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_
“一县一色”战略是指各县市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实施的战略思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范文篇1:《浅谈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
农业的兴衰对农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1些农业大县,农业不仅没有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源泉”和动力,反而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腾飞的包袱。因此,如何探索农业大县的经济腾飞之路,化农业包袱为经济发展源泉和动力,就成为县市领导关注的1个集点。笔者认为,实施“1县1色”战略,无疑为农村经济腾飞提供了1条可行的思路。在这方面,信宜市山地鸡、山东金乡县大蒜、广西横县茉莉花的崛起,证明了“1县1色”战略的有效作用,它们的崛起有什么内在规律呢?本文将从理论上作1探讨。
所谓“1县1色”战略,是指各县市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谋求县域经济的绝对竞争优势,实现县城经济突破,而实施的围绕1种特色产品从原料到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建立的特色产业群体发展思路。它是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从构筑大营销体系入手,通过大营销形成大市场,以大市场带动特色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而带动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群体,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和腾飞。
1、“1县1色”战略的基本特点
竞争战略理论告诉我们,1个企业,1个地方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必须谋求在某1方面或某1领域的持久竞争优势,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采取适宜的竞争战略,通常竞争战略有3种,即别具1格、集中1点和成本领先。“1县1色”正是谋求地方经济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思想,它具有别具1格、集中1点、成本领先及循序渐进的基本特点。
1.别具1格的特点。“1县1色”战略,首先突出1个“色”字,即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要有特色产业,即要选择能提供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及产品系列,形成在全省或全国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如: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特殊原料、传统秘方、历史文化、自然特点、经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别具1格的特点的实现,有利于形成客户对特色产品的忠诚,从而赢得较持久的竞争优势,因而能够成为赢得超常收益的可行战略。
2.集中1点的特点。“1县1色”战略,还突出“1色”2字,即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要从1种特色产业入手,即围绕特色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其快速发展。从国内外成功和企业地区经济的实践看,其共同特点就是不寻求面面俱到,而是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1个核心,才能把企业和产业做大,才能成为市场上竞争的领先者。
3.成本领先的特点。“1县1色”战略的结果,有利于在特色产业领域处于低成本地位,赢得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由于1县1色集中于某1特色产业发展,不仅能获得规模优势,还可以在研究、服务、营销、广告等多方面节约成本,使这1产业在激烈竞争中受到保护,因为它的低成本意味着当别的竞争对手已失去利润时,仍然可以获取利润,从而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
4、循序渐进的特点。“1县1色”战略体现了经济发展是1个逐步演进的过程,1个落后国家或地区不可能1下子发展成为1个发达国家或地区,总是从1个方面入手,逐步发展,逐步扩张,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县1色并不排斥1县2色、1县3色、1县4色的发展思路,而是强调了落后地区应从1个特色产业开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逐步发展的基本思路,1县1色发展到1定程度,各方面已积累了广泛的资源要素、知识要素、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营销能力之后,就可以迈开步伐,向1县多色方向发展。
2、“1县1色”战略的基本思路
实施“1县1色”战略的具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以为龙头,以制度为保证,以科技为动力。
1.品牌创新
实施“1县1色”战略,首先是通过品牌创新树立特色产业的品牌。目前,1些农产品存在滞销、价格低,不同程度出现增量不增效,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影响外,关键是农产品品种老化、品质不佳,品位低、质量不高、加工程度不深、缺乏品牌意识。大量事实表明,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品牌是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市场的占领和争夺必然集中到品牌竞争。品牌产品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乃至1个地方经济腾飞的的必由之路。特色品牌创新应当抓住以下环节:
①地方特色的挖掘。1是从环境优势中寻找特色;2是从资源优势中培植特色;3是从传统优势中筛选特色;4是从品牌优势中挑选特色;5是从历史、古迹中挖掘特色;6是从现代科技中创造特色。
②特色品牌的选择。可以根据以下因素进行选择:首先要有特殊性。1是特殊的资源原料供应,如婺源的大鄣山茶都在海拨1300米高山上,万年的贡米与其特殊土质有关;2是特殊的技术或秘方、诀窍,如万年的珍珠;3是特殊历史文化前景,如婺源的荷色红鲤鱼,万年的水稻发源地;4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如余干乌骨鸡、玉山的黑猪;5是特殊的设计、品质、口味等。其次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再次要有可观的经济利益。最后具有可观的降低成本潜力,能够抗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③特色品牌的取名。要遵循以下原则:1是要有备胎,即万1有危机出现可随时递补;2是言简意赅,1目了然,很好念,很好记,如“娃哈哈”;3是提升形象;4是标准字便于设计;5是不能暧昧;6是避免误想或误办,如梦丽莎被说成“蒙你傻”;7是要设法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量,通过品牌取名表达能为消费大众欣然接受的某种传统、某种信仰、某种价值观。
