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秋梅分享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级文化的建设对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校园文化为导向才能与之相融并促进自身的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1

  简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班级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加强班级建设,要抓住关键环节,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文章分析了当今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阐释了强化高校班级建设的相应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班级 团队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教育的扩招,教育规模的扩大,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进入大学校园。的格局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度过了其规模快速扩张期。作为高等院校承担着对于广大学生的教育。这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性的传授,更体现在对于、精神等各种抽象内容的提升。中国高等教育任务的完成也绝不再是单纯地增加教育资那么简单。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在快速追求数量增加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教育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大学教育这种不全面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弊端,反映出教育模式、教育体制不成熟、不健全。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完成了他的主要论著《大教学论》,其中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先进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这是教育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创举。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有机体,是高校教学最基本的单元,是高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和最基本模式。班级是随着的发展,在长期的探索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组织形式。在我国的高校学生中,学生的管理和组织一般由学校—院系—年级—班级这四级管理体系组成,而班级作为这个管理体系中的最后一环,是最基础的机构,也是关键的一环。班级建设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高校的稳定与发展。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资源的传递,更是一种素养、内涵的提升。班级文化教育是从最底层的单位开始,不断推进整个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期,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信息化和学生人数的剧增,高校学生在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思维方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活跃、层次多样化的态势,个体间的差异日益明显,特殊群体与日俱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要。要从最基层的各个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文化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实行最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就必须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价值取向物质化、功利化,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如今大学校园中,以独生子女居多。笔者曾经就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展了,内容涉及人生价值、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个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对于“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57%的同学选择了“受人尊敬、家庭美满、宁静平淡生活”,选择“事业成功” “为社会做贡献”的分别是24%、19%。对于“努力工作目的”的回答,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承认”有67%,“个人生活得更好”的有22%,选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的同学只有11%。而对于“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强调个体本位,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注重优先满足个人利益和需要。对自己有益就积极努力地做,对自己无益就不理睬,将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否有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作为价值评价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与人交往相处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思想和意见,不愿意积极地与人沟通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少团队的意识和凝聚力,也给班级建设提出了难题。(二)辅导员导师人格魅力影响不足,班级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

  大学生在结束高中高强度的生活后,在高中和大学的转型过程中,初进大学校园的青年很容易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笔者曾经与一位学生干部谈起过大学生成长问题。她这样说:在高中阶段,他们就像沟渠里的水始终往一个方向流,而进入大学后就像一摊水往四面八方流,有的流进了大江大河,有的却流到了臭水沟里。由此可见,在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节奏、生活氛围以及生活方式下,会产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一种是有明确目标积极上进的奋斗者,一种是沉迷堕落的颓废者。因此,辅导员扮演的导师角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的意见》的精神,以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校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在现实中,部分高校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执行,配备比例远未达到这一标准。时下作为班级建设指导者的辅导员一般都是一人兼管着七八个班级,工作繁琐、杂务缠身大大分散了精力,忙于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只保证工作不出事故和大问题,开会通知常常由学生干部代劳,和学生的见面甚少。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十分用心地投入到班级中去,班级监管缺乏,更谈不上沟通了解学生,在班级建设上缺乏研究和指导,导致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路不清晰,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和方案,不能很好地进行班级的团队建设。

  (三)学生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缺乏科学培养,示范带头作用不强,未能发挥“桥梁作用”

  高校班级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扎根于广大学生之中,服务于学生之间,是建立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学生实现自我、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运行的支柱力量,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曾就学生干部工作的定位和期望、工作兴趣和态度、工作成效与个人素质的关系、影响工作成效的主客观因素等方面进行和座谈,发现学生干部群体和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存在比较普遍、突出的问题,比如,把自己以“官”的名义自居,强烈认同自己的“管理者”身份,居高临下对同学指手画脚,违背了竞选学生干部的初衷,忽略了“服务同学、服务班级”的宗旨,偏离了班级建设的核心;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交流减少,自我感觉优越于其他同学;部分学生干部思想境界不高,工作动机不纯,把当学生干部当做捞取各种好处的资本等。调查中,笔者还发现由于教育培训机制缺失,班级学生干部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导致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不强,有些班委只是把自己作为上传下达的工具,地应付老师布置的工作,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学生干部缺乏协调、协助能力,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出现成绩挂科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班级学生干部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学生干部的威信和影响力,而且大大影响了普通同学对学生干部的认同感,严重制约着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阻碍了班级建设的进行,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四)问题学生逐日增多,管理压力加重,制约班级文化氛围

  随着大学校园的日益开放,大学生在校园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也逐渐浮现。这些典型的特征,影响着班级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颓废、无聊”是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现在大学生普遍感到“无聊”,因为从高强度的中学到自由的大学,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壮志,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无心学业,热衷游戏,远离同学,远离班级,给班级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受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一切向钱看。第三,热衷“非主流” “非正式团体” “小团体”。凸显自我个性,对主流文化认同感淡化,试图在服装、衣着、言行和生活方式上表现得与众不同,不愿受制约、在集体活动中闹独立、在业余时间搞吃吃喝喝等,使班集体凝聚力减弱。

