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篇1
浅析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其发展机遇
摘 要:在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双重作用推动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长期的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势,经济新常态是在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面临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本文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其特征进行全面的阐述,并对新常态下可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以使经济新常态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特点;发展机遇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014年“新常态”成为习式热词之一,并在中国的各个领域被广为流传与运用。新常态中的“新”是指区别于旧质,有异于往常的东西;“常态”是指原本就存在的一种现象或状态。“新常态”表述中,“新”和“常”就我国经济的现状而言,新常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自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至今增速一直保持在7%左右。其次是经济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任何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重组。实践证明,越是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在起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大。我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经济结构已经有了显著的不同,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1.2%,成为需求层面上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后,新常态不仅是一种客观形势,更是一种战略思维、一种常态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社会心理上要更具战略平常心和持久耐心。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之后,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落后,生产的产品结构单一可供人们选择的范围较小(如黑白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等),加之人们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低,消费主要是模仿型拍浪式消费。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消费中也不仅追求品质而且要凸显个性。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消费也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过去的旧常态下,我国经济发的发展速度令人振奋,这样的发展速度现代许多发达国家所不可比拟的。就经济发展过程而言,发展中国家在赶超阶段,由于对后发优势的运用确实会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惊人,但这个过程是不会持续太久的,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过大的态势,迫切的需要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发展模式的应用于创造来为不断崛起的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我国将会更加重视对小微企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贡献,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各类产业组织将更具发展壮大的空间,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的发展机遇
1.充分调动起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当前我国面对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过大的局面,政府自然放缓了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投资力度。在机器大工业时代,高投资必然引致更多就业岗位的观念已经过时。在新常态下,投资必然需要,但是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越多越好,而是适度投资。适度投资并不是全部要求国家投资,国家只适度的投入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靠民间资本投资。民间资本投资,这是解决今后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中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都属于民间投资,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方在于这种投资是通过精打细算的、不会铺张、不会浪费。新常态下的政府政策将会为小微企业它提供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和放宽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限制,这对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群而言是必然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需要这类微观经济主体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将一种或几种可变生产要素添加到某种不变生产要素上取得过程中,起初这种生产要素带来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尔后,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多,其带来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由此可见,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要素对产量的贡献是有限的,要想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唯有创造和引用新技。而过去这些年,我国充分利用科技水平的后发优势和一些自主研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人叹观止。新常态下,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的重要使命。同时,国家也会尽其所能加大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研发,进而推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3.宏观经济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经济目标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面临“旧常态”遗留下的包括环境日趋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等在内的诸多问题的存在,宏观经济原有的四大目标已经不足以保障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我国将更加注重追求绿色GDP,绿色低碳经济的第五大目标的推行也是势在必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由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绿色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政府的环境政策监管机制更加健全,人们的消费对绿色产品及生活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都有利于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进一步推向一个更高的战略基点。
4.能进一步促进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
人民币贬值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优势,也更具竞争力,由此带来更为可观的利润,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缓解多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冲击,由拉动外需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012年开始贸易出口额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迅猛增加,突破90亿美元大关,2012年之后的两年中,虽然贸易出口增速在逐渐减放缓,但其增量的绝对值只逐年增加的。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行,将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常态下,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日渐频繁,贸易伙伴关系也将更加紧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值得人们期待和信任。
参考文献:
[1]张亚晗.浅析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其机遇与挑战[J].经济建设,2015(5).
[2]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3]厉以宁.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新趋势[R].2015(4).
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篇2
浅析新常态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基本特征之内在联系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赢得了优化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是新常态的基础性特征。优化经济结构是梳理自己的家当、理性思考、总结得失、深化改革、创新思路、挖掘潜力、果断决策、千方百计把手里的事情做的更好,从增量扩能为主向存量和增量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发挥做强现有优势、不遗余力拓展做大新兴优势,是途径性特征。创新驱动是释放全体人民的热情和创造力,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迸发、发展成果让每个人普遍享受,经济社会发展量力而为、国计民生大事量入而出、轻重缓急拿捏得当、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目的性特征。新常态的内涵应当是调整、巩固、优化、提高,是稳中求进。