④特色品牌的质量。品牌从来都是以优质为后盾,质量是创品牌的根本,是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重复购买力的最直接因素,是品牌大厦不可动摇的根基。1是要有过硬的质量标准,要努力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2是要掌握科技手段,以技术为中心,不断推动品牌产品质量上水平、上档次。
⑤特色品牌的宣传。1个产品要成为品牌就必须有知名度,提高知名度就必须要有持续的广告宣传及投入,将品牌的典型特征通过广告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形成消费者知品牌买品牌的趋势。品牌要有自己的营销网络,网络建设本身就包含了品牌的广告宣传功能。
2.营销创新
要跳出传统孤立营销的做法,把营销与特色产品生产、品质改进、深化及产业扩张结合起来,要有大营大市场观念,把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起来。
①广告宣传创新。要改变过去就产品论产品的广告宣传模式,创造全新的广告宣传模式。1是要树立特色产品系列具有独特性的某种理念,通过各种广告宣传,使这种理念深入人心。市场营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观念之争,只有使特色产品的某种理念在大众心目中扎根,才能持久地稳定市场和争取消费者。2是要树立特色产品系列在某些方面“第1”理念。“第1”胜过“更好”,在任何领域,第1是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和想起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瞄准“第1”。因此,广告宣传要突出特色产品系列的“第1”的理念。如历史悠久第1,该产品开发第1,世界(全国全省、全区、全县)第1,深入人心第1,市场细分品种第1。总之,要通过广告宣传“第1”使之深入人心,为消费者所记住和购买。3是要树立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的企业形象,形象反应了1个企业的实力、理念、价值观,好的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因此,要通过广告、公益活动、公关活动等1系列行为使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②营销网络创新。要改变过去营销组织与生产企业脱离孤立的状态,以资本为纽带,将营销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1是要以特色产品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组建由其独资控股的营销企业集团,由营销公司或龙头流通企业通过在外地收购、兼并、控股、参股、投资、合同、合资其他商业企业、商品市场、商业网点,建立巨大的营销网络。2是要跳出本地办市场,由县市主管部门组织龙头企业在外地重要市场租赁或买断1批摊点,专司经营特色产业系列产品,既扩大知名度又扩大销量。3是要广泛推行特色产业产品代理制,鼓励吸引有实力的销售企业经销特色产业产品。4是要积极参与全国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动特色产业产品的销售。5是实力强大的特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可以采用连锁销售方式,建立连锁营销网络。6是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宣传特色产品、销售特色产品的重要窗口。7是建立特色产品专业市场、厂家直销中心、展销中心。
③营销方式创新。除通常的优待券促销、免费样品促销、有奖促销、包装促销等营销方式外,应广泛采用多种灵活促销方式。1是感性营销。就是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心理,情感需求把感情策略融入到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广告宣传、价格定位等生产营销活动中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感情需要。2是关系营销。就是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和发展同顾客及公众的1种兼顾利益和良好的、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取得人和,从而保持老的顾客群,发展新的顾客群。具体形式有组织顾客俱乐部,实行会员制等等。3是品牌忠诚营销。就是通过营销运动培育1大批忠于特色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因为某个品牌吸引1个新消费者所花费用是保持1个已有的消费者的6倍,品牌商品相当大1部分销售量是来自1小部分高度忠诚该品牌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提高1点,会导致该品牌销售和利润大幅增长。特色产业品牌要想持续大规模占领市场,就必须重视品牌忠诚营销。为此,要重在强化消费者的行为,找出品牌忠诚者群体,避免惩罚忠诚者而奖赏不忠诚者。 3.制度创新
随着特色产业规模扩张,总产量扩大和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将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组织运作成本却呈上升趋势。这两种趋势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则特色产业红火1阵后必然会走向衰退。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降低组织运作成本,激发产业组织活力,推动特色产业持久 发展。
①发挥个体私营组织优势,壮大 经济规模。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的生产流通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从农户、个体、私营抓起,从激活经济细胞入手,最后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调动千家万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每个经济细胞搞活,才能实现经济总量扩张。为此,要鼓励农民从事特色产品生产和贩运。
②发挥政府谋划协调优势,引导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政府要审时夺势,对于确立了的特色产业要成立专门组织规划协调机构,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落实特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组织特色产业产品流通、科技推广,开展特色产业整体形象宣传,进行特色产业产供销信息搜集和发布,组织特色产业产品向外地区拓展市场领地,培育特色产业龙头 企业,协调特色产业各环节利益关系,等等。
