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艺术类美术论文

秋梅分享

  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艺术类美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类美术论文篇1

  浅谈小型美术馆空间环境设计

  一、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设计分析

  (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现状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Re-C Art Space)位于杜甫草堂和四川省博物馆以及诗书画院之间,草堂2号地内,是一个全新的艺术活动中心。廊桥当代艺术中心是由非赢利性廊桥艺术基金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两部分组成,拥有近1000平方米室内外艺术展览空间及多媒体展示厅。

  (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分析

  1.具有优势的地方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位于四川省博物馆以及诗书画院之间,已经形成一定的艺术氛围,临近成都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也已经有相当一批的人流数量,处于丰富文化底蕴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从学术地位上讲,推广新艺术,并以与海外艺术机构的深厚联系来推进本土艺术国际化。在强调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将更大的精力和资源落实到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中。

  2.所存在的不足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所处环境的局限性,表现在它于负一层,上面是廊桥草堂店和蜀粹典藏,所以它的一部分空间是受限制的,虽然有两个小花园,但内部展览空间的采光是比较欠缺的,防潮效果也不好,墙面有受潮的反应。通过访问其工作人员得知,由于内部开关设计不到位,在顶部或室外位置缺少开关,导致一些展览的不足。此外展览空间里也没有挂画装置。

  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改造设计初探

  (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改造的特性

  1.现代性的体现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建筑本身就是具有现代性的。内部空间设计也体现出其现代性的特点,材料上,通过入口大厅与休息区域之间的玻璃幕墙,强调了室内外空间的流通性。还有室外的垂直绿化,生铁、水泥板、木饰面板等自然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透过自然介质的运用来体现其生态理念。

  2.人文性的体现

  在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设计改造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展品的布置上,充分考虑人体高度,展品布置在距地面0.8-3.5米范围之内,并且考虑整个观展环境,在大厅内部也增加了绿色环境,通过借景的手法,使室内室外整个空间达到融合,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给观众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和空间体验。

  3.美术馆与自然环境的借景关系

  “让光线来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一直关注于空间、光以及自然三者的关系。在馆内设计了一处下沉庭院,更为整个场馆增添了生机。通过运用“借景”的手法,把风景引入到室内空间,不仅缓解了观展的疲惫感,还加大了室内室外的衔接,营造了丰富、轻松、自由的空间氛围,提高了观展效果,再次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二)廊桥当代艺术空间改造设计初探

  1.平面布局和交通流线

  廊桥当代艺术空间入口大厅是一个圆形空间,不仅承载着服务、售购、引导等多方面的作用,还承担着集散、分流的作用。在此处设置了下沉庭院,作为一处儿童娱乐学习的画廊场所。整个平面布局包括收藏库房区域、办公区、公共服务休息区(多功能厅、图书馆、画家俱乐部、露天休息平台)和展区。

  2.展厅排布与休息空间

  传统的展厅布置是相互串联的,展厅与展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参观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个展厅,参展观众只能按设计者安排好的顺序进行参观,进行选择性参观时会造成一部分展览的无法观看,比较混乱。在针对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改造设计时,打破这种中规中矩的安排。展厅布置运用“借景”的手法,借鉴园林的意境进行设计,使每一个展厅设计不同的景点。

  3.藏品空间等辅助设施

  藏品一般都是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出于对藏品的保护设置了库房。藏品空间采用恒温恒湿系统,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上。

  三、结语

  近几年来,当代的艺术场馆已自觉担起美术馆的现代化转型,建立更加健全的适合大众的艺术场所。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改造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给当代的年轻新锐艺术家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观展大众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展环境。为美术馆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类美术论文篇2

  浅析美术与群众文化生活的碰撞

  目前,我国群众美术氛围很浓,群众愈来愈喜爱参加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群众美术活动。总体上看,群众美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美术活动普及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有关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为美术与群众生活的碰撞与融合创建有利条件。

