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皮影论文(2)

秋梅分享

  中国民间美术皮影论文篇2

  浅谈民间工艺美术之皮影

  摘要:悠悠国史,造就了五千年文明古国,同时催生了一大批的民间工艺美术,组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其中皮影是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奇葩,点亮了古代艺术,丰富人民的生活,陶冶人民的情操,为中国艺术增添了生动的一笔。本文主要从皮影的由来、发展、表现形式、价值、现状及对皮影的思考方面进行相关介绍,突出表现这一伟大艺术形式。

  关键词:皮影;皮影戏;艺术

  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是历代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与审美情趣的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制作为主而创作出来的工艺美术作品。如年画、壁画、木雕、泥人、陶瓷、织锦、木器、竹器、木偶等等,正是由于我国的地大物博,才造就了这丰富多彩、迥然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其中,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璀璨艺术作品中的一颗启明星,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的剪影,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生动形象的变现出人物形象,饱含鲜明的民族情感与气质,是对当时环境的一种写照,是华夏文化的闪亮瑰宝。

  一、皮影的由来、发展与表现形式

  纵观中国,悠悠国史,皮影作为其中一颗最闪亮的新星出现在中国大地。皮影是由手影发展而来的,古书记载“尝遇手影戏者,人请之占颂,即把笔书云: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从中看出手影影窗较小,手影戏是最原始的影戏。在融合了中国传统剪纸、窗花、工艺美术等民间艺术,和地方戏曲、口传等表演精髓的结合,从而形成了皮影的最终变现形式,即皮影戏。皮影是在牛皮上刻出戏曲人物,通过皮影箱子做装载工具,演出班子完整,在乡下很是活跃,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因为皮影戏的所用题材之广、种类的广泛、群众基础的广,从而使得皮影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人类艺术的伟大篇章。陕西被认为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戏曲家齐如山曾表示,“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且西安现时仍有此戏,汉中一带尤为风行……是所证影戏之发源于此也。”

  由于皮影产生于市民的口头说唱,不断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皮影也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着融合。正是在皮影的传播过程中与不同风土人情的结合,造就其地域特性。汪玉祥曾将皮影分为秦晋影系、滦州影系、山东影系、杭州影系、川鄂滇影系、湘赣影系和潮州影系。其中每系统都以一两地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同时由于材料、制作工艺与地域人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

  以陕西皮影为例来讲述皮影的发展。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由于太子刘启啼哭不止,受看到太子看窗外树影而停止哭泣的启发,而以树叶为材料,剪成各种人形,动物道具,用光线投影在白布上而哄太子开心而产生。因为树叶很快会干枯,后来宫女就用牛皮做成韧性比较好的道具,从而实现长时间的保存,并且易于收藏,这样皮影就产生。并且由起初的树叶制作发展为牛皮为材料进行加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发现皮影可以应用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去,以现实时间为题材,进而进行加工创作,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人物画面,产生了不同人物性格场景,编制了各式各样的故事,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的欢迎。陕西皮影多是根据汉唐时期的人物碑刻和陶俑而设计制作的,面部的线条虽然不多,但人物性格鲜明。其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影人制作的大小和表演唱腔各不相同。东路一派主要在咸阳以东、华县、华阴、渭南、大荔一带,以碗碗腔皮影为代表,女性角色则妖媚秀丽、男性角色多豹头深目。西路一派分布在咸阳以西的宝鸡、陇县一带,以弦板腔皮为代表,影人形制较大。南路一派皮影,其影人形制介乎东西路之间。

  二、皮影的价值

  艺术是指人类群体或者个体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审美之下的产物。一件艺术品包含着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主要指一件作品多代表的艺术个性,风格,所能够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个性越强,相应的价值就越高。同样皮影的价值也体现在相关方面。

  陕西华县皮影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皮影价值不同一般,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不可忽视。艺术在于给人以感受,同时又离不开历史情节。由于皮影戏的流传地域广,同时皮影又取材于生活,这样就在不同地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唱调的音律与风格都与各地的曲艺、戏曲、民歌小调等相结合,戏曲其中的精华,形成溢彩缤纷的派别。使得皮影在中华大地开出异样夺目的光辉,为中国艺术增添色彩,为劳动人民增添生活乐趣,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陶冶情操。皮影的经济价值在于其能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求。一个产品的产生,必然要经受住市场的洗礼,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正是因为历史的一个偶然的巧合使得皮影在皇家产生,接着得以流传开来,吸取各地之精华与时代、地域相结合,最终满足了劳动者的需求,才能够得以生存与发展,进而获得经济价值,成为一种为皮影工作者进行谋生的手段。

