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有关病毒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秋梅分享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对计算机系统有危害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代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有关病毒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计算机有关病毒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篇1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

  摘要: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被广泛的使用的背景之下,人们在进行邮件的传送以及文件快递上变得更加的快捷,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也在变高。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伴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病毒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病毒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措施

  引言

  计算机的应用遍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如果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有漏洞,就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并且造成信息和数据被破坏和泄露,甚至造成其他更加严重的后果。怎样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病毒进行防护,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1、对黑客的防范措施

  鉴于近年来黑客侵入对人们导致的危害以及造成损失的案例频发,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也逐渐增强,也意识到了身份认证的重要程度,所以经常性的修改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与密保功能结合使用,或者使用智能卡、智能密码钥匙等等,可以有效防止黑客的攻击。此外防范黑客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通过网络隔离、限制访问权限等办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目前常用的有360安全卫士,瑞星防火墙软件等等,防火墙可以全面监管控制内网、外网进和出两方通信数据的访问,有效抵挡外部网络黑客的侵袭。

  1.2、对垃圾邮件的防范措施

  垃圾邮件的猖獗已经严重危害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在预防垃圾邮件之前先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邮件地址,不随便在不权威的网站上对E-mail地址进行登记,或者在不安全的环境下登陆自己的邮箱,谨防垃圾邮件的骚扰。另外使用邮箱中的垃圾邮件过滤功能,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有效抵御垃圾邮件的骚扰。

  现在很多邮箱都可以自动回复,如果使用不得当就给了垃圾邮件空子可钻,因此特别提醒用户请小心使用邮箱的自动回复功能。此外,如果发现邮箱中出现了来历不明或者相对可疑的邮件尽量不要打开,更不要对其回复,这么做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垃圾文件对我们的骚扰和破坏。

  1.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是一门大课程,要想有效管理,必须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并且当做一个正常行业一样,制定岗位责任制,严格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能力与服务能力。对机密重要的文件数据应当即时做好保密,对其加密,谨防机密数据的外泄,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维护,从根本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工作。

  总结:想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是结合诸多方面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严加预防,层层把关,要定期对系统检修,不断更新安全知识,积累日常中的安全技术手段等等。网络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相应负面的影响,但只要我们用心、用技术去攻破这些问题,那么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2、计算机病毒特征

  计算机病毒对系统运行、网络传输、共享安全可靠性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其具体特征表现为较强的破坏性、传播性、隐藏性以及执行性。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令病毒还呈现出攻击影响扩散快速、潜在危害大、无法全面清除、传播途径复杂等特征。病毒宿主类型广泛,可隐蔽于文件、软件之中,或是邮件内,因此增加了检测查杀的难度。

  伴随计算机网络、新型应用技术的出现,病毒传播并非单纯将存储媒介作为载体,还将网络作为渠道,进行漏洞攻击,并可利用文件下载、邮件发送、论坛以及即时通讯等工具实现快速传播,并引发较大的损失。

  从类别层面来讲,计算机病毒通常包括木马、蠕虫与脚本病毒等。木马病毒分为远程控制手段,涵盖服务以及客户端两类。蠕虫病毒则可在网络传播中实现自我复制,并借助网络系统将错误、篡改的信息进行传递,导致服务器被拒或被锁。

  蠕虫病毒具有较大的破坏影响力,不仅影响到受感染机器,同时还会对没有感染的电脑产生负面影响,还可借助自动更新以及定位;在网络系统中实现对计算机的扫描检测,进而将自身某程序段或整体病毒拷贝至目标对象,实现病毒发送以及不断复制,最终将令网络系统带宽资源快速的耗尽,影响到网内计算机的快速应用,并对网络安全造成不良威胁。

  脚本病毒体现了强大的语言能力,可直接完成计算机体系组件的调用,对软件系统和凭条包含的漏洞来使用。计算机病毒一般来讲均可直接进行解释并调用执行,进而令病毒的感染与传播更为简单便利,具体感染途径涵盖共享、电子邮件、文件发送传输等渠道。