③推进特色产业工商1体化发展。1是鼓励特色产业加工龙头企业与专业市场结合,由特色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兴办特色产品专业市场,或建立特色产品厂家直销中心批发市场,由特色产业加工企业直接进入市场经营。2是鼓励特色产业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投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形式建立自己的营销 网络。3是鼓励特色产业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跳出本地建市场,参与外地市场建设或租赁购买外地著名市场经营柜台,经营特色产品。4是鼓励特色产业流通企业参股、控股、投资、合资、收购、兼并本地特色产业加工企业。
④推进特色产业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结合。1是市场结合,即龙头企业与农户完全由市场联接,双方不签合同,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2是保护结合,即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保护价购销合同,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由龙头企业按保护价收购。3是服务结合。即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签订合同,确定农户提供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及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服务的项目,1般是提供种苗、防疫、储芷、运输、供料等服务项目。4是返利结合,即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确定农户提供农产品数量、质量、价格和龙头企业返利标准。年终结算时,龙头企业按合同返还1定利润或反哺农业,用于产品基地建设。5是股份结合。即实行股份合作制,农民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要素入股,年终时参与龙头企业利润分配。
⑤大力推广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需要资本不断聚集,需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 现代企业,以保证产品成本降低。还要防止加工企业盲目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质量低劣、成本升高等致命因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通过吸收农民、居民闲散资金、吸收小企业资产等入股,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管理 科学的大型股份制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4.科技创新
“1县1色”战略能否取得持久成功,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程度。因为随着特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也将发生作用,商品价格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时,科技的作用就会表现出来,谁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成本低,谁就能赢得市场,领先市场,获得持续发展。因此,重视科技创新不仅可使特色产业有丰厚的回报,更是特色产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重视特色产业加工产品开发创新。主要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消费者需求3方面进行加工产品开发创新。1是政府要建立特色产业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中心;2是要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中心;3是引进外地外国先进食品加工企业并与之合资;4是建立特色产业科技进步特殊奖励政策。建立奖励基金,科技项目引者有奖,科技人才来者有利,科技成果转者有效,大规模引进技术和专家技术人员。5是注重先进设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特色产业加工产品更富地方特色、更具现代品位。6是引进利用国外的科研力量、资金、包装和配料,先打进国外市场,然后再占领国内市场。②重视特色产业基础产品创新。1是政府建立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研究推广中心。2是建立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种子繁育创新研究体系。3是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基础产品县乡村3级科普网络,让新的优良品种得到迅速推广普及。4是培育可供鲜食和更适合加工的特色品种,要建立科研基地,投入足够资金、人才、科研手段、联合攻关,确保特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和市场的久盛不衰。
3、“1县1色”战略的重要作用
1.“1县1色”战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1县1色”战略能够在许多方面获得规模优势。1是有利于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等科学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共享;2是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传播与共享;3是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形成专业化的市场体系,实现规模销售,降低销售成本;4是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形成地方品牌效应,扩大地方知名度,从而进1步推动特色产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总之,“1县1色”战略,能够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2.“1县1色”战略有利于实现农民致富。“1县1色”战略以特色农产品作为产业起点,其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它可以把千家万户农民调动起来,共同发展市场经济,共同走向富裕“1县1色”战略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坚强的科技队伍及龙头企业支撑,农民无论资金多少,有无技术,素质高低,各个层次的劳动力都能找到自己的1席用武之地。经济实力强的农民可以发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参股龙头企业分享企业利润;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户可以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由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随着广大农户的资本积累增加,可以进1步投资办厂或参股龙头企业,分享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更大利润。
