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论文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打造发展新优势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 发展 的关键,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需要充分发挥 哲学 社会 科学 的作用,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提升
【论文正文】
一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当前,文化 经济 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贸易额年年攀升。发达国家强劲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文化贸易的主导力量,其文化产业普遍优于其整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平均在10%以上。如英国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是全国经济成长率的近2倍,成为仅次于 金融 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美国当前出口最大的已不再是农作物或是 工业 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文化——电影、电视节目、书籍、 音乐 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25%,超过了军火业。美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43%,欧盟达到34%,整个亚洲和南太,仅占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占了5%, 中国 与其他亚太国家在内一共才仅占4%。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制造”更是扬名世界。但在“中国制造”的背后,文化软实力是相对匮乏的。尽管“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我们有能力制造占全世界20%的冰箱,30%的洗衣机,50%的摩托车,55%的电视,75%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和纽扣,但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制造出口的每一台显示器都标识着:Intel inside。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很值得中国人深思的话:“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制造”更多的是硬件,而软件则多是来自国外尽管我们的制造业规模宏大,却只是世界的低端加工厂。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经济贸易赤字,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西方的巨大的文化贸易赤字。如电影业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即使出口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当前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已到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从现实来看,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不断增加。单纯卖物质产品,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少。而如果能够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则可有效地提高其附加价值。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将文化的基因移植入“中国制造”之中。
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我国自古就重视软实力,知道仅凭硬实力是不够的。如“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提出即反映了朴素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古代中国曾一度强盛无比,未出兵占领周边的国家,但中国文化却对这些国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华文明及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然而,我们现在不少人的思维方式却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来增强综合国力的总体战略思考。有人认为抓经济可以“赚钱”,抓文化则是“烧钱”。
领导者往往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因其见效快,容易出政绩。事实上,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有失偏颇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文化本身并不是反经济的,它同样具有经济的正向效应。今天的文化可能成为明天的经济利益。当一种文化被普遍接受以后,代表这种文化的经济利益其实现的过程也将变得更为容易。那种牺牲文化去发展经济的做法,可能经济在短期内发展了,却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一些社会风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并不 自然 而然地能够带来文化的崛起,甚至这一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伴随文化趋向衰落的过程,前苏联即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脚。文化软实力差的国家,犹如一位没有头脑的泥塑巨人,在 历史 的风吹雨打之下,将会很容易倒下。因此,应给予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摆在与工业、商业等产业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二
文化软实力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
一是国家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外国的舆论和媒体首先多是从领导人形象开始关注一国的变化。因此,领导人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人。要注重形象,展现出良好的个人魅力。执政者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学会广交好朋友,多交真朋友,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与其他大国打交道,要不亢不卑,有理有节,着眼长远。
二是组织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一个组织,也有其内在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经营性文化 企业 。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减少“以力压人”和“以利诱人”,而增加“以理服人”和“以礼待人”的做法。文化软实力在组织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价值观念、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的社会形象及其影响能力等等。
三是个人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个人文化软实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国家软实力的水平。提高每个个体的个人素质和精神涵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其根基来源于每个个体的文化崛起,它发乎个人的内心,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之中。诚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 教育 、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仍然屹立不倒,说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文化要素应及时 总结 并发扬光大,要更多地去挖掘中华文化中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部分,并加入“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价值取向,以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同。让其在不远的未来,彰显出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和”。 “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基础。讲求“仁”,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反对强权,同情弱者。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多元共存,反对战争和征伐。江泽民同志1991年访问莫斯科时,即引用了墨子“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和”文化。温家宝同志指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和谐、包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倡导各民族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的提法,无疑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提炼出来的一个极好的典范。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不竭的动力源泉。优秀的文化应当是兼收并蓄的开放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有创造性的融合能力。要使中国的文化体系积极参与世界的文化体系的建构,进而产生新的具有普世性的文化体系,就要注重对其他异质文明的学习,避免犯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历史反复证明,文化的交流对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树大,则必须要根深,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如何扎好我们的根,不仅是文化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构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经济 持续多年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使得 中国 的文化软实力对海内外的吸引力在日益增强。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无疑还是初步的、薄弱的和有限的。当前,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找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迫切任务。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当前,文化的创造性和活力尚未被充分释放和激发出来,相关的抑制因素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讲,旧有的文化体制弊端还没有被彻底根除,新的文化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因此,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 发展 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 政治 、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贸易能力甚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文化发展的产业化战略在当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我们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中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世界主流文化市场尚属稀缺,其外贸的基础很弱。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本国的电影、文学、 艺术 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 企业 。为文化企业的 金融 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时,创意产业占到GDP的7.9%。在1997-2001年间,其出口增长率达15%左右,是其他行业出口增长速度的几倍。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美国以致于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
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事实上,在创意产业的重要方面——动漫产业,政府已有实质性的举措,如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打造动漫强国。财政部即表示将于未来五年中用30亿元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也出台配套措施以积极动漫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北京、长沙、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地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并对动漫产业发展做出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文化部也为优秀的动漫作品提供大型的展示平台,可以说政府部门为创立我国自有的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一批动漫演出制作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世界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如果能够很好地因势利导,将非常有利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仅凭政府的实力是有限的,因此,要用更多的激励政策,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四
我国历届领导人均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军队如此,其他领域当然亦是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认为“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则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单凭经济“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仅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明的充盈是难以走远的,因此必须要有文化来大力支撑,要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打造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 历史 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国,但她在目前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如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较之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软实力建设在较长时期内均遭到了某种程度的轻视甚至是忽视,这也直接导致文化软实力还跟不上国家经济硬实力提升的速度,更跟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度。加快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大国身份的获得及其存续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文化软实力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力。世界大国的成就,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需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世界上其他国家认可,可能其自身的发展也将成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越来越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振兴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世界的目光也将越来越多的投向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中国全面的、 科学 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本身也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新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