  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3.1、采用新型防毒技术,实现加密保护

  为有效预防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传输遭到不法人士的恶意窃听,并被不良篡改,应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加密保护,令数据信息形成密文。倘若不具备密钥,则即便数据信息遭到窃取,同样无法将其还原,并达到占用篡改目的。这样一来便可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安全。可应用对称以及分对称加密处理方式,针对计算机网络各类病毒做好安全防护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需要我们采用有效的新型防毒技术。还可应用智能引擎技术,基于特征码扫描,优化传统技术弊端,加快病毒扫描处理,扩充病毒库类型。为全面暴露计算机病毒原型,可应用压缩智能还原手段,将压缩以及打包相关文件实现还原,进而有效应对计算机病毒,提升安全防护水平。还有一类病毒免疫科学技术,为反病毒研究专家探讨的新型热点问题。可通过强化自主访问应用管控,布设磁盘禁写安全保护区域,进而达到病毒免疫功能构想。

  对于经常受到病毒侵袭影响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相关对象,可进行重点防护,应用嵌入杀毒手段实现安全预防。可应用操作系统以及安全应用程序形成内部接口进行病毒防御处理。该项技术对于应用频率等级较高、服务范围广泛的重要应用软件,可发挥被动防护功能。

  3.2、优化入侵检测,实施病毒安全防护

  为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维护网络安全,可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手段,快速察觉并发现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未授权现象以及异常状况,进而应对网络体系中触犯安全策略规定的相关行为。应用该技术,可令入侵攻击影响行为在产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前期,合理的捕捉入侵攻击行为,并及时报警,令入侵影响、病毒侵害被全面驱逐。入侵攻击阶段中,可降低入侵影响导致的不良损害。

  一旦系统遭受入侵攻击,可全面收集相关行为数据与特征信息,进而扩充防范病毒影响、黑客入侵的知识体系,形成专项数据库,进而提高系统预防病毒,网络安全运行综合能效。防火墙技术为一类有效的隔离防护手段,可进行安全应用策略的预先定义,进而对计算机内网以及外网系统的通信联系做好强制访问管控。

  较常应用技术手段涵盖包过滤处理技术、网关技术以及状态检测手段等。包过滤技术主体位于网络系统层中实现数据包有选择予以通过,并就系统先前预定过滤操作逻辑,针对系统数据流内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核查检验,依据数据包目标以及源地址,数据包应用端口明确核准数据包通过与否。防火墙技术可针对网络系统数据流的运行连接合理合法性实施研究分析。可应用防毒墙技术有效预防缺陷,可在网络入口右位,针对网络传输运行进程中的病毒做好过滤防护,进行网关查毒防范。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信息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病毒问题越来越严重。数据保密也发展到了更重要的阶段,数据保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有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网络病毒技术等。相应的,网络安全不仅需要技术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法律法规,并对数据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加强,大力的进行宣传教育,尽可能的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尹鉷宇.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范初探[J].网友世界,2013,04:2-4

  [2]刘阳富.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4

  [3]任建国.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机制:三个新型的动力系统模型[D].重庆大学,2012

  [4]邹水龙,陈凤琴,毛锦庚.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安全策略[J].考试周刊,2007,03:114-115

  [5]吴幼林.现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传播——兼谈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病毒防范[J].医疗装备,2002,08:13-14

  计算机有关病毒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计算机网络病毒与计算机网络防范安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时代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网络型病毒便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它是较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病毒有所不同的新型病毒,因其快速、大量的传播给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威胁。本文首先探讨了该网络型病毒的概念、特点,通过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病毒;网络安全;病毒防范

  概述

  电脑以其高精准性、强逻辑性、快速的运算能力、巨大的储存能力,慢慢的成为了科研、军事、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股主流力量。然而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便利的同时同样也要思考科技及科技产物背后的安全隐患,比如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如今的计算机病毒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直到今天,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程度、传播范围、传播速度、数量以及种类等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网络型病毒的发展速度可谓相当迅猛,在所有种类的病毒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和比例。不难看出,这是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行之有效的解决网络型病毒带来的危害,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十分重要。

