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艺术方面的论文参考样本

秋梅分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开始有条件,有精力追求艺术享受,艺术需要大众化。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方面的论文参考样本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方面的论文参考样本篇1

  浅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

  摘要: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到今天为止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两者的区别一直是现今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简要讨论了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及现代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自我批判;形式简化;形式自律;社会现代性;审美现代性

  现代艺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马奈到毕加索再到波洛克这样的一个发展线索;而当代艺术则是从杜尚到安迪.沃霍尔这样的一个发展线索。到了20世纪60年代,现代艺术基本上走向终结,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时段看作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水岭。

  现代艺术是将“自我批判”当作现代主义发展的动力,而且将纯粹性、平面性、媒介性看作是现代主义绘画的本质属性,而哲学化的“自我批判”最终以“形式简化”的原则体现出来。

  而当代艺术的本质则是对“形式简化”及“形式自律”的否定,并力图填平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让艺术重返现实。

  在讨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时,如果要理解两者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差异,我们则要追溯两种艺术形式产生的政治、文化、艺术语境。首先,我们从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两种现代性的分裂与冲突说起,即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抗。

  社会现代性从一开始就与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随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它来源于资本主义对人类的承诺和期许,即一个建立在科技和工具理性基础上的,由社会的现代化变革营建起来的平等、民主和自由的世界,到18世纪晚期,启蒙主义的思想家将伴随着社会现代性而来的理性精神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哲学高度,因为,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将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比之前的一切社会都更加优越和先进。

  此后,社会学家马科斯.韦伯进一步谈到,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由宗教、宗法、血缘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开始出现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审美领域、道德领域、知识领域等。同样,理性领域也出现了分化,就像康德将哲学、道德、审美看作三个不同的领域一样,韦伯也将其概括为认知理性、道德理性和艺术理性。从理论上讲,如果这三种理性能够协调发展,便能构建一个完美的社会,然而,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种种危机皆源于这三个领域发展的不平衡,结果导致了它们三者之间的进一步分裂。

  对这种分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这样解释,“掌管经济的是效益原则,决定政治运转的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或自我满足原则(self-realization or self-gratification)”。而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的矛盾则来源于经济领域所要求的组织形式同现代文化所标榜的自我实现规范之间的断裂。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开始逐渐分裂,两种现代性的激烈对抗成为了现代艺术产生的前提,而以审美现代性为载体的现代艺术也增添了精神和文化上的附加值,即通过艺术来体现艺术家所具有的反叛性、精英主义的个体价值。审美现代性用一种近似于极端的否定态度去抨击和批判依托于科技、工具理性的现代性发展。因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基础上的社会现代性最终会带来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和卢卡契所言的“物化”。同样,现代人也无法打破韦伯寓言的由工具理性带给人的“铁笼”,以及终将变成马尔库塞称为的“单向度的人”。

  其次,审美现代性除了具有孕育自己的社会学土壤外,在艺术史的语境中,它同样有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脉络。一方面,在美学领域,18世纪晚期席勒、康德提出的“审美自律”为审美现代性的合法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以来,当欧洲的现代派艺术家将“为艺术而艺术”作为创作的主要目的时,审美现代性便具有了艺术史的维度。

  而当代艺术则是对这种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和否定,这种否定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批判形式自律导致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世界的彻底分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作品中大量使用生活中的现成品,而这在现代艺术中是几乎看不到的。另一个是否定形式主义—现代主义所形成的一套艺术体制,这样就可以将现代艺术中处于“缺席”状态的达达、波普艺术包括进来。

  此外,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希望通过形式自律来营建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并以此与外部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抗,而当代艺术则认为“形式自律”就像宗教一样,是艺术家的“精神鸦片”。如果仅仅追求形式自律,现代主义艺术不仅会与生活世界完全脱节,而且也会丧失反思、批判、介入现实世界的能力。当代艺术不是选择逃离这个异化的现实世界,而是选择借用现实世界的物品来抨击,批判这个异化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中许多作品具有批判现实的意味,而现代主义的作品则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的语言风格流变,及形式更替。

  以上是我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区别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艺术方面的论文参考样本篇2

  浅谈艺术价值及艺术消费

  摘要: 艺术价值和消费的 研究 ,是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引导和满足 社会 和人文对审美的 文化需求问题。艺术的首要目标不应是为迎合市场或赶时髦,而是要建立或寻找艺术本身的价值,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艺术;价值;消费;主观;客观

  艺术价值是一个非常普遍、涉及面极其广泛的问题。它具有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评价等。艺术价值与 经济 领域里的价值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也就是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的艺术作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大众对审美的要求。当前,众多的艺术作品进入艺术市场,对于问题还须进一步的研究。

  价值是客观的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的关系中产生的。”,虽然马克思并不是针对艺术价值而论,但对于我们认识艺术价值有着指导意义。一件艺术品,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是人们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晶。人们在人类童年 时代 生产艺术品,也可能有一些出于无意识的活动,但绝大多数属于“有为而作”,即它在成为产品之前,已经有了理想中的价值。价值是艺术品的灵魂,艺术品是价值的寄存体,两者是同时酝酿,同时创造出来的,有了艺术品,价值也就客观地存在那里了。而艺术家的思想深度,美学品位和艺术技法、艺术表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被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总体价值的水平。

