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
若木分享
产业纵深生产端的高碳排放和消费端的低碳要求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的严峻考验。如果追随发达国家以往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道路上,发展中国家就很可能走上高消费、高排放的老路。
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十分重要。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协调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冲突,通过社会机制、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和生活模式的整体变革,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英国联合进行的“可持续低碳社会”项目提出的,核心内容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确保社会各方的发展都得到满足,做出稳定温室气体排放和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同等努力,利用低碳能源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选择低碳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的内涵有四个重要内容:一是强调包括社会机制、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和生活模式的整体社会形态变革,以创造一个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情景。二是强调社会整体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设定,通过碳排放的硬约束从各个方面驱动整个社会朝低碳方向发展。三是强调城市在低碳社会中的作用。城市是人类社会和能源消费的密集区,其形态设计和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四是强调公众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国与低碳社会概念相对应的是低碳经济或低碳发展,即在强调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
我国碳排放的现状
1990 2005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等方面成效显着。这一时期经济总量累计增长8.9倍,GDP年均增长9.8%,CO2排放增长了142%,但排放强度却下降了43.3%,相对于1990年,平均每年下降2.89%。
虽然这是值得肯定的努力,但中国在发展水平、能源效率等方面,横向比较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表一)节能减排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国际经验看,在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节能的贡献率将达到60%,可以说,低碳首先是靠节能,靠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节能潜力巨大。
建立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
文/祁京梅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协调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冲突,通过社会机制、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和生活模式的整体变革,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43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单位一次能源CO2排放量、单位GDP CO2排放、单位发电量CO2排放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说明我国仍处在高碳生产阶段,生产环节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我国人均工业和建筑CO2排放量远高于世界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说明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生产仍是经济增长主导力量。
根据BP石油公司发布的《2010年
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31.1亿吨标煤,如果加上香港的能源消费,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200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的同时,中国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仍比2008年增加了9%,达到75亿吨,成为第一个CO2排放量超过70亿吨的国家。因此,我国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碳减排压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实的问题。
表一显示,我国人均CO2排放量和交通领域人均CO2排放量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说明我国居民现行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我国的消费水平具有绿色和环保消费的开拓空间。如果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去发展,则将同样沦入高消费和高排放的消费模式,这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显然是不一致的。
表一低碳发展主要指标国际对比(2007年)国家/区域单位一次能源CO排放量(t/TJ)单位GDPCO排放(kg/$,2000年)人均CO排放(t/人)人均工业和建筑CO排放(kg/人)人均交通领域CO排放(kg/人)单位发电量CO排放(g/kwh)中国73.6 0.6 4.58 1427 310 758OECD国家平均56.5 0.4 10.97 1599 2990 448全球平均57.5 0.47 4.38 865 1004 50744中国中小企业2010.11Industries产业纵深我国推进低碳经济的尝试中国政府和主要城市对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实践。2009年,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明确承诺,2020年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50%,这一承诺为近期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设定了明确方向和目标。“十一五”时期政府提出了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时期降低20%,采取了十大重点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新能源汽车等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CO2排放。
2008年科技部启动了“十城千辆”计划,在城市大规模推广使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成为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低碳发展,更多的地方则把低碳经济、低碳发展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开始启动。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定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试点。保定提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目标,上海在世博会期间践行“低碳世博”。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确定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城市作为低碳试点省市,标志着我国低碳发展和低碳城市进入实践阶段。
国家发改委要求低碳试点省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低碳经济将是摆脱危机的重要突破
口在后危机时代,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如美国提出了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欧盟也提出了经济复苏与低碳经济转型结合的战略,日本也着眼未来投资低碳产业,韩国、英国都有所举动。
我国提出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潜力最大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有超过10万亿元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同样超过10万亿元;电动汽车产业空间也将超过1万亿元。发展低碳经济将催生经济增长的许多机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个挑战。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使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二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是50%,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对外依存度达70%,还面临着巨额的资金缺口。三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在“煤多、气少、缺油”的能源格局下,能源选择空间有限。四是我国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后发位置,在低碳产业技术标准、规则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亟待完善。
(二)城市化必须走低碳道路