  皮影的价值又在于,皮影艺术是来自民间手艺人,通过简陋的工具制作而成,虽然环境破旧,但是所获得艺术品却是精美绝伦的。皮影的制作主要有,原料的加工,主要原料是牛皮;接着,就是落样,就是把准备雕刻的各种图案纹样放在加工好的透明的牛皮下面,用针在皮子上画出纹样,为雕刻做准备;雕刻,因为皮影受到平面造型的限制,所以只能雕刻出侧面形象;雕刻完成后的牛皮经过平整、磨平、打光后就可以上色了,最后经过装订,一个皮影制作就完成了。可见一个个小小的皮影,都鲜活的展示出制作者的心灵手巧,讲述一段段鲜活动人的故事,见证着一个时期的辉煌与落寞,表达着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人物形象,为人民的生活添彩,同时也为考古,历史学家研究古代史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皮影戏在表演时,艺人通过白色幕布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唱述当地故事,在打击乐器等的配合下,显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皮影戏,生动还原了一个个故事,那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其中不乏人民的智慧的融入,乃至今日,依然为很多地方的一大艺术特色,被各个国家甚至世界所采纳,进入最高艺术殿堂。

  皮影戏的表演可是非同一般,一个完整的影戏不仅包括手指的灵活,嘴上功夫一样是了得。除了要求艺人要有高超的手上技术外,还要有汇天下的地方腔调,同时还要不断开掘自身的特色,聚天气万物于一体,演普天下之一绝。因此,皮影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于皮影属于一种文物,或者说所能带来的种种价值,更在于艺人的这种顽强的坚定的信念,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这无疑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三、皮影的现状及对皮影的思考

  事物来自于创新、来自于不经意的发现、来自于那一瞬间、来自于理论,但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而时间又可以对实践做出结果判断。经过历时长河的洗礼,皮影艺术现在又是如何呢?

  现在的皮影出现了很多流派,各个派别独具特色。正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使得皮影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才得以吸收各地之精华、特色,而形成各种派别。有唐山皮影戏、复州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凌源皮影戏等等。其中唐山皮影,以唐山地区的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音乐特色,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距今300多年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涵盖社会生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对白口语化,通俗易懂,其皮影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是河北省南部的主流特色,体现出皮影戏的早期形式。

  皮影戏面临失传的危险,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容乐观。首先,因为皮影收入不高,而且没有保障。从事皮影工作的艺人的子女不愿意承接下去,找不到徒弟传承,而现在的皮影艺人本身就很少,并且多是年事已高无法继续演唱,中年艺人又很少,有的班社还有道具,但是艺人已经没了,因而造就了后继无人的景象。使得传统皮影的唱腔、口传剧目等方法逐渐失传。皮影皮影演出的萎缩,出现分时、分季节的演出,甚至不在演出。

  现代媒体冲刺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机、电脑、游乐场所的普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使得年轻人不在愿意看皮影戏,而是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使得皮影的市场空间大大减小。现代皮影的很多内容还是以前的老题目,老样子,没有新意,皮影没有与当今社会有效吻合,没有人再为现在的生活琐事而编写相应的话题去从事皮影的的新创作,导致皮影没有继续很好的向前发展。新时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使得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受关注程度降低。个人审美取向的不同会导致同一件艺术品的美学价值的不同。只有满足大多数人审美需要的艺术商品才使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得到统一。因而皮影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面对这些威胁我们不得不采取有力举措,去遏止这一瑰宝的失传,绝迹。在新形势下,我们就要发挥智慧,勇于创新,为皮影的发展谋求新出路。对于,古代皮影的加工困难,效率低,容易褪色,保存时间短等缺点进行改造。采用新材料,把要裁剪的人物、图形输入电脑,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批量加工制作,从而大大节省时间与皮影的质量,使得皮影制品不单可以在舞台上使用,同时也可以推向市场,作为一种艺术品去传递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从而开辟市场,让人们记住这一传统艺术。我们需要把皮影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把皮影带入我们的课堂,使得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去认识这一传统艺术,让其能够找到思想上的共鸣者,这样就会不断有新人的补充,继续去探讨皮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使得皮影长盛不衰。新时期,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冲刺着皮影的受关注度,为此,我们的工作者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现实中需找到突破口,把皮影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形式去挖掘、探讨,皮影在现在媒体中的一种新的生存、前进方式。运用我们的头脑,去不断深化皮影,把皮影艺术由过去带到现在,并不断传承下去,赋予其新时期所特有的特征。

  四、结语

  皮影这一民间工艺美术,取材于民间,发展与民间,给劳动人民带去了无限乐趣。皮影戏融合了多方面的工艺,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不断吸收各地的精华,是多种艺术的共同体,所表达的内容丰富,贴近人民的生活,为当时人民所喜欢,为现代研究也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美术价值,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闪亮的新星,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瑰宝。我们依然要继续了解皮影,去为了皮影的长久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崔国伶.从遗产中解读腾冲皮影的艺术价值[J].鸡西大学学报,2011(05).

  [2]李菲.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

  [3]程元刚.浅析承德民间皮影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作家,2012(07).

  [4]艺术.维基百科.2010.

  [5]张静.陕西皮影艺术[J].美与时代,2006(02).

猜你喜欢:

354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