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论文免费
酒,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酒于国人的心中,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生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免费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酒文化的论文免费下载篇1
浅析汉字中的酒文化
摘 要:酒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之一。本文从“酒”字、酒器、酒诗、酿酒技术、饮酒礼仪以及酒的发明者、种类、作用等几方面探讨中国酒文化的深刻内涵,为我们研究酒文化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酒文化;酒器;酿酒技术;饮酒礼仪;酒的双重作用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宫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三教九流,不论是喜庆还是哀祭,不论是出征还是凯旋,几乎都离不开酒。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酒还与礼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因此说酒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之一。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中,就有“酒”字,只不过大多写作“酉”,是个象形字,外部轮廓像一个酒坛子,下部的两横,表示坛中有酒。“甲骨文‘酉’的字形底部多为尖形,据此有人认为当时的盛酒器多用兽角制成,如牛角、犀牛角等,因其表层坚硬、内部空心而被用来盛放酒。所以后来一些表示饮酒器的字形多从“角”,如觚、觯、觞、觥等。后世小说中有所谓“一角酒”的说法,这可能就是古代用兽角制作酒器的遗留。”(毛文丽、王立军《汉字与古代酒文化》,载《中国教师》2009年6月)后来“酉”借作表干支字,“酒”便专门用来指“饮酒”的“酒”了。甲骨文中已有“酒”字,说明至迟在商代先民既已学会酿酒,并有了饮酒的习惯。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1983年,在陕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一组陶制酒器,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酒器,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酿酒技术。因此可以说中国是酒的故乡,是酒的发源地。
关于酒的发明者,文献中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勿躬》:“仪狄作酒。”《初学记》注引《世本》:“帝女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段注:“少康者,杜康也。按许书事物原始皆用《世本》,此皆出《世本》。”后世常常以杜康为最早造酒的人,“杜康”也因此成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这些都属于传说,同火的使用一样,酒也绝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西晋文学家江统在《酒诰》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中国不但最早发明了酿酒技术,而且还将其记录于文献之中,甚至著成酿酒专著流传后世。即使是经书,也常常涉及到酿酒,如《礼记・月令》就记载了周代总结出的酿酒的六个要领:“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意思是说,酿酒时用的高粱和稻米数量要合适,制造的酒曲必须不失时效,浸米蒸米要保持清洁,泉水要清冽,所用陶罐质地优良,蒸的米饭要恰到好处。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酒也是“永恒的主题”。如《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又《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和酒的种类的增多,“酒”这个字便逐渐演变为一个泛指词。用不同方法酿制出来的、质地不同的酒,便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如“酎”指烈酒,《说文》:“酎,三重醇酒也。”段注:“《广韵》作三重酿酒,’当从之。谓用酒为水酿之,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之所以要把酒当水反复酿制两次,就是要提高酒的纯度,酿出烈性酒。《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见于尝酎,以执燔焉。”杜预注:“酒之新熟重者为酎。”孔颖达疏:“《月令・孟夏》:‘天子饮酎,用礼乐。’郑玄云:‘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比“酎”更烈的酒叫“�x”,“�x”与“浓”同源。《说文》:“�x,厚酒也。”所谓“厚酒”,即酒味浓厚,酒性猛烈。 “醇”也是烈酒,《说文》:“不浇酒也。”段注:“不杂以水则曰醇。”《广韵・谆韵》:“醇,�x也。”所谓“不浇”,即不掺水,因此酒精纯度较高。《史记・宋微子世家》:“陈人使妇人饮之醇酒,以革裹之,归宋。”《汉书・曹参传》:“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颜师古注:“醇酒不浇,谓厚酒也。”当然这里所说的烈酒,只是相对而言的,与今天的烈性酒不同。据考证,真正的烈性酒大约产生于宋代。
中国古代是个“礼”制社会,事事讲“礼”,因此“酒”也与礼制发生了联系。关于这一点,可以从“�N”字的分化中得到证明。“礼”本写作“�Y”,“�N”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像祭品(两串玉)装在祭器之形,即“�N”的本义是用祭品进行祭祀。因为祭祀本身就是“礼”的表现,而酒又是祭品之一,于是“�N”便分化出礼节的“�Y”(今简化为“礼”)和祭祀用的酒“醴”。与此相应,饮酒便也和“礼”、和祭祀有了关联。《周礼・天官・酒人》:“凡祭祀共酒以往”。《礼记・丧大记》:“终丧不食肉,不饮酒。”又“既葬,……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又“始食肉者,先食干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这是说父母刚刚去世时,不能吃肉,也不能饮酒。埋葬完之后,虽可吃肉,但仍不能喝酒。即使到了两年之后结束了疏食饮水的服孝生活,可以食肉喝酒,也不能一开始就喝烈性酒,而是先从喝酒味不浓的“醴”开始。《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也可看出酒与祭祀的密切关系。到了汉代,又出现了一种祭祀形式叫“饮酎”,即酎酿成后,皇帝将其献于宗庙。《汉书・景帝纪》:“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酎金”的规定自汉武帝实行以后,几乎又成了中央政权削弱诸侯势力、剥夺诸侯封地的借口。如《史记・平准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在整个中国社会,酒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因为它是美味的饮品,是祭祀、礼宾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且它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时至今日,酒还是传统中医药方的引子。“医”的繁体作“�t”,《说文》:“�t,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礼记・射义》:“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又《曲礼》:“有疾则饮酒食肉。”《汉书・食货志》:“酒,百药之长。”