我国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中期,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将涌现出将近200个巨型的城市,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在人均GDP处在3700美元不到4000美元的阶段,正是人均资源消耗量的巅峰期,按照目前的消费模式,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不够用的。因此,资源和环境问题面临巨大压力,要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
(三)碳税应先于碳交易的实施
碳税是价格调节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而碳交易是数量控制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认为,碳市场交易的效果优于碳税。其实,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的,要降低成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潜力最大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有超过10万亿元的发展空间;其次是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同样超过10万亿元;电动汽车产业空间也将超过1万亿元。
45
本、规避风险,更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既需要激励机制,又需要惩罚机制。
在初期阶段碳税约束机制更为有效,更具操作性。
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碳税应先于碳交易实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新兴加转轨,我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有巨大的城市化要求,节能减排的难度和阻力较大。碳税的实施成本较低,较易实施,也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先实行碳税,再实行碳交易。
(四)实施低碳首先要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节能减排首先要建立在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从国际经验看,在今后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节能的贡献率要达到60%,所以说,低碳更多是靠节能来实现的。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是日本的6倍,印度的1.6倍,所以节能潜力很大。同时,我国的节能形势仍非常严峻,“十一五”提出的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节能目标,前四年仅完成了15.6%。
在加快节能减排方面,我国需要构建以下三个机制:要建立技术引领机制。如美国过去30年的能耗减少47%,主要是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要完善结构调整的机制。研究表
明,结构调整对实现节能的贡献达到60 70%。节能重点应该在建筑、工业和交通三个方面,它们是高能耗的行业,占整个社会能耗的80%。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节能的重要手段。有测算表明,服务行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以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比重占到70%,所以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要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有研究表明,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只能解决20%的节能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国家低碳社会战略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做出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承诺,努力控制CO2排放增加量。由于强度指标受经济增长速度和CO2排放的双重影响,硬约束和统计考核办法难以统一。根据“十一五”期间SO2、COD总量控制经验,总量目标实现的效率要高于强度目标。同时制定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各省区分解,不仅有利于推动CO2自愿性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也有利于消除区域贫富差距和绿色发展。
(二)提升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
的作用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和物流的集中地,也是能源消耗的高强度地区。尽管有许多城市已开始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明确实施低碳发展的城市不到2%,绝大部分城市尚未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许多城市仍沿用IPCC方法核算碳排放,而IPCC方法不适用于城市尺度已经是国际共识。低碳城市的发展是低碳经济构建的关键步骤,提升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城市低碳发展指南和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十分重要。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协调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冲突,通过社会机制、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和生活模式的整体变革,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英国联合进行的“可持续低碳社会”项目提出的,核心内容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确保社会各方的发展都得到满足,做出稳定温室气体排放和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同等努力,利用低碳能源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选择低碳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的内涵有四个重要内容:一是强调包括社会机制、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和生活模式的整体社会形态变革,以创造一个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情景。二是强调社会整体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设定,通过碳排放的硬约束从各个方面驱动整个社会朝低碳方向发展。三是强调城市在低碳社会中的作用。城市是人类社会和能源消费的密集区,其形态设计和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四是强调公众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国与低碳社会概念相对应的是低碳经济或低碳发展,即在强调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
我国碳排放的现状
1990 2005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等方面成效显着。这一时期经济总量累计增长8.9倍,GDP年均增长9.8%,CO2排放增长了142%,但排放强度却下降了43.3%,相对于1990年,平均每年下降2.89%。
虽然这是值得肯定的努力,但中国在发展水平、能源效率等方面,横向比较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表一)节能减排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国际经验看,在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节能的贡献率将达到60%,可以说,低碳首先是靠节能,靠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节能潜力巨大。
建立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
文/祁京梅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协调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冲突,通过社会机制、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和生活模式的整体变革,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43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单位一次能源CO2排放量、单位GDP CO2排放、单位发电量CO2排放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说明我国仍处在高碳生产阶段,生产环节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我国人均工业和建筑CO2排放量远高于世界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说明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生产仍是经济增长主导力量。
根据BP石油公司发布的《2010年
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31.1亿吨标煤,如果加上香港的能源消费,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200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的同时,中国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仍比2008年增加了9%,达到75亿吨,成为第一个CO2排放量超过70亿吨的国家。因此,我国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碳减排压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实的问题。
