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文化广场设计论文免费

秋梅分享

  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节点,是人们生活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文化是广场的灵魂,在广场设计中融入城市文化特色,让广场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反映城市精神风貌。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化广场设计论文免费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化广场设计论文免费下载篇1

  浅谈现代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原则

  【摘要】以南阳市卧龙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广场的地方特色、文化主题和环境生态效益的提升几个方面的论述,分析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以便在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能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对非物质性地域文化的关注,优化城市空间,进而综合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突显城市特色。

  【关键词】现代 ;文化广场;设计原则

  对于一个生活在卧龙岗下的南阳人来说,对卧龙文化广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武侯祠的入口空间,位于城市东西主干道卧龙路的西段。该道自武侯祠向西通向湖北老河口,向东则深入城市腹地。卧龙文化广场的建筑环境复杂,空间秩序紊乱。周边有烈士陵园、工厂及民宅等10余栋房屋;西部为卧龙岗岗头;北部为武侯祠。东南部的近代建筑又与历史文化环境格格不如,这些建筑与武侯祠的空间轴线毫无联系。另外,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之地,经大尺度的卧龙路的切削,岗地风貌破坏严重。

  设计师以纷争了1000多年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说”和“襄阳说”入手,将三国历史地图作为主控广场的要素,在设计中十分注重对文化内涵的塑造,广场的铺地图案采用三国历史地图,使人们平心静气地散步于广场之时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空间!并巧妙应用了河流、东海、百子同春、城市地名等文化主题,该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巧妙至极。因此,在南阳文化广场设计中要巧妙运用这些设计原素,使得设计方案大放异彩,脱颖而出。

  一、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一)、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人们喜欢在相当舒适的天气下使用广场,气温比有阳光更为重要。还要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对于南阳这样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地方,显然需要建造能够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广场,这也能充分利用卧龙岗这样的优越的地理环境,设计出具有自然特色的文化广场。

  (二)、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

  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南阳卧龙文化广场紧紧围绕三国时期蛰伏南阳地区的诸葛亮做文章;出师表、广场铺装中的历史疆界、历史地名、藏龙卧虎等景观的塑造均未出其文化尺度之右,也充分突出了南阳的地方社会特色。

  二、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同时也是政治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顾名思义,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广场文化在城市文化广场中成为重要的内容。

  卧龙文化广场在设计中十分注重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将“反映三国文化及诸葛亮”作为广场设计的主旨,从1000多年来学界对“诸葛亮躬耕地”存在着“南阳说”和“襄阳说”的纷争之说入手,将三国历史地图作为主控广场的要素,将广场的铺地图案采用三国历史地图,使人们平心静气地散步于广场之时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空间!魏、蜀、吴之“三国”用不同的材料铺面给予分别。地图上的河流、海洋、城市等均成为丰富广场的构成要素。在水系源头采用圆形统合的设计,因为黄河、长江的源头同出一处,中华民族同族同源;“源”、同“圆”谐音。一股涌泉来自圆心,涌泉周边散布出自南阳西峡的恐龙蛋,以昭显中华大地为“龙之故乡”,还有诸葛亮的“卧龙”之寓。在节庆广场西部的硬地铺面中分别种植了柏树、栀树、桐树、樁树,象征南阳“四圣”谐音为“百子同春”,寓南阳沃土曾养育过“四圣”,而今更是人才辈出,是卧龙藏虎之地。

  文化广场设计论文免费下载篇2

  探讨乡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

  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其主要景观要素的广场设计,自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文中以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彩调文化广场”为例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小城镇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广场设计的特色及当地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探求小城镇广场的景观设计理念及方法。

  【关键词】乡镇;文化广场;景观;历史文化

  广场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们规划完成的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彩调文化广场”则是宣扬乡土文化,以满足市民文化娱乐为目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

  1 项目概况

  规划文化广场位于永福县罗锦镇苏罗公路与永良公路交汇的东北侧,东部是金钟山风景旅游区,基地东西189 m,南北139 m,占地面积26056M2,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罗锦镇政府决定把新区这块绿地交给市民,进行广场建设,以提高城市品位,方便群众生活。

  2 广场定位

  2.1 文化定位

  罗锦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乡镇,文化底蕴丰厚,教育、文化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基础,素有“彩调之乡”的美誉。规划设计文化广场时,充分尊重镇周围环境的历史文化,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彩调文化环境下,市民娱乐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广场环境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表现:文脉、传统、历史、民俗、乡土、诗意等。

  2.2 功能定位

  广场主导功能是由城市的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由于原来这里是一个林地,有一定数量长势良好的乔、灌木。据调查大量的市民还是希望广场建成以后,有他们活动和娱乐的地方。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旅游镇,苏罗公路的东面就是金钟山风景区,中心广场又是一个向外地游客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将广场的功能定位为以彩调文化为主调,服务居民和游人,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展示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广场。

