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

斯娃分享

  音乐是人类特殊的语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范文
浅谈土族民间音乐对幼儿的情感的培养

  【摘 要】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土族民间音乐,从而产生情感,抒发情感,并且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达到通过音乐教育来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素质和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其在动手动脑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的目的。

  【关键词】土族音乐 情感 兴趣

  土族的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民歌依场合分家曲、山曲和儿歌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而在土族音乐的歌舞题材中,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中体现了土族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蕴藏着广阔博大的土族文化内涵,传颂着中华民族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奋的艺术内涵。土族歌舞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劳动、游戏等,所展现的内容浅显易懂,既能满足幼儿对土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又能满足孩子们对美的需求。因而教师在土族音乐教学中注意“活动型”“创造型”,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一、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教师在教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因此,在幼儿土族音乐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幼间的互动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所以,音乐教育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培养师生情感,创造育情的心理环境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级,幼儿为另一级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土族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土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一个“学习者”与幼儿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土族音乐中的气氛,让幼儿觉得教师只是他们中的一员,没有了距离感,幼儿感到轻松,学习也充满了乐趣,因为这是幼儿的空间,属于幼儿他们自己,心灵得到了放飞,幼儿对教师就有了亲近感,信赖感,期待和力量也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思维更积极,记忆更深刻,情感更丰富。

  (二)教师情感投入的表演,能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当跳起幼儿土族舞蹈时,我常把自身的感情对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对每一首幼儿土族歌舞都作研究和分析,领会每一首土族歌舞该表达的情感内容。

  例如,我在新授歌曲《七彩袖》这首幼儿土族歌舞,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其中所表达的“土族阿姑人美心更美”的感受,萌发孩子们对“青海土族”的热爱、尊敬、眷恋等情感,通过舞蹈从孩子们的动作中一一表现出来。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表达,我在音乐的第一遍时通过歌词内容的配乐先朗诵给幼儿听,让幼儿不仅领会音乐给他们的感染力,而且让他们更能领会到此曲给他们的情感。

  由于我对土族音乐教材的感情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体现在我的土族歌舞表演中。所以使土族音乐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孩子们也愿意表现自己,使幼儿土族音乐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过音乐,提高兴趣

  《建构课程》中指出:“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和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是的,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态度,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幼儿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幼儿土族音乐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土族音乐技能技巧。

  (一)让幼儿多接触土族题材的音乐

  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活动。

  1.为幼儿创设土族音乐环境

  如在区域活动中,在班上的“音乐区”中投放漂亮的土族头饰、刺绣、服饰,适合年龄特点的道具。通过播放土族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自由创作,既体现舞蹈作品的风格,也培养了幼儿土族音乐的活动能力和对土族音乐的乐趣。

  2.将土族音乐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与幼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土族音乐环境和氛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幼儿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真正的意义。来园时,在教室里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土族音乐,使幼儿一来园就进入一个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如:土族歌曲《土族阿姑》《美丽的刺绣》《花儿》等,让土族音乐时时萦绕孩子身边。陶冶幼儿性情,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并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对土族音乐的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要用对土族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幼儿

  作为音乐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是喜爱、热爱土族音乐的,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土族音乐的热爱,而又要把这种兴趣去感染给每个孩子。所以在每天的课间活动时,我总以一股激情,和幼儿在一起跳呀、唱呀,用土族优美的《安召舞》的舞蹈动作渲染给幼儿。反映出了对民族音乐世界的陶醉,把音乐课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领悟到“情感”和“兴趣”的培养对幼儿土族音乐教育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热爱土族音乐,喜欢幼儿在土族歌舞中成长。我愿探索在孩子们的世界中,通过音乐教育来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基本素质和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范文二
幼儿园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

  【摘要】湖北民间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园立足本土文化,对幼儿开展民间音乐教育,从创设湖北民间音乐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音乐感受和表现建立积极情感、充分挖掘湖北民间音乐的情感因素培养情感等方面注重情感培养,促进幼儿良好的品质形成。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情感培养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纲要》中指出:让幼儿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我们幼儿园立足本土文化,对幼儿开展湖北民间音乐教育,将湖北民间音乐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培养成为我园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1.幼儿园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情感是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朱小蔓、梅仲荪在《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它是主体以自身的精神需要和人生价值观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感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的发挥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湖北民间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升华人的情感功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发展幼儿对人、对事的积极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也是幼儿学习湖北民间音乐的内在动力。