  一、网络型病毒简介极其特点

  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对计算机系统有危害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代码。20世纪80年代初,病毒开始大范围的流行,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对病毒进行分类时,传统意义上可以把他们定义为混合类、引导类、文件类三种类型,这是我们以病毒的寄生对象作为分类依据划分出的结果。然而,当下又出现了新一种类型的病毒,我们称之为网络型病毒。他们一般利用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传播或者破坏网络的连通性以及网络上的某些资源,具有一些传统计算机病毒并不具备的特征。

  除了与上面三种传统型病毒存在的破坏性、隐蔽性、可执行性以及可传播性等几个共性以外,这种病毒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最显著的一个便是传播速度极快、危害范围极广,发展趋势特别迅猛;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发挥它的最大破坏作用;其寄生宿主是十分广泛的,所以它的检测、防范工作难度系数相当之大,而且它的攻击以及寄生均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常常与黑客有联系,比如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木马”类病毒;传播途径十分之多。唯有符合以上这些特征的才属于网络型病毒,网络型病毒给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网络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网络型的病毒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进行直接的解释和执行的,这也就使得网络型病毒的感染极其简单。我们了解的网络型病毒的传播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文件的接收与传输、电子邮件、访问网站时的网页传播,以后两者居多、较常见,当然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电子邮件的传播。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其病毒体一般隐藏在邮件附件中,一旦执行附件,病毒就有可能发作;有些甚至都没有附件,病毒体就隐藏于邮件中,下载打开或者直接进行预览都是十分危险的。接下来要说的网络安全,具有一个通用的定义:即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

  1)错误的指令、错误的删除修改数据、不适当的系统配置等人为造成的失误;

  2)地震、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

  3)计算机病毒;

  4)“黑客”―即人为的主动攻击和主动入侵;

  5)计算机由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各类通讯协议的“BUG”所引起的安全漏洞。

  这些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大的方面来体现的。目前在考虑网络安全问题时,应把重点放在对病毒、黑客和“BUG”的防治上,这是由前两种原因(即人为失误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断减少的背景趋势决定的。

  三、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防范、解决措施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障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和努力。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可行的操作规程。这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制定,要树立病毒防范意识,加强对网络型病毒危害的深入了解;还要及时掌握病毒动态,根据流行病毒的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防治措施。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方面不容忽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另一方面,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进行有效的使用和结合也是我们必须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能够实现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输的控制,在你的指令下,允许或者拒绝外网对你的信息进行套取和传播,且目前的病毒软件一般都加入防火墙功能,是集反毒、反黑、救护于一身的产品,对于网络型病毒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此外,必须要对病毒状态进行及时的掌握,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行防毒软件的升级和更新,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新出现的病毒;杜绝随意共享资源、不设置用户密码、随意接收转发来历不明的邮件、打开不明网站、安装不明软件等不良操作习惯的形成,也可一定程度地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和传播;培养对病毒预防软件使用方法的认识,正确的使用系统命令、正确的下载和安装软件;定期备份比较的重要数据,它可以将由病毒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方法比较多,总结起来,这两个方面还是应该相互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实现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四、结语

  网络型病毒作为危害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人们的信息化活动有非常恶劣的影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过后,网络型病毒主要是依赖网络的普及性、开放性以及信息化的特点进行迅猛而且大量的传播,而且一般具有难以消除的特点,甚至会出现复制扩展的情况,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因此,它的防范以及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解、认识网络型病毒的危害或者浅显的宣传这些危害的层面,真正了解它才能达到预防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多思考、多学习、多研究,为解决网络型病毒的危害及造成的影响、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姚渝春,李杰,王成红.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9).

  [2]吉玲峰.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

  [3]许江兰.浅谈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29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