  3 设计理念

  3.1 文化景观理念

  本着“景观可以复制,但历史文化不可以复制”这一设计理念,城市景观在营造过程中着力突出自有的景观特色,具体到本方案就要求进行景观自然特色追求、本土文化特色追求、地域人文特色追求。

  罗锦镇的地域文化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彩调文化――2005年,彩调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己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二是雨伞――广西有名的地方工艺品;三福寿――罗锦镇是长寿镇,当地的福寿文化气氛浓厚,罗锦镇的建筑立面改造也是加入福寿文化元素进行的。

  针对上面文化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从三方面入手:一、彩调以三件宝(扇子、彩带、方巾)扇子――扇形广场为罗锦镇彩调文化节活动提供舞台,同时为日常镇政府及市民文化提供场所。彩带――以彩色绿篱为丝带,把广场内的步行景观系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方巾――钟塔作为彩调广场的建筑背景,同时在广场空间上很好地控制住广场的尺度。二、雨伞――设计以雨伞为原型的小亭子,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的同时很好宣扬了镇的乡土文。三、福寿文化――在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景墙上,刻画粘贴福寿的文化图案。(图一)

  3.2 景观功能多样性理念

  在广场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人们对广场的功能需求,必要的户外场地的设置,以满足人们观赏、休憩、交流、集会、散步、晨练、运动等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广场各类景观建筑小品的设置,诸如休闲茶室、花艺馆、演艺酒吧以及各类休憩亭、坐凳的设置,都是为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参与休闲、游戏等活动的需求;同时构成广场景观的体系(图二)。

  3.3 景观空间多样性理念

  多元化的空间设计是本广场设计过程中所遵守的又一重要原则,人们进行多样的活动,需要不同类型的空间,沐浴阳光,需要开阔的草坪空间,集会观演需要开阔的场地空间,塑造人文景观,体现地域的文化特征,需要地形和特色植物空间以及以某种标志物统领的空间。

  同样,在广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还特别考虑了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的设置,流动的水空间、动态的地形空间的设置为人们提供了演艺、晨练、散步、赏景、小聚聊天、遛鸟等场所。静态空间诸如大草坪、景观林的设置为人们提供了聚集休息、交谈、静坐、观赏等活动的场所。

  空间多元的原则还表现在大、小空间的对比设置上,现代城市广场的建设应以人为本,单一空间、不考虑人使用的广场是不可取的,因此针对不同活动和观赏的要求,灵活进行大小空间的设置,强化广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图三)。

  3.4 生态优先理念

  随着人们对于绿地的功能已众所周知,对于生态的理解也有进一步深入,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设计采用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及美化环境的目的,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广场大的水面的设置,水系统的整体优化布置,自然草坪、坡地、景观林以及树阵广场的设置都是生态优先原则的体现。

  3.5 以人为本理念

  城市广场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提倡人与城市、与景观、自然的和谐共生,广场在景观设计和设施设计的各个层面应该把人的需求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

  (1)提供阴凉:结合地面铺装和座凳,设计树阵。

  (2)座凳与台阶:在广场和草地边沿、水际、林下设置大量的条石座凳,让爱好休闲的当地人有足够的休憩机会。台阶和种植池也是量好的座凳。

  (3)提供“�望”与“庇护”的机会:理论和实验观测都表明,人在公共场所中普遍存在“窥视”的偏好。看和被看是广场上最生动的游戏,林荫中和隐蔽处、广场和草地边缘,都是最佳的“窥视”场所,因而是设置座椅、提供休憩的合适场所。而在明处或广场中央则设计活跃的景观元素,如喷泉和水体,吸引人的参与,使其无意间成为被看的对象和“演员”。

  (4)避免光滑的地面:所有铺装地面均用火烧板或凿毛石材。

  (5)普适性设计:广场的设计考虑各种人的使用方便,如年轻人、儿童、老人、残疾人等。

  4 结语

  “环境往往是‘彼’与‘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纯粹的统一”[3]。小城镇的广场设计应将整个城镇的因素整体考虑,注重生态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广场,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同时广场应以实用价值为主要设计目的,注重完整的活动场所的形成。广场的设计还应注意塑造地域景观特色、时代特征、城镇特色,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罗锦镇文化广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较好地实现了功能、景观、生态、人文四者的和谐统一,必将成为安镇镇居民最喜爱的观赏游览集会休憩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金莉,赵之枫・当代小城镇街道和广场设计理念[J]・小城镇建设, 2005, (5): 56-58

  [2]陈瑜,莫计合・顺德市德胜广场园林绿化设计[J]・广东林业科技, 2002, (1): 50-53

  [3]G・卡伦著,刘杰,周湘津译・城市景观艺术(英)[M]・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8・

猜你喜欢:

    317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