表一显示,我国人均CO2排放量和交通领域人均CO2排放量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说明我国居民现行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我国的消费水平具有绿色和环保消费的开拓空间。如果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去发展,则将同样沦入高消费和高排放的消费模式,这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显然是不一致的。
表一低碳发展主要指标国际对比(2007年)国家/区域单位一次能源CO排放量(t/TJ)单位GDPCO排放(kg/$,2000年)人均CO排放(t/人)人均工业和建筑CO排放(kg/人)人均交通领域CO排放(kg/人)单位发电量CO排放(g/kwh)中国73.6 0.6 4.58 1427 310 758OECD国家平均56.5 0.4 10.97 1599 2990 448全球平均57.5 0.47 4.38 865 1004 50744中国中小企业2010.11Industries产业纵深我国推进低碳经济的尝试中国政府和主要城市对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实践。2009年,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明确承诺,2020年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50%,这一承诺为近期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设定了明确方向和目标。“十一五”时期政府提出了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时期降低20%,采取了十大重点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新能源汽车等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CO2排放。
2008年科技部启动了“十城千辆”计划,在城市大规模推广使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成为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低碳发展,更多的地方则把低碳经济、低碳发展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开始启动。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定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试点。保定提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目标,上海在世博会期间践行“低碳世博”。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确定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城市作为低碳试点省市,标志着我国低碳发展和低碳城市进入实践阶段。
国家发改委要求低碳试点省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低碳经济将是摆脱危机的重要突破
口在后危机时代,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如美国提出了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欧盟也提出了经济复苏与低碳经济转型结合的战略,日本也着眼未来投资低碳产业,韩国、英国都有所举动。
我国提出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潜力最大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有超过10万亿元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同样超过10万亿元;电动汽车产业空间也将超过1万亿元。发展低碳经济将催生经济增长的许多机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个挑战。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使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二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是50%,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对外依存度达70%,还面临着巨额的资金缺口。三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在“煤多、气少、缺油”的能源格局下,能源选择空间有限。四是我国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后发位置,在低碳产业技术标准、规则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亟待完善。
(二)城市化必须走低碳道路
我国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中期,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将涌现出将近200个巨型的城市,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在人均GDP处在3700美元不到4000美元的阶段,正是人均资源消耗量的巅峰期,按照目前的消费模式,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不够用的。因此,资源和环境问题面临巨大压力,要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
(三)碳税应先于碳交易的实施
碳税是价格调节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而碳交易是数量控制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认为,碳市场交易的效果优于碳税。其实,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的,要降低成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潜力最大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有超过10万亿元的发展空间;其次是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同样超过10万亿元;电动汽车产业空间也将超过1万亿元。
45
本、规避风险,更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既需要激励机制,又需要惩罚机制。
在初期阶段碳税约束机制更为有效,更具操作性。
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碳税应先于碳交易实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新兴加转轨,我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有巨大的城市化要求,节能减排的难度和阻力较大。碳税的实施成本较低,较易实施,也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先实行碳税,再实行碳交易。
(四)实施低碳首先要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节能减排首先要建立在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从国际经验看,在今后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节能的贡献率要达到60%,所以说,低碳更多是靠节能来实现的。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是日本的6倍,印度的1.6倍,所以节能潜力很大。同时,我国的节能形势仍非常严峻,“十一五”提出的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节能目标,前四年仅完成了15.6%。
在加快节能减排方面,我国需要构建以下三个机制:要建立技术引领机制。如美国过去30年的能耗减少47%,主要是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要完善结构调整的机制。研究表
明,结构调整对实现节能的贡献达到60 70%。节能重点应该在建筑、工业和交通三个方面,它们是高能耗的行业,占整个社会能耗的80%。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节能的重要手段。有测算表明,服务行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以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比重占到70%,所以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要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有研究表明,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只能解决20%的节能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国家低碳社会战略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做出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承诺,努力控制CO2排放增加量。由于强度指标受经济增长速度和CO2排放的双重影响,硬约束和统计考核办法难以统一。根据“十一五”期间SO2、COD总量控制经验,总量目标实现的效率要高于强度目标。同时制定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各省区分解,不仅有利于推动CO2自愿性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也有利于消除区域贫富差距和绿色发展。
(二)提升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
的作用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和物流的集中地,也是能源消耗的高强度地区。尽管有许多城市已开始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明确实施低碳发展的城市不到2%,绝大部分城市尚未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许多城市仍沿用IPCC方法核算碳排放,而IPCC方法不适用于城市尺度已经是国际共识。低碳城市的发展是低碳经济构建的关键步骤,提升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城市低碳发展指南和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