足见酒与医、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蕴涵丰富的酒文化中,酒可以健身,也可以助兴;可以祭祀,也可以宴饮;可以联络感情,也可以激发灵感。但过分嗜酒,小则伤身,大则亡命、灭国。酒的这种双重作用,许慎早已解释得很清楚了。《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史记・信陵君列传》记载了信陵君“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这是嗜酒亡命的例子。《史记・殷本纪》又记载了殷纣王荒淫残暴,“以酒为池,县肉为林”,终致亡国,这是嗜酒灭国的例子。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周成王曾告诫商的遗民要以纣为鉴,不要沉湎酒中(事见《尚书・周书・酒诰》)。西周铜器大盂鼎铭文也记载:“唯殷边侯甸粤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在《论语・乡党》中孔子劝告“唯酒无量,不及乱。”《汉律》则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北齐书・列传第十七》指出了饮酒后截然相反的两种感受:酒“亦有大乐,亦有大苦。”梁朝陈宣《与兄子秀书》则指出了酒的截然相反的两种作用:“吾尝譬酒犹水也,可以济舟,可以覆舟。”以后历代都有关于节制饮酒的劝诫,如晋代葛洪的《酒诫》,唐代皮日休的《酒箴》,明代袁宏道的《殇政》,顾炎武的《酒禁》,等等。这些著述,也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何久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2.
[3]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12.
[4]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毛文丽,王立军.汉字与古代酒文化[J].中国教师.2009(6).
酒文化的论文免费下载篇2
浅析中国文化之酒文化
摘要: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酒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社会文化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展现出了酒的身影。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以农业国家,在古代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主要任务。所以这也给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酒是一种特殊的饮品,在诞生的时候就是作为物质存在的,而且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在中国扎根深深的繁衍壮大是因为:白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文化紧紧依附于农业生产,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正是酒文化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用大量的篇幅来渲染酒文化的独特魅力。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交往酒在其中是作为一种粘合剂纯在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是表达友好的一种特殊方式。就还是一种化解个人恩怨的一种有效手段。饮酒也是为交友提供了一种契机。饮酒也是展现个人风采和个人魅力的重要的途径。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比比皆是。不仅为诗歌在绘画和书法作品中,酒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画家中,“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这些都足以说明酒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都展现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饮酒的类型在中国也多种多样,在中国人得酒文化培育下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饮酒形式:"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宴饮。"上梁酒"在古代盖房是件大事盖房子时故在上梁这天在梁上贴一条横幅,大书“上梁大吉”四个字,小子写明年月日。用红色丝线栓上三个铜钱、一颗大葱。由木匠钉在梁上。接着是放鞭炮。主人请工匠吃大餐、喝酒。这个仪式,叫做“喝上梁酒”。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年年有余。满月酒"或"百日酒"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 "寿酒"人生逢十为寿,办寿酒,这似乎已成定规。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大寿之时,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老板要置办酒席,用来庆贺之意;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预示大吉大利发大财。"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离别之意。在战争年代,将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在影视剧中多有此类的描写。由此五花八门的饮酒名头足以彰显中国饮酒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药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神奇的品种。将作为饮料的酒与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不仅具有,药性稳定,安全有效配制、服用简便的优点,更因为酒助药势,药借酒力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在我国医药史上已处于重要地位,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剂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作为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独树一帜的品种,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酒精作为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药酒的出现,首先得益于人类对酒的发现,而它的发展,则是借助于酿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又有较好的穿透性。酒能使大部分水溶性物质,以及一些水不能溶解, 或需用非极性溶媒才能溶解的某些物质,溶于酒中。将中药泡在酒里能够使中药材里大部分各种不同的有机物质溶解出来,以发挥生药原有的治疗作用。早在春秋战国,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汉代,人们就用药花酿酒。《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平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见、视觉尤其有益,所以菊花酒在古代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
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酒对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