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探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若木分享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美术教育树立了“大美术观”。现代美术学科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基础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纯画画目的、制作目的的形式较多,而为自己生活需要、情感表达需要、能力培养需要而进行美术认识、美术设计、美术探索的意识较弱。

  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技术的学习,真正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多数的都是用眼睛在看,用知识去思考、用审美去选择。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伟大的艺术创作家,但是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欣赏家,有品位生活的艺术家。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

  2. 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2.1 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第一条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2.2 实践价值

  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1)使学生有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真正的领略美,并能转化成内在的精神。(2)关注多元文化艺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在传统艺术的学习中,感悟民族文化,在美术学习中完善人格。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都是艺术家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3. 概念的界定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享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美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

  4. 研究的内容

  (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根据课题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

  (3)技能类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4)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5)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

  5. 研究对象和方法

  5.1 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三年级为主,二年级和其它年级也做了实验,很多案例的设计研究也定位在中低年级。目的是在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后就进行美术素养的培养。

  5.2 实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理解实际问题。(2)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美术教学理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来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3)个案跟踪法:选定几位有典型性的学生,以他们基本素养的提高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4)反思总结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

  6.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研究成果

  6.1 课题从2008年12月开始学习相关理论

  调查论证、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把握最新研究趋势。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对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的调查分析,学习领会课题现状、内容、价值,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课题并用以指导课题研究。

  6.2 研究过程探讨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资源,每周研究一位画家及其作品,每月安排一次亲近大师,向大师学习的活动,一学期进行一次“我象大师一样画”作品展示。(2)精心编写教材和教学案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3)创设美的情景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感受文化,在美术课中走近文化的学习。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通过感悟文化与历史以及对生活中美的寻找,引导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4)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5)拓展美术课堂内容,提倡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促进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多维化整合。(6)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课堂评价,完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鼓励性评价方式。

  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1)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广泛学习研究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如:尹少纯老师的《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李泽厚的《美学三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丰子恺《子恺漫画选》、浏览陈丹青的《退步集》等。(2)艺术是相通的,单靠阅读专业类的书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中来汲取营养。

  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与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传承并发扬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1)暑假带部分学生参观了《徐州博物馆》感受和体验徐州六千年的文明历程,和感悟辉煌灿烂的徐州两汉文化。(2)校园内外的写生,9月举办了假期学生写生作品展《我们写生去》。(3)暑假7月29日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颁奖”礼。10月17日带三名学生参加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祖国发展我成长”的颁奖仪式和优秀作品展等。

  6.3 研究成果

  当然,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凸显出来的,学生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应该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贮备,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过程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了解。

  通过20年的积淀,笔者在平时的阅读和不断的探索研究里,为自己做这个课题积累了好多东西,在课堂教学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张弛有度的由问题拓展延伸引领,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在这一年中,在校内多次开始研讨课,面向全县开设示范课两次,《叶子上的小血管》和《纸绳的故事》。自主编写教材《纸绳的故事》在学校以多种形式进行研讨和修改。案例分析《魅力文字联想无边创造无限——“字的联想”一课的教学设计和解析》发表在《青年教师》杂志2009第一期上。学生创作的儿童画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均有非常好的表现,刘茹的作品《快乐的一家》在《祝福祖国》儿童画邮票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被国家邮政总局采用,并于2009年6月面向全国发行。

    7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