3.“1县1色”战略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1县1色”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富民,而且可以强县,加快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状况。首先“1县1色”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得到有效发展,壮大了农业经济规模,能够直接间接给各乡镇财政增加可观的收入来源。其次“1县1色”以特色农产品加工、深加工为主体,可以实现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增大县域经济规模,壮大财政收入来源。再次“1县1色”广泛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为财政增收创造了条件。“1县1色”可以收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财政增税的“3增效果”。
4.“1县1色”战略有利于推进城镇发展。随着“1县1色”战略实施和经济规模扩张,1方面,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而且游离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1方面,特色产业加工体系的发展,引起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相对集中,产业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再1方面,特色产业加工体系发展,还具有其他外部聚集效应,需要能源、 交通、通讯、 金融、供水、供电、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的支持,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还有1方面,特色产业加工体系发展,还会引发第3产业、相关产业发展及科技文化 教育等其他因素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发展。
4、“1县1色”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1.“1县1色”战略要防止特色产业加工的盲目发展
加工是特色产业兴衰的关键,“成也加工,败也加工”,必须把加工纳入保证特色加工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品种日益增多,价格不断下降,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有序发展轨道。为此,要建立大规模实力强大充满活力的龙头加工企业,防止小型加工企业的盲目发展,因为加工企业盲目发展会导致灾难性后果。①会使特色产业基础产品价格背离价值规律直线上升,产生两种不良效益,1是加大加工环节成本,增加加工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效益,甚至导致亏损停产。2是误导群众盲目发展,导致基础产品过剩。②促使1部分企业急功近利,不顾客观条件具备与否,争时间、抢速度、突击上、凑合干,引起特色产业加工产品质量下降、声誉下降、消费者不满,其后果是灾难性。③“1窝峰”式的大干快上,很快会使特色加工产品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出现加工行业内无序竞争、自相残杀,在特色产业基础产品价格1升再升情况下,产成品价格反而1降再降,最终使特色产业加工体系萎缩萧条。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2.“1县1色”战略要建立保证各环节成本持续下降的制度体系
特色产业体系生存发展除了质量品种不断提升外,还必须要有成本持续下降,这是赢得市场持续扩张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为此,①要用优惠政策支持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科技投入与开发,以降低基础产品成本。②要用优惠政策鼓励特色产业加工工艺科技投入与开发研制,以降低加工制造成本。③政府要支持特色产业加工产品市场开拓,以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凡是以销售特色产业产品的商业企业、流通企业、专业市场经营者、营销公司销售特色产品部分给予地方税费减免或地方退税。④政府要努力降低特色产业的社会成本。包括要优先保障特色产业体系不受不法分子、“3乱”和腐败侵害,要优先保证特色产业体系依法纳税和地方税费优惠,杜绝对特色产业体系的败政竭泽而渔行为。
3.“1县1色”战略要协调好特色产业体系各方面、各环节的利益关系
1个产业体系持久发展必须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首要的是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除了品质保证外,特色产品的消费者价格必须进行控制,要防止短缺时盲目涨价,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供给增大和市场逐渐饱和,要逐步地降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其次要保障经销流通企业的利益。无论市场情况如何变化,都要保证经销流通企业的利润。如经销企业存货过期损失要有相应补偿机制,以刺激经销企业积极推销特色产品。第3是要让基础产品生产者与特色产业加工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制度体系。即市场价格下降和销售萎缩了,由双方共同承担损失,既要降低基础产品价格又要降低加工企业利润水平。市场价格上升和销售扩大、利润增加了,既要增加基础产品价格,又要增加加工企业利润水平。当然,由基础产品生产者与加工投资者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加工龙头企业是最好的利益风险共担制度。第4是政府要建立特色产业体系风险保障制度体系。既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也可以由政府出面建立特色产业体系风险保障基金,基金由政府财政、基础产品生产者、特色产业加工企业、经销流通企业共同出资形成,主要用于特色产业体系因 自然、市场、社会等各种因素而造成损失的生产经营者的补偿,以保障特色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4.“1县1色”战略要注意特色产业发展极限和新特色产业转换
任何产业在1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都是有1定市场极限的,且超出极限发展就会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引致企业亏损和产业萎缩。因此,当“1县1色”战略发展到接近市场极限时,1方面政府要注意保持其规模和水平,另1方面,要引导资金向新的特色产业转换,逐步向“1县2色”“1县3色”的格局发展。自然科学证明,"3"是最稳定的结构,如3角形,因此,“1县1色”战略后期,政府还应扶持另外两种产业发展,使县域经济呈现“1县3色”的3足鼎立局面。
【 参考 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年6月.
