规模效应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能够积极利用闲暇时间,对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方针进行解读和学习。在学习阶段,农民可以相互交流探讨,以此提升自身农业科学知识,同时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进而找寻处促进农产品销售、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拉近农民之间距离,帮助农民掌握市场营销信息、以及农业种植技术,以此扩展农民视野。

  1.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如果农业发展无法同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将会限制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的实际经营手段,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农民力量有限,只有充分结合所有农民的力量,加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才能提升农民抗风险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在于,在农民进行生产的基础之后,对农产品的经营活动全权负责,将所有农产品进行统一销售,以此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以此提升农业的整体经营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帮助按照市场行情进行农业生产,防止出现生产的盲目性,使农民处于经济发展的有利位置。

  1.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比较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农业的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种制度在一些方面具有局限性,不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热情,但是由于产量有限,在经济收入方面不够理想。因此,可以采取规模化经营,农民的自有土地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掌管,负责统一的经营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提升土地使用率,保证农民收入。

  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几项建议

  2.1双阳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重视起来,将核心设定在《农村专业合作社法》上,严格规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推动其发展。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基础,将主导产业视为纽带,以“民办和民营以及民受益”作为中心原则,对“基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推广并实施,依据各地不同的有利条件,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心放在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优势资源的创办上,鼓励各地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去,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共同建设专业合作社。

  2.2重点关注培训方面,将培训基地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对农民合作社社员的培训学习加紧完善。

  2.3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尽量发挥各个社员职能的作用。依照各个专业合作社不同的特色,将对应的组织结构建立起来,并保证该结构具有合理的运行和决策机制。

  2.4在政策方面,要将扶持力度加大,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法律素养。此外,因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要给予合作社宽松的环境。并且国家相应的法律应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保护。因此,增加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提高社员的法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3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双阳地区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双阳区政府需要充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中实现共赢。农民合作社作为较为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能够对现有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全新调整,推动农村产业化建设,以此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有关于农村经济的论文篇2

  浅析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的影响

  摘要:“三农”问题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显现,农村经济发展波动、农民收入水平下降以及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都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农民实惠,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及农民都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分析我国现行惠农政策体系,然后结合具体地区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农民收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与兴旺发达,党中央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出了多项惠农政策,将“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基础与核心,以农民增收作为主题,农村利用惠农政策进行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首先分析下我国现行惠农政策体系,结合实例分析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的影响。

  1我国现行惠农政策体系分析

  1.1农业政策

  首先分析我国的农业政策,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国家在农业上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减免农业税及牧业税,并减免农业特产税(烟叶税除外),给予种地农民直接补贴,还给予部分农村地区良种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第二,实施稳定的土地承包制度,我国出台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种土地类型承包期限及承包方式:耕地的承包期是30a,草地为30~50a,土地承包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三,加强完善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应对旱涝天气能力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村道路、网络通讯及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做好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及交易;第四,实施农业保险,我国在2009年时,已经对玉米、水稻、小麦等12种农产品实施了灾害保险补贴,以减少因自然灾害或者是大型牲畜意外死亡而给农民造成的损失[1];第五,推动农业产业化,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农村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农业服务企业,通过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就业、农村发展,农业企业贷款享受低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1.2农村政策

  一共有3项农村政策,第一,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修建沼气池,改善农村环境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第二,加大社会公共品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给予农村扶贫标准优惠待遇,平衡好城乡公共品供应,以达到缩小城乡生活差距的目的;第三,为农村引进干部管理人才,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1.3农民政策

  第一,尽可能地减轻农民负担,将村提留、乡集体收取教育费、计划生育费等取消,出台相关制止在农村乱收费等的通知以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第二,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多渠道转移出去,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给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适当给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劳动素质,促使其向大城市就业。

  2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与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这里将以重庆地区为例进行分析,重庆是我国推动西部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地区,其被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改革实验区,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具有深远的示范作用,重庆在摸索中前进,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1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及农业机械化程度

  农村地区交通落后,信息传播闭塞,很多优质农作物都不能得到推广。此外,农民不懂得用科学技术致富,也不知道怎样去联系相关农业科技部门,只是将自己主观上认为好的农作物种植,农村农民普遍表现出淡薄的科学技术意识,农村地区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能力,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手工生产大多数都被机械作业所代替,机械作业方式也能较好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庆多数地区都是丘陵、山区,因此农具机械化程度较低,而且农村农业生产常常采用粗放式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也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2]。而我国惠农政策体系中的农业政策,改善了这种不良局面,农业政策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给予其电力通讯及网络建设支持,这样农民就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通过网络了解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并且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机械化方式种植粮食,这样就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与农业机械化程度。

  2.2缩小了城乡间贫富差距,农民收入增收

  我国现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这项建设工作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及发展,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农业税减免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重庆局资料显示:农民的人均收入具有较小的原始基数,年均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在2006年时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之后在2008年又有所回落,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2010年的基尼系数大大超过了警戒线0.4,农民收入有一定增加,但是不能持续性增收,绝大多数农民还处在解决温饱问题状态中。惠农政策体系中的农村政策能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其中提到要加大社会公共品投入,构建完善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给予农村扶贫标准优惠待遇,平衡好城乡公共品供应,这是一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举措[3],有效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而农业政策中的“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及积极鼓励农村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农业服务企业,通过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就业、农村发展,农业企业贷款享受低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了农民身上的税收负担,农民由此也有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及创业机会。

  2.3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国家惠农政策也改善了农村基础设置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间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重庆市重点将财政投入到农村地区,并增大扶持力度,积极利用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农村范围;并给予库区重点支持与建设,对其实施特别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万名优秀人才助推库区工程”;在农村建立全面的低保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促进农村各种类型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在资金、技术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更是重点增大对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如乡村道路、人畜饮水、通讯通电及中小学校舍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变为了市财政,农民获得了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重庆农村地区实施的这些政策积极响应落实了我国提出的惠农政策,从农业、农村及农民三方面提出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建设发展的措施,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协调发展。

  3结语

  国家提出的惠农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多方面地给予了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农村改革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不同地区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同问题,对于重庆来说,其面临着更大的机遇,重庆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改革配套实验区,我国已经将其列入了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中,将农村建设发展作为重难点,重庆要想在西部地区领先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做好农村地区改革与发展,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周青年.信息传递视角下的国家惠农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宋英英.国家惠农政策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杨萍.十六大以来中国惠农政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1.

猜你喜欢:

    349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