  另一方面,艺术品的价值与物质产品不同,它是不精确的,很难描述的,尽管价值是艺术生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但它生产出来之后,就跟它的生产者脱离开来,变成一种客观的现实。一件艺术品,从它进入创作过程,它就有了价值,当然,也可以说是“潜在价值”。当艺术品进入社会之后,就很难说它只具有潜在价值,而是己经具有了现实价值。区别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仅仅对于个别欣赏者才有意义。当一个画家创作一件 美术作品,但作品的价值不一定完全符合他的主观想法,他的预期目的,常常要小于它的真正价值,也可能会大于真正的价值,因此,不能说,价值是作者完全赋予的。

  强调价值的客观性,就是要求艺术家创造出有崇高价值的艺术品,这是艺术家的天职和责任。

  价值评价是主观的

  艺术作品进入社会后,一般要经受两种检验,一种是艺术消费的检验,一种是价值评价的检验。它们构成了两条平行线,艺术消费中也会有价值评价,但那往往只是消费者们所感到愉悦程度的一种表示和 自然 流露,是从属的状态,而且得到行家从价值评价的目的出发而面对作品时,在评价主体与作品客观之间,就不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而是单向的,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审度、评判,这时的客体是被动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评价主体各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任何价值评价都只能是主观的。

  价值评价的主观性,还来自评价者本身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当 现代 派艺术在 中国 兴起的时候,评价者面对这个文化现象的产生显然是被动的,茫然的。曾经轰轰烈烈的现代派艺术作品,其价值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失去光泽。对作品的价值评价的主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有些绝对权威所掌握情况往往是比较全面的,作出的 分析 可能比较准确,但对作品的价值判断上仍然不可能逃避这个 规律 。因此,价值的实现还需经过 历史 的考验。

  价值的实现是主客观的统一

  价值都是潜在,艺术家所创造的价值实际是一种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价值,只有把它付诸实现,才能成为实现价值。马克思说:“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价值评价是一种 理论 关系,是单方面的,检验的标准在于主体的认识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价值客体的实际。价值实现是一种 实践关系,这又可称之为艺术消费、艺术欣赏。艺术消费、艺术欣赏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实现这运动。它是双方面的,即一方面是欣赏者(消费者),一方面是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前者是主体,后者是客体,艺术欣赏者跟艺术品总是处在一个矛盾体中,互相 影响 着对方,艺术品要用自己的力量感染欣赏者,欣赏者则以各自不同的条件去感知同一件艺术品。这样,有的从这一方面受到感染,有的从另一方面受到感染;有的受到感染多一些,有的受到感染少一些;有的受到了正面的感染,有的受到反面的感染。这一切,都是价值实现的标志,也是看主客观对立统一到哪种程度。越能感染人的艺术品,越能使其价值得以实现。相反,打动不了欣赏者心灵的艺术品,它的价值就难以充分实现。

  从美学的角度说,价值的内涵相当丰富,有审美价值、 教育 价值、娱乐价值等。当然,这其中有着一定的 政治 取向问题。在“十年“””中,大多数艺术作品都是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现在亦出现过“政治波普”的作品,这只能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历史产物。作为艺术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无论对于同时直接消费的艺术来说还是对于间接消费的艺术来说都是这样。在艺术创作完成后进入社会(如美术作品参加展览),最容易引起群众及时的情绪反应,但在展出之后,艺术价值还会起作用,绝不可把价值的实现运动仅仅局限在一个待定 环境中。在艺术价值实现上,美术作品又有其独特之处,一件美术作品的符号所表现的形象或确定或模糊,观赏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或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去进行艺术消费活动。因此,强调实现主客观相统一,一方面要求艺术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要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艺术消费者的审美需要,研究艺术市场。这样,才能做好艺术消费的引导与提高 工作,忽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等于怂恿了艺术生产的盲目性。

  艺术的价值就是审美的价值

  既然价值是主观的,价值实现是个体的,这样价值评价往往限于个人,这就难免有它的局限和偏颇。价值实现是检验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但它仅仅提供艺术品受欣赏者喜爱、欢迎的程度。一件好的艺术作品,艺术消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少杰出的作品,在最初时日受到冷落,甚至苛酷挑剔。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生前冷落,死后轰动,更是尽人皆知。大凡优秀的艺术品、却不会被局限在一个短时间里和狭小的地域,而是在长期时间里,为人们所赏识,艺术品也只有在长期、广泛的流传中,才能显现其价值,那些不好的作品和价值不大的作品,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在投入时常后不久即会被淘汰,所以,时间是无情的检验官,也是人们作出价值认定的最主要的根据。

  还有一种情况,对获奖作品如何看?应该说,评奖是一种“集体认定”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把获奖情况作为一种艺术品价值认定标志是可以的,但是也要看到两种情况。一是评奖大都是在艺术品刚刚产生了之后进行,来能经受长时间的消费检验,也不能说明它在以后的时间里必然还会受到像它在获奖时那样的欢迎。二是有些评奖,受当时 政治 形势,人文关系和审美趋向 影响 很大,在时过境迁之后,再去看同一件作品,反而过于平淡。这就是说,对于获奖作品,也要辩证地看,万不可把一时的评奖当作一件作品价值的永恒标记。

  以上说过,艺术价值所要 研究 的是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适应和满足 社会 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审美 文化的需求的 问题 。因此,讨论艺术作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研究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的人化产品。应该怎样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让艺术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效应。这里必须强调,艺术的首要目标不应是为了迎合市场,赶时髦,而是建立或寻找自己的个性,让这个个性得到社会的承认。我们研究艺术的价值就不仅仅要弄清楚艺术价值是如何创造的,而且要研究艺术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当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更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满足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要时,这样,艺术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着艺术消费,而在艺术消费中,推动艺术家能以真诚的心态,关注现实生活,增强民族精神和融汇外来文化的自信心,在艺术上进行多样探索,才能把 中国 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296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