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国际经济>

国际贸易论文网站范文

秋梅分享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当着力探讨的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论文网站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网站范文篇1

  浅议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应从传统的系统知识传授向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培养转变。但长期以来,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在学校教学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甚至被弱化。像类似国际贸易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被定位在理论课的地位,其实训教学一直未能真正实施,多数学生未能将基础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

  一、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地位被低估。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在专业课中是其他课程赖以生存的根基,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组合性。但纵观整个专业教学现状,它的作用和重要性被低估,被误认为操作性不强,因而在设备配备、师资培养等方面没有得到应用重视,导致该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实训基地缺乏。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训能力的重要场所,商贸类专业实训教学不像工科类专业的操作具有强可视性,这导致这些专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缺乏真正可用的实训教学场所――没有专门的实训室。即使有实训室,硬件设备与模拟软件连接不到位,实训指导教师不专业,导致基础课程实训教学难以开展。

  (三)教学资源不足。

  资源建设是教学的核心,资源决定了教学功能的发挥。目前,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实训教学的软件资源、实训教材资源非常有限。特别是完整和逼真的国际贸易系统模拟软件比较缺乏,另外适用于中职国际贸易的实训教材也较少。

  (四)校企合作不够。

  在中职学校中商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落实进程比较缓慢。校企联合仅表现在人才“输出”和“接纳”的双向对接上,没有深入办学过程中进行实质性的“联合”,也没有将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真正纳入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施方案。

  二、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

  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是充分利用学校所配备的各种现代化设备,在实训室中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技能进行模拟实习,同时也为校外实训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校外实训就是充分利用联办企业和当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到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中,运用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校内实训教学。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如果带领学生去贸易公司办公场所参观,就只能是走马观花,收效甚微。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和教学经验,笔者探索以下两个阶段的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在教学中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教学效益。

  1.校内基础课程实训

  基础课程实训很好地把课堂基础教学和实训教学联系起来,在实训教学中融合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1)夯实基础课程理论内容。

  一段时间以来,基础和理论教学被弱化,实际上职业教育需要理论,它能让学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只是要对专业理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以前那样太多太繁杂太系统的理论。教师要对理论进行整合和提炼,使之成为支持实训任务完成的多方位的简明扼要的理论,然后将它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即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产生困难的时候,使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

  比如:外汇倾销的使用,就可以结合几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及中国和美国对外贸易值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训,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入外汇倾销的理论加以解决。

  这样看似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变得直观、实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使理论知识的掌握一步到位。

  (2)丰富基础课程实训形式。

  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更多的实训形式提高学生的外贸技能。一是聘请贸易公司业务员、货代公司操作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向师生介绍最新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传授国际贸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分析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方面的动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行业,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二是对一些实训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模拟,模拟场景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学习。国际贸易基础课程实训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接触大量文本和单据,如销售合同、信用证、汇票、发票、装箱单、提单等,这些都是外贸行业工作中经常要处理的单证。

  在教学中让学生模拟不同业务环节的人员,互相配合,在教师给定的贸易条件下完成全套外贸单据的缮制,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制单技能和业务流程。三是组织学生参观国际贸易实务部门,让他们了解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环节、流程等,并写出调查告。四是或是邀请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座谈,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及变化。

  2.校内模拟公司实习

  通过模拟组建贸易公司、货运代理、报关行、厂家等,模拟真实环境与实际操作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公司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体验国际贸易工作的整个环节,努力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可将模拟公司设在一个大房间内,里面设置不同的部门;公司内安装配置相关软件及传真、电话等,组建模拟公司。可聘请专门从事过外贸工作的业内人士进行指导。在模拟公司,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创设情境,模拟国际贸易企业的主要业务操作过程。以国际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贸易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国际贸易中业务中询盘还盘、函电来往、合同订立、货物委托生产、验货、订仓、报关、支付方式使用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教师监控指导全过程。在一次业务完成之后,让学生自评互评,然后分享。在教师点评量分之后再轮换岗位进行操作。学生通过仿真的国际贸易业务活动,了解和熟悉公司的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掌握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注意事项,在不承担任何贸易风险的情况下具备一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的能力。

  (二)校外实训教学。

  校外实训教学是教学任务的组成部分,不应脱离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是工学结合模式的具体体现。