  1 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发展状况

  1.1 美术活动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

  当前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团队活动形式、展览形式以及个人授课形式等。团队形式的美术活动一般指的是书画团队免费为周边居民授课、教导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启蒙与普及工作。展览形式顾名思义指的是政府等组织优秀艺术家画作展览会以及免费开放文化宫(群艺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展览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聚集群众欣赏美术作品、接受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因此该方式实施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个人授课形式本质上与团队活动形式差异不大,由于活动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地区可能不具备开展团队美术活动的条件,这些地区的美术工作者出于对美术的热爱,会自发地办画展、出作品,与当地居民一起享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1.2 美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我国美术事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其已具备丰富的组成内容,而各种美术活动也成功地走进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现阶段流行的美术活动有书法、国画、剪纸、摄影、油画、雕塑、刺绣等。上述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增强。

  2 群众文化美术活动中的问题

  2.1 从业人员理论与技能水平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美术工作者例如文化馆工作人员等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较为了解群众的艺术倾向以及文化口味,然而由于我国美术教育体系仍欠发达,因此部分美术工作者理论与技能的水平有所欠缺,这样有

  可能导致美术工作难以在美术作品和群众美术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及深刻的内涵与思想,从而制约到群众美术事业的发展。

  2.2 美术活动内容倾向性较强

  我国群众美术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基本囊括了现有的美术表现形式,然而国内美术活动倾向性较强,具体表现与群众在选择美术活动时偏向于水墨画以及书法等而忽视了其他美术活动内容,越来越多的贴近人民生活的民间美术、实用美术已经被边缘化。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美术,促进群众美术活动内容的结构更加趋于均衡化、多样化。

  2.3 美术活动经费与场地缺乏保障

  与其他活动一致的是,美术活动也需要充足的经费与足够的场地。当前文化经费保障工作仍然有所欠缺(群众文化的经费总量不足,分配在群众美术工作中的经费也不充分),造成美术图书储量稀少版本老旧、文化馆(群艺馆)免费开放率低的局面。供美术工作者普及美术教育与开展群众美术文化活动的场地不足,使得美术活动的规模、场次、收益人数以及活动质量都大打折扣。

  3 促进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活动发展的建议

  3.1 提升美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美术工作者在美术活动普及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鉴于国内美术工作者理论研究水平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组织理论知识培训活动以及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切实提升美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并鼓励美术工作者多观察多写生、不断深入生活,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3.2 鼓励群众尝试不同的美术活动

  为了保护一些边缘化的美术艺术,政府需要鼓励群众努力尝试不同的美术活动,不要仅将文化生活的重心放在诸如书法、水墨画等传统的美术活动中,需要学习一些贴近生活的艺术例如服装设计艺术、墙画艺术、剪纸艺术、影视艺术以及摄影艺术等。

  3.3 保障美术活动场地与资金

  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充分保障美术活动运作资金和场地。除此之外,也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心,作为政府保障性措施的重要补充。在资金到位后,需要兴建必要的美术活动场地、文化基础设施以及添置美术图书等,为群众美术活动的普及工作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3.4 鼓励群众进行美术创作

  群众是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引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群众了解美术、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局面的形成。因此政府应当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群众进行独立美术创作,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地接受美术工作者的美术普及教育。大部分群众的美术理论水平总体上是非常有限,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美术工作者应当及时解决群众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5 号召群众参加美术展览比赛

  美术展览比赛能够较为客观地检验群众的美术素质与提升其美术素养,因此应当积极鼓励群众参加各种美术展览比赛。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大部分群众的美术水平与专业美术工作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即使群众在美术比赛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也并不意味着群众美术工作的失败。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更倾向于娱乐性、休闲性、普及性,群众美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

  4 结语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引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不仅能够使得民众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提升社会幸福指数,为此,群众美术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政府部门应当保障充足的群众美术活动资金投入,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长足进步。

猜你喜欢:

    354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