  幼儿园湖北民间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参加湖北民间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形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支撑幼儿主动学习的专注、自制等积极的情感态度。但是,在过去的幼儿音乐教育中,把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如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严肃的技能训练,加之训练急于求成,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一方面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结果孩子变得被动,变得“厌学”。这种消极的情绪一旦形成,孩子也就失去对学习湖北民间音乐的内在动力。

  因此,我们要想达到幼儿园湖北民间音乐教育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种以牺牲孩子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代价去发展孩子的认知是不可取的。《纲要》中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点,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为其后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培养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是在学习、游戏、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倾向性。原则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培养,帮助幼儿积累湖北民间音乐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幼儿良好的品质的形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注重创设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对湖北民间音乐的兴趣。幼儿的音乐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湖北民间音乐环境对幼儿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尝试了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施加湖北民间音乐教育影响。如:晨间及下午起床时间,幼儿园播放湖北民歌、黄梅戏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在民间音乐的环境中进行一些自由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从而产生对湖北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在表演区中,我们投放了黄梅戏人物图片以及服装、道具等引导幼儿关注它、欣赏它,引发幼儿主动地尝试表演,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兴趣,从而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2.2尊重幼儿的音乐感受与表现,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湖北民间音乐教育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愉快、自主的和谐气氛,建立融合师生感情,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湖北民间音乐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情绪。

  2.2.1欣赏幼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发展的步调,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但得到教师的尊重和欣赏,幼儿就愿意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如:课间幼儿听到活泼、欢快的民歌、乐曲,会用各自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有的幼儿翩翩起舞;有的幼儿找同伴游戏;有的幼儿欢快哼唱。我充满喜爱地欣赏幼儿,有时也与幼儿一起快乐参与,我的参与赞同,幼儿的劲头更足,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与想象。

  2.2.2鼓励幼儿。兴趣源于自信,而幼儿的自信则是通过成人肯定的评价与鼓励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鼓励幼儿,以正面、肯定的语言评价幼儿,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产生自信心。如:在欣赏黄梅戏《观灯》时,孩子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不同,在创编各种人物观灯的神态时各不相同,我们要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身心愉悦,个性得到发展。

  3.充分挖掘湖北民间音乐的情感因素,培养情感湖北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的音乐作品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作品的歌词意境、旋律、节奏、力度等特点,引导幼儿体验积极参与湖北民间音乐活动的乐趣与感受,初步了解湖北民歌,黄梅戏、地方舞等湖北地方文化特色,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民族意识,帮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如:在欣赏《黄梅风》活动中,教师通过图片、课件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激发幼儿爱家乡黄梅的情感;通过听一听、唱一唱,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感受到欣赏活动的快乐;通过演一演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情感去表现作品,体验到表演的乐趣。在教唱黄梅儿歌《小放牛》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原有的曲调以猜灯谜的方式编歌词,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歌词,培养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歌唱表现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受唱民歌的情感。在“黄梅戏”戏曲欣赏活动中,要求幼儿尝试与同伴讨论所表演的唱段中角色服装和动作的设计,能大胆地和小组的同伴合作进行表演。在这个活动中,只有同伴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目标。因此,通过参加集体的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幼儿园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情感培养,关注幼儿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良好的品质形成,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范文三
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

  【摘 要】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绥化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但是民办幼儿园却从未将民间艺术纳入过课程中。为了民办幼儿园更好的生存,也为了幼儿的发展。本文对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针对民办幼儿园特点,提出一个包括课程分析与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的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程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前期准备和资源利用两方面问题。

  【关 键 词】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2-0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本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许多国家从幼儿园伊始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启蒙工作。作为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沉浸绥化市独有的文化氛围中,又独有足够的课程灵活性,这为绥化市民办幼儿园进行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

  民间艺术是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创造的,经由历史积累和集体传承而发展起来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民间艺术集材料、功能、形式于一体,其文化形态十分广泛:有的和日常生活相关,有的和传统节日习俗相关,有的和礼俗交往相关,有的和游艺竞技相关等等。[1]这些民间艺术蕴涵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民办幼儿园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绥化市的民间艺术作为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在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同时也间接继承、发扬了本地区的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题材能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它的许多艺术内容反映了当地人民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特点。民间艺术往往将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因此,挑选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民间艺术作为课程资源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内容中,既能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增强教师在课程选择和实施中的创新意识,又能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其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开发其智慧潜能,还能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二、绥化市民间艺术的特点