[2]万力主编.名牌营销策划[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范文篇2:《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一、近年来质量工作开展情况
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获批试点,《光伏级高纯石英砂》等3项国家标准获批立项、“出口蔬菜”、“淮猪养殖”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获批建设,“东海水晶”、“东海大米”、“东海老淮猪”、“黄川草莓”连续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水晶大姐吴兆娥”获东海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创建了9个江苏省名牌产品和1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省“质量兴县”先进县省级验收,这些荣誉的获得为东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质量兴县战略成效突显。东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兴县工作。2007年至2009年,深入推进质量兴县战略,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方案,多次组织召开全县“质量兴县”专题会议,各相关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了目标考核,进一步构建完善了“大质量”建设推进体制。主动对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质量发展要求,做好质量争先工作,扩大质量工作影响力。建立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全县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质量形势,研究质量问题,部署质量工作,检查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工作经验,为质量兴县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经过三年的质量兴县创建工作,我县于2009年以同期省级质量兴县验收苏北最高分的成绩获得了通过。
(二)技术标准、品牌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建设了水稻栽培、出口蔬菜、肉鸡养殖、淮猪养殖、鲜切花卉、网箱养殖等一大批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东海县民生热线获批省级和国家级民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东海大米、东海水晶、东海老淮猪、黄川草莓等4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光伏级高纯石英砂》等3项标准获得了国家标准立项,硅产业9项行业标准进入实项起草阶段,20余家企业完成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我县已成功获批“水晶大姐吴兆娥”国家驰名商标,“东海水晶市场”获批省质量奖和省服务业名牌,“黄川草莓”获批省质量奖、省著名商标、省农产品名牌,县内共有省名牌产品企业9家,省著名商标企业15家。水晶市场获评全国诚信示范市场、“东海水晶”获评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旅游地理标志称号、羽泉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福如东海大酒店荣膺五星级酒店。
(三)三大质量水平全面调高。
1、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的合格率稳步提升,在国家、省、市监督抽查中合格率从2007年的95%左右提升到2012年的98%左右,区域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序可控;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目前也稳步在9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申报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建立了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平台。
2、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建设部门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实施工程施工许可、质量检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实行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涌现出颐高数码城、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双湖环湖景观带等一批创新型标志建筑。3、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围绕我县水晶市场服务圈形成了一批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围绕我县硅产业发展形成了国家硅材料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围绕我县农业大县形成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显著改善,122民生公共服务热线获批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温泉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称号,亿丰国际广场、驼峰食品商贸城等大型专业市场成功引进,水晶城门户网站开始上线运营,制订了民生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服务标准。
3、质量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打假治劣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近年来,质监、公安、工商、农业、环保等部门先后开展了以农资、建材、纯净水、家电下乡产品等为专题的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对一些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从快从重处罚,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4、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制度,奖励扶持质量诚信企业,强化质量失信惩戒,努力营造稳定、诚信、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对优秀企业进行培育发展,目前我县有9家企业获省诚信A级评价称号,另一方面对部分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对其实行重点监管,直至其整改提升或者落后淘汰。
5、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县食安办的总体协调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餐饮服务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了“地沟油”、“瘦肉精”、“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了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提升。
6、特种设备安全创新提效。按照特种设备“三化”管理要求,落实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编制特种设备作业指导书,完成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受到省局表彰并被定为特设演练标杆;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二、存在问题
东海县质量强县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强县活动持续推进工作氛围不浓。二是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 三是质量监管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的质量强县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落实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工作
(一)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争取2015年前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质量强县考核验收。
(二)夯实质量强县工作基础。引导企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托型转变。通过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等行政许可手段,促进硅材料、电线电缆、汽配、机电等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在全县重点用能单位中开展能源计量检查,推动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增效。引导企业由产品制造向标准制订转变。继续加大对硅产业、水晶产业、食品、机电等品牌的培育力度,着力提升名牌产品档次,打造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三)保障质量强县顺利开展。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辖区打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三方责任,将质量工作落实到基层、覆盖全社会。加强监管机制建设。整合产品标准、许可证管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数据库,加快建设企业综合质量信息数据库。