  三、加强班级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在人的发展过程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享乐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自私的思想,反映了大学生的消极价值观。不能正确地权衡各项关系以及消极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百弊而无一利。所以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如以人生观、价值观、“我与”等为主题,开展专题报告会、讨论会、辩论、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以正面渠道、正面引导,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班级工作,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对人生的目标有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较乐观向上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刚柔并济,恩威并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规范的班规纪律有助于大学生班级建设。除了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外,还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班专业实际、班级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自班级的行之有效的各种规定,来规范、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和有序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发挥特长,培养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逐步养成内心的自律与自觉维护制度习惯,保障班级团队氛围的持续发展。

  在班级建设中,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导师(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规范运用制度刚性效应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开展柔性教育和管理。首先“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职责,辅导员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公正、公平对待学生。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引导感染启迪学生。其次,机智管理班级。运用得当的、妥当的行为、恰当的方式、适宜的场所科学地教育处生问题。第三,关心尊重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积极主动同学生开展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实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真情感动学生。

  (三)悉心培养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代表,作为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在班级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不仅要在思想素质,还要在学习成绩上起带头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拥有更强能力。从主观方面说,学生干部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言行举止上自我约束;自身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客观上,有一个良好的让学生干部学习、参照,切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发展。所以在班级要建立一个有自制能力、有领导特性的学生干部群体。除了要求干部自身的自我完善外,还要求学校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1.重视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利用党校、团校、各种理论研讨会、工作交流会、讲座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对学生干部进行各种意识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交流相结合的原则,用积极上进的思想引导他们,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素养,强化身份意识,先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带动身边的同学开始,逐渐地影响到整个班级,带动普通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班级良好团队文化氛围的形成。

  2.加强实践锻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治功能。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放手让学生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搭舞台,通过独当一面领办、承办学生活动项目,对学生干部进行强化锻炼,培养其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从中学会团队意识,关爱帮助他人的服务意识,让学生们真正了解管理组织的正确方法和策略。

  3.发挥新老学生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强化干部培训力度,培养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在“传、帮、带”的同时,要分析以前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探索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使学生干部真正发挥班级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管理作用、骨干带头作用、模范表率作用。

  (四)抓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由于大学生活具有相对自由性,就会造成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有的同学积极上进,有的同学就稍显惰性。这就要求抓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文化育人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它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克服某些学生的不良意识和不良习惯。

  班级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创新创业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各类文体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公益活动等,也可以在班内开展“一帮一”活动、班级联谊活动、班级座谈会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同时,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容易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形成融洽的班级氛围。而且,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大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拥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

  当然,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选择日趋多样的今天,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自身特点、班级实际和专业特色出发,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满足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成长发展的需求,增强班级文化对同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班级这个主阵地,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校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2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儿童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出发,对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想,并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瞻望了小学良好的班级文化带来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班级 文化 建设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对启蒙教育的小学来说,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小学班级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启蒙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要把他们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社会人,必须使他们从小在学校里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突出“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是针对全国小学制定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所以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的说来,小学班级制度建设要尊重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突出班级制度文化的民主性、科学性,同时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突出主题、简捷适用,这样便于小学生记忆、理解和执行。

  对于低段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如对学习方面,要求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还有爱护学习用具、爱护公物等。随着年级的上升,班级制度可逐步扩充,到了高年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基本建立建全。

  仅有制度是不行的,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的,首先教师要带头遵守制度,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上课、参加班级活动就应不迟到。其次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三、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小学班级的象征,它反应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从小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和睦相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如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词;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过失。培养学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正确舆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班上的一些现象展开评论、辩论,使学生明辨是非而形成的,要树立起“我是集体中的一员为荣,我损害集体荣誉可耻”的共同价值观。民主是和谐的基础,要建设和谐班级,首先班主任应在班内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建设、重大的活动要与同学们一道讨论决定。

  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合理科学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为实现目标,学生可以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

  2.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校生活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由一个蒙童到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思想意识、掌握了一定社会规范的少年,所以各年级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时代的气息,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优良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位同学,使同学们感到温馨、快乐。在优良班风的吹拂下,会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四有”品质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仁贤 总主编《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天津教育出版社。

  1.赵国柱 杨素青 主编《中小学班主任专题培训教程》.开明出版社。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3

  浅析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 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三)鼓励出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培育班级特色文化内涵,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搭建出彩的机会与平台,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氛围。

  (四)动态优化,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断有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出现,要及时发现,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与价值取向,而且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创造的愈多,积累得愈丰厚,我们大学生个体才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进步。


猜你喜欢:

1.班级文化建设演讲稿

2.班级文化建设随笔

3.班级文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4.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文章

5.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

    27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