  绥化市是一个拥有众多民间艺术的地区,它的特色文化是以满、汉、回、蒙、朝鲜族等各族民间文艺综合而成的。近年来,绥化市深入实施寒地黑土特色文化战略,加快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老的民间艺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目前,绥化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绥化市多个县、市、区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

  望奎皮影戏以它精美绝伦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调,博得众多人的喜爱,与将皮影艺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而创造出的皮影画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望奎皮影艺术,目前望奎县的皮影戏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伦剪纸已经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绥棱农民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汲取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板年画、门神等其它姊妹艺术的技法和形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起源于兰西的热烈、火暴、欢快的舞蹈双扇舞。除此之外,还有北林风筝、肇东国画、安达书法、海伦的东北二人转、庆安版画、望奎皮影、兰西挂钱和绥棱黑陶等。

  三、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

  虽然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对民间艺术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环境创设中,从未将民间艺术纳入过课程中。大多数的园长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虽然也有一些教师觉得应该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这些民间艺术较好地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学前教育市场,幼儿园如何凸显其教育理念,彰显其教育特色,是一个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外显特征,也是幼儿园能够在众多的幼儿园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一条既符合幼教发展规律,又能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既能运用先进理论,又不脱离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就显得尤为迫切了。[2]

  (一)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程序

  根据绥化市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特点,构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发系统,包括课程分析与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帮助民间艺术课程在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

  1. 课程分析与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特点的幼儿园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幼儿园具有的基本条件也不一样,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幼儿园的艺术课程目标。首先,园长牵头组织全园教师研讨,从本园幼儿发展的情况和办园理念出发,确定符合本园的艺术课程目标。其次,在目标确定好之后,对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析,非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在本幼儿园开发利用的价值,都适宜进入幼儿园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由于进行的是民间艺术课程,所以必须要考虑师资条件、本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幼儿园结合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何种民间艺术课程来实施。

  2. 课程设计。在对幼儿园自身情况和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分析和筛选后,就需要设计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方案。总方案可以由园长带领全园教师共同进行,要明确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方案目标、实施细则等,并且做好责任分配、资料的收集等安排。课程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对民间艺术的重新整理和编排,因为民间艺术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还需经过一定的改编,使其符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在完成总体的课程设计后,由各个班级自行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等。

  3. 课程实施。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方案确定后,就需要按照方案的要求逐步进行实施。这一步对幼儿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因为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对于课程理论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要进行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技能等相关培训。[3]幼儿园方面需要做好保障工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4. 课程评价与反思。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有资料的分析,判断课程的适宜性,为下一步课程的开发通过经验借鉴。民间艺术课程的评价也可以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两方面来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课程评价工作,在民间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尽量保存所有相关材料,实施课程的教师要及时记录实施心得。

  (二)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1. 做好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限于绥化市民办幼儿园自身的师资水平,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教师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队伍在此方面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培训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训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需要民办幼儿园与地方高校合作,利用他们的教师资源对教师进行此方面指导,甚至是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合作来共同开发。二是提高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通过文献资料了解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走出幼儿园到各民间艺术的发源地参观考察;请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对教师进行培训。

  其次,深入了解绥化市民间艺术。绥化市的民间艺术非常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这些民间艺术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以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对于绥化市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决定了幼儿园对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效果。同样,在整个课程开发中占据着很重要的领导者,支持者位置的园长,他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整个课程的开发。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先深入了解各种民间艺术,包括它所体现的文化、操作流程、制作工艺等方面。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去选择,去进行筛选和改编,才能有效地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变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2. 注意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利用,不仅需要社会各届、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与理解,同时也需要幼儿园主动与社会各部门、各机构交流,争取社会各部门、各机构为幼儿园老师和幼儿提供知识、技术、人力和物质的支持。[4]在绥化市一些小学已经开设了一些民间艺术课程,绥化市政府和民间艺术传承者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和推广这些民间艺术,很多幼儿的家长可能本身就是某一项民间艺术的传承者。民办幼儿园要主动寻求这些资源,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将他们作为重要的课程开发参与者。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考虑进课程开发之中,加强民办幼儿园与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对现有的物力、人力等资源的利用。

  总之,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应该重视绥化市民间艺术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得到开发和利用,让其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让其在幼儿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能建立起幼儿园的特色,让幼儿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严冰.江苏民间艺术素材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美术时代.2008.06.

  [2]孙永鸣.民办幼儿园特色发展与课程园本化研究—基于万杰朝阳学校幼教部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刘贺佳.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陈金平.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民间工艺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凤凰县A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2.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3.幼儿园民间艺术研究论文

4.运用打击乐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策略

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1485191