新常态不是权宜之计,是一个大体量经济体健康发展应当保持的积极理性的正常状态。稳增长不能妨碍调结构,调结构过程中,不能放弃稳增长。速度、结构、驱动构成的特征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依的关系,缺项则不完整,不为新常态。面对新常态,至关重要的是全面把握新常态基本特征之间的有机统一、互为条件的关系,真正理解速度、结构、驱动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可偏废、不能割裂、深度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践行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客观科学的论述,唯有如此,才能使这一论述发挥其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贵在共识和主动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留下了鲜明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印记,回眸每一次历史性的进步,盘点每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无一不是思想解放、观念突破所牵引和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论述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更趋成熟,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是指引科学发展正确道路的里程碑。因此我们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开阔新思路,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主动适应、从容有效应对新常态新情况新变化新任务的严峻挑战,也才能开创新局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稳中求进。管控速度、稳中求进、科学发展是国家一个时期以来也是今后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政策原则。
发展速度由高转为中高,不是孤立的指标下调,不是单纯的自减压力。综观国际国内经济起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动荡日趋常态化,全球经济发展走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博弈角力加剧、社会矛盾叠加凸显,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保持清醒的头脑,巩固根据地谋取新发展、稳中求进无疑是明智的选择。适应新常态不是经济衰退的无奈,是为了更优更好发展的大智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任务任重道远。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工作的难度强度也大大提高,稳中求进稳扎稳打的发展对经济运行的组织和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告别的是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与之相伴的是结构的如何优化和驱动的怎样创新,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智慧系数要求更高、工作内容更复杂、难度更大也更艰苦,面对新常态尤其不能自减压力、掉以轻心、高枕无忧,要切实感受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世界重要,主观能动地改造世界更重要。适应新常态,尤其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情况要深入实际,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要找准优势和不足,分析核心竞争力和边缘产能,做大优质存量,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朝阳产业,发现培育播种培养经济增长点。各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推诿、不敷衍、不扯皮、不折腾,积极主动自觉地践行新常态。
三、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尤其需要变革与担当
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担当的勇气和奉献的胸怀。不计成本和后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度以及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资、拼政策求发展已成过去。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能力、智慧、担当,需要科学的态度,运筹帷幄、精雕细刻、仔细把玩手中的、反复琢磨脚下的、付出艰辛、穷尽可能、做到极致,需要时间的检验,甚至是作出名和利的牺牲,蒙受可能的误解。
创新驱动更不是瞎指挥、拍脑门,一时冲动、一蹴而就的,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发挥科技、文化、教育的整体合力,需要战略眼光、超前思维、谋篇布局,有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升,往往只争朝夕不能立竿见影。因此,以大我之心胸、为民之情怀、广阔之视野,踏下心来扎实工作、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谋划健康发展、谋划国家未来成为伟大时代应当弘扬的一种非常宝贵的中国精神,社会需要正能量,国家需要脊梁型的精英来谱写奏响中国梦的辉煌乐章。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必然催生中国经济的新跨越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科学发展主观能动性与经济规律客观存在、发展阶段必然要求的完美结合、有机统一,是经济形态的自然流露和表达。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阐述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国家的未来。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都应该把思想观念、发展思维统一到新常态上来,把工作重心和发展的着力点发力点放在新常态上。适应新常态、尊重新常态、营造新常态、投身新常态,则国家兴,背离新常态、敷衍科学发展,国家不会有长久的繁荣,人民不会有永久的富庶。
道理显而易见,只有认识高度统一,形成共识并转化为全体人民的热情和行动,这一高瞻远瞩的发展理念才能发挥其指明方向的巨大作用、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力量。新常态是中国政府对高速增长积极总结反思、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催生的必然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分析和判断为我们绘就了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谋事克难、真抓实干,我们就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开辟一个新天地。
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篇3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摘 要: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改革动力创新驱动力宏观调控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约20年,世界经历了一个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大稳定”的时期。尤其是2002―2007,是世界经济增长少见的高度乐观的“黄金时期”,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各类经济体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实现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
那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这过程被2007-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到2011年前后,中国开始认识到,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下行到7%―8%的速度,主要并非周期性因素所致,而是一种结构性减速,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巳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这一切可以被要概括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2014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做的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视野延伸到更久远的历史,即从中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走势来认识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方位及其基本特征。
1、经济增长率将下降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3、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业压力将减轻。4、消费占比不断提高。5、产业结构将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
三、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1、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围绕新常态进行调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供给、需求双紧缩的局面,经济增长率下滑不可避免。所以,在宏观调控中,就应该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2、深化改革,由于改革可以在多个领域展开,而不同领域的改革对经济有不同的影响,有的改革措施刺激需求,有的刺激供给,所以深化改革有助于兼顾宏观调控的多个目标。(1)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2)促进有效供给。(3)刺激需求。改革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率,从而刺激投资需求。
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既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也能够刺激需求。
4、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刺激需求和供给。
四、经济发展战略思维
经济常态不仅是一种客观形势,而且是一种战略思维和战略心态,即以何种主观意识来判定经济态势的正常和合意与否。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社会心理会更具战略平常心,更倾向于长期理性、公共思维和持久耐心。这也许是一个不易做出“立竿见影”、“惊天动地”的辉煌政绩的时代,却可以获得国泰民安的长久昌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国复兴之梦。创新型国家需要全民族的持续耐心和长期专注精神。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否实现创新驱动的一个深刻问题。总之,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和GDP竞赛,摆脱了中国极度物质贫乏和活力不足的状况,获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的经济发展阶段之后,进人了以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素质提升和公平分享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个更需要历史耐心和持续奋斗的年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发展将更加体现战略思维的“平常心态”:长远眼界、长效目标和长治久安。
五、总结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自然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供给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在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标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平:“发改委主任称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左右”[N],《中国矿业报》2013年3月12日。
[2].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3]刘伟:《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3期。
[4]石岩:“‘新常态’能否带领中国经济走出怪圈?”,中国新闻网2014年06月17日,
[5].吴振宇:“基于省际数据的潜在增长率测算:前瞻至2020年”[J],《改革》2013年第9期。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