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与实务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涉及合同价格的计算、贸易术语的介绍及选择、保险险种的介绍及选择、支付方式、理赔和索赔等很多内容,几乎涵盖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全部环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与实务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与实务毕业论文篇1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零距离;职业能力;双证制

  论文摘要: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许多与行业要求脱节的现象。课程设置的原则应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基础上。课程体系改革要达到“学、证、做”相结合。

  综观中外高等职业 教育的经验,表明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间的零距离对接是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如何立足于自身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对外 经济 发展的需要是必须深入研究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缺乏专业针时性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仍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科目,比较强调 政治、 体育、军训、数学和 计算机等课程,学分大概占全部学分的40(含公共选修课),而且难度较大。比如其中的高等数学等课程使得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感到无法逾越。因此,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如有的高职学院已经在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上作出了调整。把一半左右的课时安排为 英语课程,突出英语特色,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流于传统、设置狭窄

  专业基础课又称专业核心课、学位课或专业必修课。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沿袭传统,片面强调所谓的知识系统性,出现于大学本科所开设课程几近相同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和“与实接近”,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会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宽口径、后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比如,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开设一些介绍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体制、基本规则,商贸公司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为制定贸易政策和商贸 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一些市场调研与决策的技术等。除此,还应增加开设“ 现代物流”、“期货”、“ 电子商务”等交叉学科的课程,重点突出国际贸易主干学科特色,克服目前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科之间相互重叠的问题及基础理论薄弱,知识面过于狭窄等问题,有利于学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专业课的设置与实际工作脱钩,实践意义欠缺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很多学生尽管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但是仍然开不了口,成为了哑巴英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格外重视,特别是对最能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里的原则

  (1)把专业课程与行业需实际要求统一起来,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如外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2)把课程设里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上去,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实现教学为实际工作准备,为企业服务的目标。

  (3)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即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

  三、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达到“学、证、做”相结合,实现专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

  1.从分解专业能力需要入手设里课程,分配课时比例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究竟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哪些传统的课程需要保留,哪些需要调整,各类课程的搭配比例应该如何分配,开设的学期安排,先学与后续的衔接等应该从分解专业能力要求人手,做到一切从行业的现实要求出发。我们通过对岗位的综合分析,认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适应岗位的岗位专业能力是:(1)报关业务能力;(2)单证业务能力;(3)报检业务能力;(4)跟单业务能力;(5)货代业务能力;(6)外贸业务员能力。基础职业能力是:(1)市场分析、策划与推广能力;(2)商务 英语应用能力;(3) 电子商务运作能力;(4)经营管理能力。开设的课程应该与以上的能力要求对应起来,培养学生在英语应用、经营管理、 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如报关业务能力、单证业务能力等,通过技能训练课培养外贸业务员的综合能力。

  2.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实现“双证结合”,提高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水平

  “双证结合”,指根据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较为完备的现状,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围绕职业岗位组织职业资格证的考证,围绕职业资格证的考证开设专业课程,各课程教材直接采用考证教材,以“岗、证结合”、“证、课结合”保证“证(毕业证)、证(职业资格证)结合”。

  “双证结合”主要体现把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要求相结合,突出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顺利通过报关员(或单证员、报检员、跟单员、货代员、外贸业务员)等的资格认证 考试,做到“双证结合”,同时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目前有些高职学院已经开展与职业或行业组织的合作开发,在课程设置、内容选取、考核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推出教学与取证结合、以证代考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应注意专业老师和行业专业人员的有机结合,把他们的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即把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行业人士的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既能够知识体系完整,有能够实践能力突出。既能获得代表受到 教育水平的毕业证,又能取得标志实践能力的资格证。另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断改革证书考试模式,考核方法,同步调整教学内容,减少纯理论与过时内容的安排,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真正实现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

  3.依据工作流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分解,把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城结合起来,实现学与做的零距离付接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应该学习哪些专业知识,要从实际工作人手进行研究。首先,应该分解业务流程,即首先搞明白国际贸易工作要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其次,任何交易离不开合同的签订,可以把合同签订设定为一个行动领域,分析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然后再根据以上的分析开设课程、安排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出口业务为例,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参照外贸实际工作流程划分成13个典型任务。如从开始的客户调研、产品调研到业务磋商、签订合同,然后到落实信用证一直到业务结束的善后处理。配套开设港口与航线、国际市场开发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业务磋商与谈判、外贸谈判口语、商务英语函电、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商品包装与条码、外贸跟单实务、进出口业务流程综合实训等课程。

  国际贸易与实务毕业论文篇2

  浅谈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呈现,导致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所研究的重点问题。环境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形式应运而生,并逐渐的壮大。当前国际环境贸易壁垒已经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只有对此进行详细的剖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分析

  1.产品的出口问题

  我国2004年的主要出口地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地,这些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说明了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对环保行动的发展比较早,公民的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也在世界上有着较高的地位。这些国家如果凭借自身的环保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上要求将环境和贸易联系在一起,那么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影响出口的增长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出口额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发达国家的一系列出口标准要求。例如防污标准和噪音标准等,这些标准对我国的电子市场出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如果发达国家在贸易体制中肆意的更改环境壁垒要求,那么对我国的出口战略目标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出口的增长速度。

  3.对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企业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环境壁垒的制定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出口,同时也影响着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一定要将产品控制成为无公害、无污染?O产品才能进入到环保行列。但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资金严重缺乏,环保技术也比较落后,为了能达到国外的环保质检要求,不得不开始增加相关的环保检验程序和其他的程序,这种方法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大提升,严重影响着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问题的对策

  1.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环保意识需要在全民中进行普及和宣传,使我国人民全面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环保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我国的环保事业发展。其次,应建立起绿色观念,倡导人民群众进行绿色消费,以此为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应不断地强化在环保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此来形成环保优势,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打破环境贸易壁垒的限制。

  2.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相关的环保法律和环境保护规定,基本上形成了法律、法规的完整体系。但世界贸易环境问题逐渐的发展,并日益变得复杂,对此,我国应不断的对就环境法制体系进行完善和修改,并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奠定法制基础。

  3.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的环保事业发展,并为我国的环境污染做出保护措施,推动我可持续发展。同时环保产生的大力发展能为其产品突破贸易壁垒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应积极改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建立起环保、绿色的概念,推动我国贸易往来的健康发展。

  4.发挥绿色营销的作用

  所谓绿色营销指的是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二者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营销观念。这种观念的发展使得消费者产生一定的信赖,从而推动企业在市场的中竞争力增强。绿色营销的营销策略主要讲究的是产品、渠道和价格等方面的绿色组合特征。在我国绿色营销有着很大的发展潜能,在出口贸易上可以借鉴绿色营销的观念,为打破环境贸易壁垒提供帮助。

  三、结语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同时所面对的环境贸易壁垒也将不断增加。只有我们不断地提升对贸易壁垒的认识,强化我国的企业环保建设和生产,才能找到更加好的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的方式,从而达到促进环境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的环保型转变。

猜你喜欢:

    349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