(四)提升质量强县工作水平。以重点优势产品为突破,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名牌产品和著名(弛名)商标,积极培育省、市质量奖和区域名牌,使品牌经济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实施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升级。围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硅产业集聚领域,全面完成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民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老淮猪、双店鲜切花示范区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县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光伏级高纯石英砂》等3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审查与发布;加大对食品、农资、建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的监管力度,强化源头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建立从原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全过程监管。突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坚决杜绝特大事故,控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无证无照经营、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
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范文篇3:《浅谈宾川县一村一品发展的思考》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了宾川县“一村一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建议。
关键词:一村一品;发展;宾川县
一、前言
近年来,县委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涉农部门加大了工作力度,围绕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创新思路,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推进了种植水果产业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全县“一村一品”发展。
二、一村一品发展情况
“一村一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据调查,至2011年12月底,全县有1个镇形成了一品一村的专业乡镇,即金牛镇种植业葡萄产品,葡萄种植户达19400户,占农户总数的88.99%;主导产业总收入63454万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96%,农民人均纯收入5879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9.54%。全县有13个专业村,其中种植业11个,非农产业2个。在种植业中柑桔专业村5个、葡萄专业村4个、葱蒜专业村1个、蔬菜专业村1个、核桃专业村1个。在非农专业村中,有一个为运输产业专业村,另一个为其它非农产业专业村。从总体情况看全县发展一村一品主要是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和农林牧渔业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市场为主导,以特色、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以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全面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生产。
三、存在问题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一村一品在全县发展虽然有了良好的局面,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一村一品产业单一,主导产业规模小。就全县综合分析,在局部地区,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村。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还是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作为在当地来讲,按统计标准来讲,农民人均纯收入又没有超过全县的20%。特别是在牧业方面,我县的生猪养殖规模大的主要还是专业合作社或大户,以行政村来讲,养殖业就不是主导产业了。因此,全县还没有一个养殖业专业村。
二是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一村一品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实践中重视成度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一村一品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我县虽然在局部地区开展了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亮点,但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品牌意识不强。一村一品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品牌意识不强。加强农产品品牌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从调查统计情况看,有的村还没有专业合作组织,即便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的村,农户加入的比例也不够大,加入龙头企业的农户不也多。从无公害基地、有机食品、出口基地等认证来讲,也有很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及建议
针对我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强村富民为目标,充分利用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及优势特色产品,加强领导、强化扶持,优化环境,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各级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一村一品发展办公室,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
(二)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着眼解决制约一村一品发展资金投入瓶颈,不断强化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投入,增强一村一品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通过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劳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
(三)增强产业、做优龙头,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植主导产业和产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是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围绕新农村建设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按照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农业深入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规模膨胀,稳固一村一品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产品发展,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接紧密的要求,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农户”,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和质量安全意识,加快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培育新型农民,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村一品发展的有效载体。着眼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引导与支持,促其快速发展,进而进一步完善一村一品发展生产经营体系。
总之,通过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一村一品发展的基本情况,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分析在发展一村一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推进全县一村一品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富,张敏,钟钰,杨艳涛,杨根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理念创新与有效推进——以“一村一品”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