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2)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篇2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国梦的实现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深刻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梦 精神力量 传承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发挥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源泉,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挥传统文化社会推动作用的关键。本文仅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其时代价值做一分析:
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从国家、家庭和个人关系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爱家爱国的价值理念:既要求个人注重德智才的修养,又要求处理好家庭关系和家族事务;既要求个人积极参与国家的活动和管理,又要求把报效国家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爱国忠国、家国一体、修齐治平的价值和理念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推动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利器,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遵循。
刚健有为的精神品质。《周易・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传颂了千年的话语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它体现了敢为天下先、不断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力量,刚健有为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元素;作为一种改革精神,刚健有为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影响力。当今我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深水区,唯有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冲破障碍、不断开拓,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才能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体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与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活动应顺应“天道”。这里的“天道”是指自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自然秩序。换言之,天人合一思想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党的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所以,我们应当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②
浩然正气的道德修养和崇高气质。《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有三层涵义:一是必须坚持正义和正道,二者相辅而行,做事既要坚持原则,同时又要体现公平公正;二是它至大至刚,必须把浩然之气内化于心,并作为自己行动和实践的指南和重要目标不动摇;三是养浩然之气应发自于心,是个人自觉、自愿、自然的行为,应持之以恒,切勿怀有功利目的。浩然之气弘扬的是刚正宏大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典范。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浩然正气不仅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而且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道德要求。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要弘扬浩然之正气,彰显中华民族道德之光辉。
中国梦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和民族担当
中国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有着显著的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渊源,有着内在精神的高度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梦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题之一。《诗经・魏风・硕鼠》中对“乐土”、“乐国”、“乐郊”的渴求,《礼记・礼运》中对“大同”、“小康”社会的美好描述,历次农民运动对平等均富的热望,近代《大同书》对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的憧憬等,均表达了这一美好的愿望。可以说,中国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美好社会理想的继承,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现代表达,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智慧结晶。
中国梦强调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以及所蕴含的公平正义、自强不息、科学发展等诸多思想要素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魂。古代先贤对施王道、行仁政的推崇,对社会小康、天下大同的向往,对富国强兵的追求,对百姓疾苦的关注等,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民族生存发展、国家兴衰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中国梦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及精神追求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梦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荣耀和梦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文化的源泉。
中国梦承接了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进入近代以来,欧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丧失了民族独立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使中国饱受灾难、祸患频仍、备受凌辱,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一些爱国志士先后发起各种救亡图存运动,寻求摆脱外辱,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从洋务派发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的“维新变法”,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均体现了近代中华民族对复兴之梦的追求。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局限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实践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重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正确之路。
中国梦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了亿万中国人的夙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为己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宿愿;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③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绘制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蓝图;党的以来,在一系列讲话中,对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④中国梦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表达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
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文化之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与文化之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国爱国之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爱人助人之心;“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坚韧品格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复兴所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思想精髓,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及其中国梦的实现寻求绵延不绝的精神、文化源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当前,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较量最为核心的部分,文化软实力主要是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展示出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脉、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华夏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纽带,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沃土,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基础。我们应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宣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开拓进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真正激发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度,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中国梦,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综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我们应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基,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与现代文明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不断推陈出新,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富于浓郁的时代精神,并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之髓与文化之源。
(作者为天津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
【注释】
①②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页,第36页,第63页。
④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5页。
2.传统文化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