  1.弥补校内专业教师企业经营经验的不足。

  2.校外实训教学环节是校内实训的延伸,也是对专业教学的检验。

  在具体面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时,学生要综合应用在校期间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无论是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还是职业发展前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客观的评价。

  3.校外实训教学是对校内专业教学的最好反馈。

  教学任务来源于工作任务,那么,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学生在实训岗位能否胜任工作任务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校外实训教学中学生、企业和教师的反馈就是学校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的最好依据。

  4.校外实训教学让企业更了解中职校的培养成果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

  目前中职校企合作企业不积极参与不能解读为企业不需要职业教育出来的人才。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对学校不了解,对中职学生不放心。如果通过校外实训教学让企业了解学生培养过程,体会到中职生的优势,相信校企合作就会更顺畅,更双赢。

  鉴于外贸行业的特殊性,校外实训教学可有以下做法:(1)条块结合,分散实训,统一检查。现有外贸企业大都小型化,不可能同时安排多个学生实训。可把学生安排在经营不同产品的多家外贸企业,分散实训,又可统一标准进行评价。(2)把就业和实训结合起来,以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规划。在安排校内实训时就把学生发展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免企业刚培养上手就要换人,挫伤企业接纳校外实训的热情,又可以让校外实训阶段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始阶段,也让学生的就业创业成为教学过程的延伸。(3)安排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训,增加教师的行业企业认知,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亲身经历校外实训过程,对岗位核心能力和外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把一线的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三、结语

  文章针对目前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可供相关学校该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而在实训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学校及学生实情采取有效可行的综合改革措施。

  国际贸易论文网站范文篇2

  试谈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展的浪潮之中,只有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积极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才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以便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贸易;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自“经济全球化”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各国学者都在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加以诠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虽然这一定义被认为较为合理、较有权威性,但仍不全面。如果我们将迄今为止的各种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加以概括和综合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际上是指,在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技术和人员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成一个高度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使世界经济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贸易速度不断加快,并逐渐超过了生产的速度。贸易自由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贸易对经济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国际贸易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活动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国际金融活动,他们在金融政策、金融业务、金融资产等方面相互影响和融合,相互竞争和制约,从而使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进一步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并借助这些分支机构突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生产条件和资本条件,从而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4.国际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使各国各地区的生产都成为了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它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也日趋强烈和多样化,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国际经济的推动作用上,同时,它也对当前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每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

  1.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通过更为自由的对外贸易和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获取了巨额现实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为发达国家对外出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能够充分的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获得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潜在利益。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自然也就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制定者,特别是当今世界一些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乎都是由发达国家在背后主导,这就导致了它们往往只能代表一些发达国家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国际经济贸易的不公平,发达国家也就能从这种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产业分工的深化,随之而来的是发达国家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不断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转移产业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土地、政策等各种有利的条件生产大量产品,又通过跨国公司等渠道返销到发达国家,这既为发达国家消费者提供了必要的消费品也使发达国家可以将其更多经济资源投入到更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去,从而优化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4)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条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尽快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经验等。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这些要素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经济全球化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联系与交流,才可能获得这些必需的资源要素,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得以发挥比较优势,更好的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等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使得这些要素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其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冲击着各国的国内产业,因此贸易保护主义随之盛行起来。当今的贸易保护措施也体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更是使贸易保护主义添上了集团的色彩。

  (2)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各国的金融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全球金融资本的流动速度加快,规模增大,使大额资本的调度更为便捷,这就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加大了全球金融投资风险,对金融市场的管理难度加大。此外,一国的经济波动很容易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带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充分证明了金融全球化所蕴含的巨大金融风险。   (3)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差异,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北差异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原本就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凭借其主导地位从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各种资源,从经济全球化中的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发展中国家也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加大。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国际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增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经济的动荡不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的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这就需要国家通过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的运行趋于全球化,各中之间的关系利益十分的复杂,这就增大了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管理和控制的难度。

  四、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反对或是支持全球化,而是应该立足自身,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全力发展中国经济。

  1.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2.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薄弱,不足以推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因此中国应该积极的与周边及其他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增强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确保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因此为了维持本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就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制定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2]《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312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